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商鞅变法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4 引用次数:1230 题号:2172798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王安石变法在变法的过程中没有新生力量冒出来,没有推动和支持变法的社会的基础。成功的变法在突破现有体制的时,出现了新生力量,就商鞅变法而言,新生力量就是平民和农民。……王安石各种各样的“新政”都是设计精巧的方案,但是在实践中全都碰了壁,不仅没有实现他当初的设想,反而打乱了社会经济秩序,影响了正常的生产和交易。官员反对新法,因为新法伤害了官员的利益;民众怨声载道,因为民众没有从新法中得到实惠。于是新法必定失败。
——摘自新浪网读书博文《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成败》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突破现有体制”在政治领域的表现”。据材料分析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一成一败的核心因素。
(2)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是当时非议最大的改革措施,依据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问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秦国与三晋壤地相接,接触多。三晋之人在秦国出仕者不在少数,如张仪、范雎等。三晋学风多尚功利实务,与秦俗易于相得。如秦在政治制度上受三晋影响,其.国家组织设置大致仿照魏国。故秦受三晋文化影响甚于宗周文化。

材料二   变法前,商鞅与甘龙、杜挚的辩论,不仅是统治阶级中的派别之争,也是以三晋为代表的西土文化与以齐鲁为代表的东土文化之间的冲突。从中可见秦人选择文明的路径。秦孝公最终任用商鞅实行变法,可见时势已不允许把以彻底改进社会、人生为目的的齐鲁之学作为治国之指导思想,而将目光仅限于一国,仅以谋国家富强为基准的三晋之学将被历史选择。商鞅以法家思想为指导,大刀阔斧地进行了改革:“为田开阡陌封疆”“缪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平斗桶权衡丈尺”。商鞅变法将社会引向一个统治残酷、愚昧单调、军事色彩浓厚的专制社会结构中。秦文化中固有的弱点使商鞅变法只能于短期内取得国富民强的效果,但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治”。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杨志飞《商鞅变法的再认识》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国受三晋文化影响较大的原因。
(2)据材料二,列举商鞅变法在经济方面的举措,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的作用。
2021-07-23更新 | 10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历代改革重视婚姻家庭制度的变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国百姓服兵役一般是一户出一人。“分户”是商鞅第二次变法的重要内容。商鞅对“有二男以上”而不析户的家庭征收双倍的赋税。对分出的家庭依法授予田地。他还规定勤劳致富者免除其徭役,甚至可以“以粟出官爵”,懒惰而陷于贫穷者不但得不到国家的救济,还要全家没为奴婢。以授田与“倍其赋”引导百姓“分户”、以“复其身”“出官爵”激励百姓耕织、以“举以为收孥”吓止百姓懈怠。“分户”后产生的核心家庭、主干家庭不再像姬周时代宗族一样具备准政治组织的特征和功能,而是成为国家直接控制的编户齐民和较为纯粹的生产单位。

——摘编自谢红星《早期中国至商鞅变法时代家国体制的变迁》

材料二 鲜卑族进入中原之际,婚姻实行的仍是族内婚,影响自身民族素质的提升。孝文帝即位不久,就诏令禁绝同姓相婚,令下后如仍有犯者,处以绞刑。他认为北魏社会,由于婚嫁越轨,使“贫富相高,贵贱无别”的等级不分明状况愈来愈严重,为此,采取措施,以婚姻等级维护业已存在的社会等级,严禁非类互婚。公元496年孝文帝将汉族第一等士族崔李、郑、王五姓之女收为妃嫔,同时又命5个皇弟娶汉族高门女子,北魏公主或宗室女大约有40多人嫁给汉族高门。

——摘编自杜士铎《北魏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商鞅在第二次变法时期实行“析户”的历史背景,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孝文帝婚姻改革的内容,并结合所学说明上述改革举措对北魏社会的影响。
2021-10-16更新 | 16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485年,北魏孝文帝颁布均田令。规定:凡男年十五以上受露田40亩,女20亩。奴婢同样受田,……所授之田,不准买卖,年老免课及身亡,须还田于官。此外,初受田男子另给桑田20亩,作为世业,身终不还,可传子别,不许买卖。……新附民户,每3口加宅田1亩,奴婢5口1亩。桑田及宅地为世业,受田后不准迁徙。

——王钟翰《中国民族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次改革的什么措施?这项措施的实施对当时社会发展进程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2)据材料二,归纳均田令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改革往往都涉及土地问题的原因及认识。
2020-02-09更新 | 5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