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庆历新政”是士大夫与天子“共治天下”的一次实践。宋仁宗开始大力支持,但后来转变了态度,最终庆历新政夭折。宋仁宗转变态度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广大官僚反对,二是忌讳朋党影响其专制统治。据此可知(     
A.统治者决策决定了改革成败B.改革加剧北宋积贫积弱程度
C.官僚意见不统一制约了改革D.改革失败因其制度层面缺陷
2 . 在王安石变法期间,“中央文件”严禁农业贷款“抑配”(强制摊派),但地方仍普遍存在以“自愿”之名强行配额的现象,部分地方官吏甚至把“中央文件”规定的20%的利率擅自提高至30%或40%。由此可推知,王安石变法(       
A.触犯了豪强的利益B.重视消除官场腐败
C.难以赢得民众支持D.大量使用实干人才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禄胥吏”是“熙宁新政”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仓法关联配套,在加俸养廉的同时,对贪渎的行为进行打击控制。在神宗朝之前,胥吏中多数毫无俸禄可言。王安石指出,在旧的财政体系中,大量管理成本和注意力被用于“生事以取赂养吏人”,这样不但增加了百姓的负担,更重要的是产生大量无益全局,却方便胥吏从中牟利的事务,使信息壅蔽、事项丛脞,反而妨碍机务。另一方面,又会出现“近则太详,远则太略”的弊端,因为远事无利可图,而近事却方便套取贿赂。决定对仓库管理及诸司吏员公人增加薪俸,而约之以严刑峻法:“乞取有少多,致罪当有轻重。今一钱以上,论以一法,恐未善。又增禄不厚,不可责其廉谨,宜岁增至一万八千九百缗。在京应千仓界人如因仓事取受粮纲及请人钱物,并诸司公人取受应千仓界并粮纲钱物总计赃钱不满一百徒一年,每一百钱加一等;一千流二千里,每一千加一等,罪止流三千里。其过致并与者,减首罪二等。若许赃未受,其取与过致人,各减本罪一等。已上人,仍亦许陈首免罪、给赏。”

——摘编自雷博俞菁慧《北宋熙丰时期养育与约束并重的吏治体系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熙宁新政”吏治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宋“熙宁新政”吏治改革的意义。
2022-07-12更新 | 759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北镇市满族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有学者指出,王安石变法中的经济政策和军事改革都是针对时弊而提出的,且击中要害,措施具体,所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终因当时的历史条件限制而失败。该学者意在强调王安石变法
A.未取得统治者支持B.推行时用人不当
C.没有革除社会弊端D.缺乏适宜的环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近代某学者评价王安石变法说,“其改革之总用意,意为富国强兵,以雪契丹之耻。”故不仅其用心不可非,“即其各法,亦多有远见之明,此固非‘不扰民’之哲学所赞许,却暗合近代国家之所以为政也。”该学者意在强调
A.近代的改革应从体制结构入手B.王安石变法取得显著成效
C.改革的最终目的都是富国强兵D.改革需要广泛的社会支持
7 . 著名学者邓广铭认为:“任凭王安石的新法如何发展下去,终归还是不能做到‘耕者有其田’的境地。……土地问题是在11世纪的改良主义者改革工作的极限以外的问题。”上述言论
A.揭示了王安石变法的策略失误B.否定了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贡献
C.明析了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原因D.反映了王安石变法的时代局限
8 . 王安石变法期间,总是大量附会《诗经》《尚书》等儒家经典。他指出,免役法出于《周官》所谓府、史、胥、徒;保甲法起于三代丘甲;市易法源自周之司市。这反映了王安石
A.托古改制的策略B.恢复周制的意志
C.尊崇儒学的思想D.继承传统的决心
2021-05-05更新 | 1016次组卷 | 35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二〇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