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 道试题
1 . 王安石变法中的方田均税、免役、保甲、科举、青苗等新法,在形式和内容有所变化及增损的情况下,均为宋朝以后的历代所沿袭。这说明王安石变法
A.符合历史的发展趋势B.核心内容是扩大财源
C.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D.仍存在着诸多的弊端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我给予了一般人民以足够的权力,也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即使那些既有势力又有财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

——韦斯特《梭伦:残篇36》)

材料2   故行刑,重其轻者,轻者不生,则重者无从至矣,此谓治之于其治者。

——《商君书·说民》

材料3     财不足用于上而下已弊。兵不威于外而敢娇于内,制度不可为万世法而日益丛杂,一切苟且,不异五代之时。

——欧阳修

材料4   如图



请回答:
(1)依据材料1、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梭伦、商鞅在打击贵族特权上采取的不同策略?二者改革的不同性质、目的?。
(2)材料3中欧阳修指出了什么社会问题?王安石为解决这些问题的针对性措施有哪几个?
(3)明显可以看出,材料4中左图到右图表明社会习俗方面的最大变化是什么?反映了怎样的历史趋势?
(4)上述材料中涉及的改革有的能推动社会形态的转型。请依据史实准确概括其主要表现。
(5)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梭伦改革、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中,包含以限制、冲击原有特权的方式来追求社会的公平与公正措施。
2019-12-18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19年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官员的选拔体现一个国家的治理水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纵观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的发展趋势,其选拔范围在不断地走向扩大和开放,逐渐由统治阶级内部选拔发展到向全社会开放。隋唐时期,中国再度实现了大一统,创立科举制,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士敞开了入仕的大门,使封建政府可以从社会各阶层吸纳大量优秀人才进入各个管理部门。

——摘编自张国安《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及其现代借鉴》

材料二  嘉祐三年(1058年),王安石提出了一整套培养公职人员的办法,努力奠定变法的思想基础与组织基础。首先,他针对学校教育空疏腐败的现实,提出以“尚实用”为原则来培养人才,其教育内容具体来说则包括德性的养成及处理具体政务能力的培养。其目的显然是培养政治精英或国家治理者。王安石建议,在进士考试中,取消诗赋、贴经和墨义,改为经义和策论。在人才的任用上,他再次强调了德才兼备的传统观点,认为应以个人德才的高低为依据,在社会有序分工的基础上实现国家的公共治理功能。他积极推行高薪养廉的制度以遏制腐败。他还提出利用礼法相结合的手段来进行保障。两者结合既是减少改革阻力的“托古改制”,同时也是为了通过礼、乐、刑、政的使用保证国家治理结构有序运行的创新尝试。

——摘编自宋丙涛、张庭《历史教训与当代启示:王安石变法的公共经济学分析》

材料三  1906年,孙中山先生在《民报》创刊纪念会上,首次公开提出“五权分立”的思想……所谓“五权分立”是指在统一的“治权”之下实行行政、立法、司法、考试、弹劾五权分治。他在不同场合曾对弹劾权和考试权进行过论述。 1916年7月20日,孙中山先生在发表演说时指出:“立法、司法、行政固可弗论,其他二权,各国之所无者,我国昔已有之。其一为御史弹劾,即皇帝亦莫能干涉之者;其二为考试,即尽人之所崇拜者也。此弹劾权及考试权实我国之优点,吾人采取外国良法,对于本国优点亦殊不可抛弃。

——《孙中山全集》(第三卷)

材料四  夫科举非恶制也,所恶乎畴昔之科举者,徒以其所试之科不足致用耳。昔美国用选举官吏之制,不胜其弊,及一八九三年,始改用此种实验,美人颂为政治上一新纪元。而德国、日本行之大效,抑更章章也。世界万国中,行此法最早者莫如我,此法实我先民千年前一大发明也。自此法行,我国贵族寒门之阶级永消灭,自此法行,我国民不待劝而竟于学,此法之造于我国也大矣,人方拾吾之唾余以自夸耀,我乃惩末流之弊,因噎以废食,其不智抑甚矣,吾故悍然曰:“复科举,便!”

——梁启超《官制与官规》(1910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科举制的作用。结合所学,从选官的标准和方式两个角度说明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公职人员培养思想的特点并简要进行评价。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概括孙中山关于选拔官员的主张,并概述其积极影响。
(4)根据材料四,指出梁启超对科举制的态度,并分析其理由。
2023-09-25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银滩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改革如何体现当时政治制度的特点与趋势?
2022-10-21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同步必备知识清单(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商鞅变法与国家治理。

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有许多次,变法所处时代不同,其历史意义也不尽相同。


(1)请将下列左侧不同时期的改革与右侧的时代要求相对应(填写数字)
改革时代要求
A.商鞅变法1.为巩固统治,进一步适应民族交往交融发展
B.北魏孝文帝改革2.以变法实现富国强兵,适应社会大变动趋势
C.王安石变法3.缓解因冗官、冗兵造成的财政困难和统治危机
D.张居正改革4.国家刚经历剧烈的震荡和外敌打击,亟需自我拯救
E.戊戌变法5.为挽救封建统治的危机,并适应商品经济新发展的要求
F.清末“新政”6.为应对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探索救亡图存之路

材料一:令送粮无取僦(租赁),无得反庸(通“佣”),车牛舆重设必当名。然则往速 来疾,则业不败农。

——《商君书》(战国时商鞅及其后学的著作汇编)

(附译文:命令运送粮食的人不能花钱雇别人的车,更不准运粮车辆在返回时揽载私人 货物。车、拉车的牛、车在运粮时的载重量服役时一定要同注册登记时一致。如果这样的话, 那么运粮车就会去得迅速回来的也快,运粮的事就不会危害农业生产。)


(2)材料一体现的商鞅变法内容是(     
A.废除井田制        B.奖励耕织       C.奖励军功     D.建立县制

材料二:2002 年里耶出土的秦简记录了秦始皇时一条令文:“传送委输,必先悉行…… 急事不可留,乃兴徭。……田时也,不欲兴黔首”。

材料三:缪力本业,耕织致票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

——摘编自《史记.商君列传》


(3)材料二、三能否对材料一进行佐证,说明理由?
2022-02-15更新 | 13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致远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等级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昔之之贫者华息之息",也可“广蓄积,平物价。使农人于最民,今之贫者举息之于官”“兼并之家不得乘新陈不接以邀倍有以处事趋势,而兼并不得乘其急”。

——转引自李超民《王安石变法与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新政》

材料二   苏辙认为:出纳之际,吏缘为奸,虽有法不能禁。钱入民手,虽良民不免妄用;及其纳钱虽富民不免逾限。如此则恐鞭“棰”(意:鞭打)必用,州县之事不胜烦矣

——汤江浩《王安石一勇进人生》

材料三   王安石定的标准是年息二分,即贷款一万,借期一年,利息二千。地方上的具体做法是,春季发放一次贷款,半年后就收回,取利二分。秋季又发放一次贷款,半年后又收回,再取利二分。结果,贷款一万,借期一年,利息四千。由于执行不一,有些地方利息之高,竟达到原先设定的35倍!向官府贷款,先申请后审批,道道手续都要求人,交“好处费”。

——摘编自易中天《帝国的惆怅》


(1)据材料一分析王安石实施青苗法的主观目的。
(2)据材料二,概括回答苏辙反对青苗法的理由有哪些。
(3)材料三中作者是怎样看待青苗法的?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在制定改革措施时,应注意哪些题?
2021-05-10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河池市八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王安石变法推行“农田水利法”所取得的效果是相当可观的。以熙宁八年兴修的木兰陂为例,该工程修成后,“溉南洋之田万余顷,岁输军储三万七千斛”,“自是南洋之田,天不能早,水不能涝”。南宋后期,人们还为主持修陂的李长者修庙祭祀,颂其功德。王安石变法还有客观上顺应历史发展趋势、体现历史进步的一面。如募役法规定民户用交纳“助役钱”代替以往的职役,使农民再“无执役之苦”,同当时人身依附关系松弛的历史趋势正相适应。农户皆须“出钱以助募人应役”,也使广大农户把更多的农副产品投放到商业市场上去,以换取钱币纳官。“募役法”贯彻到后来,连许多曾经激烈反对变法的人也认为它利多弊少。

——摘编自吴泰《熙宁、元丰新法散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农田水利法实施所取得的效果。
(2)根据材料,简析募役法推行的历史进步性。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的专利制度包括两类:一是茶盐酒矾的专利,一是金银坑冶和货币铸造的专利。宋初,茶盐酒矾的专利,是由茶、盐等户进行的。官府把这类产品加以控制,转由大商人销售而获利。宋立国以来对这类专利控制得极为严厉,私自煎盐三斤、酿酒三斗、造十五斤或炼矾十斤的,都要处以极刑。虽然如此,因为官府管理不好,茶、盐等质量低劣而价格又昂贵,极刑并不足以制止私贩和私造。王安石当政期间指出:仰赖巨商卖茶,有害于一般茶户和消费者,亦有害于封建国家,徒使少数巨商攫取厚利,因此王安石竭力支持官收茶税、“民自贩运”的做法。熙宁七年,王安石将川茶加以征榷,茶息初定为四十万贯,后增至百万贯。盐专利主要的办法:出笼的盐钞有一定数量,设置钞场“平买”盐钞,市易司用市价收买旧钞,由此稳定钞价。矾专利于熙宁年间废除承买制,全由官府经营。熙宁六年,矾利增加到183100贯。在金属采炼的专利上,变法派不主张国家加强对采冶部门的控制。同时还发布了放宽铜禁的敕令,许可民间自由制作铜器物,并予以免税。变法派还广泛采用了矿税实物征收制,同时还明确规定了矿税税率,冶户可以将其余生产物出售。货币的铸造则全由国家设置的钱监进行。

——摘编自漆侠《王安石变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两类专利制度的发展趋势分别是什么。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专利制度的影响。

9 . 历史选修: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青苗法是王安石变法中的重要举措,然而自古以来,对它的批评声就一直存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昔之贫者举息之于豪民,今之贫者举息之于官”,“兼并之家不得乘新陈不接以邀倍息”,也可“广蓄积,平物价,使农人有以赴事趋势,而兼并不得乘其急”。

——转引自李超民《王安石变法与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新政》

材料二   王安石定的标准是年息二分,即贷款一万,借期一年,利息二千。地方上的具体做法是,春季发放一次贷款,半年后就收回,取利二分。秋季又发放一次贷款,半年后又收回,再取利二分。结果,贷款一万,借期一年,利息四千。由于执行不一,有些地方利息之高,竟达到原先设定的35倍!向官府贷款,先申请后审批,道道手续都要求人,交“好处费”。

——摘编自易中天《帝国的惆怅》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王安石实施青苗法的主观目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取得的实际效果。
(2)材料二中作者是怎样看待青苗法的?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在制定改革措施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2019-07-19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通渭县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统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10 . 下表记录了中国历史上影响较大的改革:

名称身份结果备注
商鞅变法左庶长成功遭车裂
孝文帝改革皇帝成功

王安石变法宰相失败遭罢官
忽必烈改制皇帝成功


请思考:
(1)上述改革从措施上来看,都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趋势,但改革的结果却并不相同。你认为影响改革成败的因素有哪些?
(2)从改革者的命运上看,你对中国历史上的改革有什么认识?
2018-09-12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岳麓版)选修1同步练习卷:第7课 忽必烈改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