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自祖宗承五代之乱……而又田制不立,田亩转移、丁口隐瞒、兼并伪冒者未尝考按,故赋入之利视古为簿……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方量毕,以地及色,参定肥瘠,而分五等,以定税则。

——摘自马端临《文献通考》卷四《田赋考》

材料二市易法的确剥夺了大商人的“较固取利”,即垄断性的商业经营,却建立了官府的垄断经营。在中国封建时代前期,桑弘羊等人实行盐铁官营,尚有打击奴隶主工商业的积极意义。而在封建时代后期的市易法,就只能阻碍商品经济的正常发展,是不折不扣的倒行逆施。……每年二分市易息钱,特别是辗转加罚的罚患,使大商人都因而负愤和破产。……由于数量众多的大中小商人债台高筑,唯一的出路只能提高城市物价。……在楚州,市易务官员甚至利用饥荒,贱籴贵粜,“贩者为不行,人以乏食”。物价上涨,自然影响了都市坊郭户的生活。

——王曾瑜《王安石变法简论》

(1)材料一反映了王安石变法的哪项法令?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法实施的目的。

(2)据材料二,分析市易法实施后产生的消极效果,并归纳作者认为造成这些消极效果的原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069年,宋神宗接受王安石的建议,颁布实行农田水利法。农田水利法规定,对于提出农业耕作和水利建设意见的人,按照功利大小奖励,并可以量才录用,而对于故意阻挠工程修建、不出工料的人,则加以惩罚。对兴修农田水利有功的官员,按灌溉顷亩千顷以上、五百顷以上和百顷以上三等分别予以奖励。“新法”规定,在确定工程之前,各级官员要对百姓的意见进行调查,工程量大的要上报朝廷决定。各州县在施工之前,要求绘制成图、阐述具体的实施方法并呈报上级机关。宋朝实行了差官察访制,中央政府不断派遣官员察访各地的农田水利之事,监督地方政府兴修农田水利工程的质量和进展情况。农田水利法规定了人力和资金的来源机制。人力来源主要有居民按照户等出工、军队出工和募饥民兴水利。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提供和私人提供。财力不足的,官府贷以青苗钱,即提供长期、低息贷款。私人提供,分为有偿贷款和无偿捐款,对捐款兴修水利工程的个人,官府还会给予奖励。

——摘编自郭泽杰《王安石与水利变法》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农田水利法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农田水利法的历史影响。
3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熙宁二年(1069年),宋廷开始精简军队,压缩编制,到元丰八年(1085年)禁、厢军总数减为80万左右,比原先减少30多万。熙宁七年,开始实行“将兵法”,把当地各部分禁军以及有战斗力的厢兵、蕃兵、乡兵等,混合编组为“将”,下设“指挥”。每“将”自2000多人至1万多人不等,通常为5000人左右,设正、副将为长官,选择有作战经验和才能的人担任。诸将长官统领并训练本将士兵,以达到将知兵、兵知将的目的。将兵多数戍守本路,在本路辖区内更戍,但也有一部分将兵到指定的别路更戍。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实行将兵法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王安石将兵法改革。
2020-07-08更新 | 6761次组卷 | 43卷引用: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Ⅱ)

4 . 材料   针对传统官学有名无实的现状和科举取士仅凭试卷定弃取的弊端,熙宁四年,王安石在太学推行“三舍法”,大力发展学校教育,建立长期的、系统的考察制度来培养选拔人才。1072年,王安石主编的《三经新义》颁于学校,作为教科书。1079年正式形成学令公布。“三舍法”规定:太学生员分为外舍生、内舍生和上舍生三个等级。外舍生每月进行一次“私试”,每年进行一次“公试”,第一、二等者升入内舍生;内舍生二年进行一次“舍试”,得优、二等的升上舍生,升舍时还要参考每月所记学生的品行和成绩,决定是否升舍;上舍生根据累积的考试成绩和平时学业品行分为三等,上等直接任命为官,中等可直接参加殿试,下等可直接参加省试。元明清的学校基本沿用“三舍法”升补学生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三舍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宋代“三舍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宋经历70余年,至宋仁宗时积弊日深。庆历三年,宋与西夏交战接连失利,西北形势紧张,仁宗遂启用范仲淹,并多次督促其改革弊政,更新时局。范仲淹从改革吏治入手,朝廷颁布了新的贡举法。新法要求“州若县皆立学,本道使者选属部官为教授,三年而代;选於吏员不足,取於乡里宿学有道业者,三年无私谴,以名闻”“士须在学习业三百日,乃听预秋试”。改革专用辞赋和墨义取士旧制,着重考试策论和经义。新法历时极短,一年即虚,但各地州、县学纷起,使“学校之盛,俾于汉、唐矣”。庆历八年,又有官员向仁宗提议恢复范仲淹改革科考的措施,意在减少冗员。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新学知识,简述范仲淹改革科举制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庆历新政中新贡举法的特点。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安石于熙宁二年(1069年)颁布“青苗法”,解决农户春天播种难题。实行均输法,使总管东南六路的赋税收入,掌握供需情况。凡籴买、税收、上供物品,都可以“徙贵就贱,用近易远”。

王安石于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在各地设市易司或市易务,平价收购市上滞销的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

王安石于熙宁二年(1069年)规定将常平仓、广惠仓的储粮折算为本钱,以百分之二十的年利率贷给农民、城市手工业者。

王安石于熙宁四年规定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

王安石于熙宁二年(1069年)规定各地兴修水利工程,工料由当地居民分派。

王安石于熙宁五年(1071年)下令各地清量土地,按土地肥瘠定为五等,以此为依据收税。

材料二   王安石,两次任宰相,两次被罢免,历来颇具争议,褒贬不一。宋高宗赵构“王安石自任己见,非毁前人,尽变神宗法度,上误神宗皇帝。天下之乱,实兆于安石,此皆非神祖之意。”列宁说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对他的改革高度赞同。


(1)根据材料一,概括王安石变法的措施并分析王安石变法的指导思想。
(2)综合上述材料给予王安石身份评价,你认为王安石的身份是?
(3)请从材料二历史人物对王安石的评价中任选一个谈谈你的看法。
2020-01-11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仁宗之世,契丹增币,夏国增赐,养兵西陲,费累百万。

——《宋史》

材料二   陛下(宋神宗)即位五年,更张改造者数千百事,……其议论最多者,五事也:一曰和戎,二曰青苗,三曰免役(也称募役),四曰保甲,五曰市易……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市易之法成,则货贿通流,而国用饶矣。

——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

材料三   (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

——苏辙《栾城三集》


请回答:
(1)北宋“积贫”原因,除材料一中涉及的以外,还有重要一项是什么?王安石变法针对“积贫”采取的措施,除材料二中提及的以外,还有哪两“事”?依据材料二,概括王安石变法取得的成效。
(2)材料三对王安石变法总体评价是什么?请依据材料三说明理由。
8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面有关王安石变法的材料。

材料一   神宗熙宁元年……执政以河朔旱伤,国用不足,乞南郊勿赐金帛.……王安石曰:“……国用不足者,以未得善理财者故也。”(司马)光曰:“善理财者,不过头会箕敛耳!”安石曰:“不然,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足。”

——《宋史》

材料二   庆历七年初,王安石调任鄞县知县,当年即出巡视水利修建情况,在任时期,“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又曾“贷容与民,以激奔竟之风,俾新陈相易,邑民使之”。嘉祐三年,王安石归朝任度支判官,针对当时弊端,向宋仁家上《言事书》,极陈当世之务,全面阐述改革的思想,未被宋仁宗采纳。熙宁二年,宋神宗拜王安石为参知政事,揭开了变法序幕。神宗还特命设置了“制置三司条例司”,即制定户部、度支、盐铁三司条例的专门机构,由王安石和陈升之主持。在这个机构中,神宗听从王安石的推荐,进一步起用了一批新人,协助王安石拟定和贯彻新法。

——摘编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七卷回答:


(1)在材料一中王安石是怎样看待北宋前期财政状况的?为实践“民不加赋而国用足”的理财方针,他采取了哪些措施?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法得以推行的条件。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青苗法者,不过一银行之业耳,……而银行之为业,其性质乃宜于民办而不宜于官办。但使国家为之详定条例,使贷者与借者交受其利而莫能以相病,……而不必直接与人民相贷,则其道得之矣。……在当时,人民既无有设立银行之能力,而举国中无一金融机关,而百业多是凋敝。荆公能察受敝之原,而创此法以救治之,非有过人之识力而能若是耶?

——梁启超《王荆公》

材料二   商鞅变法,废孝弟(悌)仁义,秦先强而后促;王安石变法,专务剥民,宋因以致乱,此变而失者也。商、王之失在残酷剥民,非不可变也,法非其法也。

——张之洞《劝学篇·变法第七》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对于“青苗法”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青苗法”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张之洞对王安石变法的认识。

10 . 材料:曹操指责袁绍在冀州吏治败坏时说“袁氏之治也,使豪强擅恣,亲戚兼并,下民贫弱,代出租赋,炫鬻家财,不足应命。欲望百姓亲附,甲兵强盛,岂可得邪!”取得冀州后,曹操特别强调“重豪强兼并之法”,下令“无令强民有所隐藏,而弱民兼赋”。加王脩任魏郡太守,“抑强扶弱,明赏罚,百姓称之”。杨沛为长社长,曹洪宾客在县界,征调不背如法,沛杀之,曹操“以为能”。司马芝为管长。豪族刘节为郡主薄,宾客千余家多不奉法,包庇宾客不服兵役,司马芝即以刘节为兵。满宠为许令,曹洪的宾客犯法,满宠依法治罪。曹洪向曹操求情。满宠知道后,未等曹操说话,就把曹洪的宾客杀掉了。曹操听到后,高兴地说:“当事不当尔邪?”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曹操在限制豪强势力方面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曹操限制豪强势力的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