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张居正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至明代中后期,以田赋赋税为主,对田赋的征收与管理也占主导地位。存在多年欠税和严重偷税漏税两大问题。为此,张居正采取了两项整顿措施:一是“稽查”,二是“清丈”。万历元年,张居正进一步推进其稽查考核之法,并明确规定公务人员执行公务时应当根据紧急、困难、容易等情况确定期限。如迟延或管理不善,应移送有司。使用月检、年检进行层层把关、互相监督的方式,使得一切政令,从头到尾官吏都不敢懈怠。一条鞭法颁行年余就使得中央税收显著增加。不到五年时期,国家税收收入达到435万两,比隆庆年间增长74%。另一方面,消费下降到349万两。收入收支平衡,且有85万两的盈余,扭转了多年的中央财政危机。

——摘编自贺晟《“一条鞭法”与明地方财政法制演进》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条鞭法实施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张居正“一条鞭法”改革成功的原因。
2 . 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秦国的商
鞅变法
目的适应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动,实现富国强兵
措施废除____,奖励耕织,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实行____,建立县制等
影响打击了贵族特权,促进了封建政治、经济、军事的发展,使秦国成为政治军事强国,为秦统一奠定基础
北魏孝文
帝改革
背景439年北魏统一北方,民族交融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
内容实行俸禄制,推行____、三长制;迁都洛阳、易服装、改汉姓、说汉话、通婚姻等
意义巩固了北魏政权,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快了北方各族人民的交融,缓和了民族矛盾,缩小了南北差距,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贡献
王安石变
背景北宋中期,政治腐败,财政困难,农民起义不断,北部边境受到游牧民族袭扰
目的____
措施在官僚机构、财政制度、军事体制等方面推行变法
评价初期取得显著成效,但由于涉及面广、阻力大,有些措施也欠妥而被废止
张居正改
背景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统治危机不断加深
内容____,加强官吏考核,裁减开支,清丈土地,改革税制
影响国家财政收入增加,社会矛盾相对缓和,封建统治危机得到暂时缓解。但他死后,除____外,其他改革几乎全部废止

2022-09-22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课时31政治制度-选必1-2023届湖南省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代张居正推行的“一条鞭法”在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变革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明朝中后期,皇室奢侈之风遍行,兴建行宫,个人消费支出急剧增加,导致国库空虚,财政困窘。同时,为了稳固政权,朝廷不断扩增军队,国防支出也随之大幅上升。明英宗之后,皇帝怠政,宦官专权,操纵朝政,官场污浊。皇帝经常带头掠夺地产,大量设置皇庄,官僚和缙绅也纷纷效仿,通过各种手段兼并大量土地。而此时商品经济的迅猛发展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在全国已形成庞大的商业网络。“一条鞭法”施行之初,改变了当时混乱不均的赋役制度,简化了赋役的项目和征收手续,减少了农民的负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矛盾。“一条鞭法”是中国赋税史上一次重大改革,尤其是其在人头税的消除方面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田赋制度的发展,以及清朝的“摊丁入亩”制度都有着深远的影响。然而,“一条鞭法”在实施过程中受到各种限制,再加上本身改革不彻底等固有缺陷,行之不久即告失败。

——摘编自丁晓燕《“一条鞭法”对当前税制改革的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张居正推行的“一条鞭法”。
2022-05-24更新 | 19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部分学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朝初年的赋役制度主要沿袭了前代的赋税制度。在这样的赋役制度下,本应承担较多赋役的地方豪强为了逃避田赋和徭役,便通过勾结地方官员,隐匿人口、伪造文书、修改田则。随着地方贪腐之风日盛,田地被富豪不断兼并,贫苦农民无田却承担重赋,整个国家财政根基受到侵蚀,底层矛盾也不断激化。为应对严峻的社会形势,张居正推行了一条鞭法,主要内容有:第一,“赋税合并”,即将徭役跟税收合二为一。第二,“摊派到家”,赋税或徭役直接面向人民。第三,“白银征收”,所有的赋税或徭役均以白银的形式由国家接收。第四,“直收直运”,一切金银均由国家派专人收取。一条鞭法推动中国古代传统的财政税收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摘编自王人骏、赵海月《税制改革与社会转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明中期赋税制度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中期赋税制度改革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朝中后期,以农民与地主之间的阶级矛盾为主的社会矛盾空前尖锐,社会各阶层对立日益严重,农业作为封建王朝经济支柱产业已是风雨飘摇。这些都源于封建土地所有制下日益加剧的土地兼并与集中。……张居正的改革从土地改革开始,涉及税赋、农商、吏治等多个方面。

1582年,张居正去世当年,朝廷库存余粮可满足九年之需;中央与地方的国库存银超过1000万两白银。与此同时,农村富余人口进入城市填补了工商业发展所需劳动力空缺,农业经济发展又推动了城市商品社会的形成,加上货币地租的出现,这些都符合和有利于封建社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客观事实。但改革只是统治集团为延缓王朝衰亡而不得已作出的暂时性利益让步,未能从根本上撼动已不适合整个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封建体制。

——摘编自锁强一《张居正的经济改革思想与措施》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张居正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张居正改革的影响。
2022-01-08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2022届高三9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069年,北宋王安石进行变法。主要内容是:以“富国强兵”为宗旨。分为“理财”和“整军”两大类。从新法实施,到守旧派废除新法,前后将近15年时间。每项新法在推行后,基本上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使豪强兼并和高利贷者的活动受到了一些限制,增加了财政收入。但各项新法由于用人不当、宋神宗的动摇和逝世等原因最终被废除。

明朝中期以后,社会危机凸显。万历年间明神宗支持张居正推行改革,主要内容有:一是整频吏治。张居正提出有名的“考成法”,考成法实施以后,法必遵行,言必有效,一时大小官员皆不敢玩忽职守,一切政令“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行政效率大为提高。二是整饬边防,改善同蒙古的关系,从而西北边塞安宁,二十余年没有战争。三是兴修水利。大大减少了水灾,保障了农业生产,多年弃地得以变为良田。四是清丈田地。此法清查出了一部分素强地主隐瞒的田地,有利于抑制地主逃税现象。五是一条鞭法。主要解决“役”的征收问题。经过上述改革,强化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机器,改善了国家的经济状况,财政收入也有所增加,边防实力增强。

——摘编自赵黎君《王安石变法和张居正改革异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变法和张居正改革的相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安石变法和张居正改革成效不同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明代实行“一条鞭法”较早的地区是南直隶(约今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和广西,在1567—1572年的十多年间,才逐渐向全国推广。这些地区较早实行“一条鞭法”的主要原因在于(     
A.自然经济解体较早B.地理位置相对优越
C.海外白银大量流入D.人口数量增长迅速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建国伊始,大量官田的存在,导致洪武以来就产生了所谓“江南重赋”的问题,而且这些税负大多落在小农头上。地主豪绅大肆兼并官田,并采取“以官作民”的伎俩,使“田居富室,粮坐下户”。江南财富再分配矛盾逐步激化。明宣德四年(9年),宣常下诏江南官田改料减征,每亩减十之二三至周忱为江南巡抚时,实行“里甲锥”制度,把原本应接户征收的里甲费用“十之二三”抑之于田粮,并征收白银。摊丁入地折银征收的改革,封建国家对人手控制已无关紧要,万历以后各地里甲大多转变为以“缉捕奸盗”为主要职责的保甲。改革使大批劳动力人手从非生产性徭役劳作中解脱出来,转向生产劳动。改革中“富商大贾……赀或累万计,而竟以无田幸免(徭役)”,商人遂不再买田。资本因而向城镇集中,产生了一批富商大贾,群体性经商成风,出现了徽商、晋商。粤商等资本雄厚的商帮。他们从事棉,丝织品和盐等大宗商品的远距离贸易,在国内形成了江南,珠江三角洲,华北等经贸区。海禁的局部开放,外商纷纷来华贸易,“白银大量涌入,通过丝银外贸结构,完成了与世界的链接”。

——摘编自唐文基(明代赋役制度改革和社会转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代赋役制度改革首先从江南开始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赋役制度改革对江南社会转型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张居正,嘉靖年间进士,1572年任内阁首辅。张居正深感大明江山如同“将圮而未圮”之室,“其外窿然,而中则蠹矣”。于是,他针对官场上无视法纪、上下因循苟且、遇事推诿的作风进行改革,根据事情的大小、缓急,定出时限,延误者受到究治,进行整顿。他在大同、甘肃等边外之地设置互市,听令内地商人赴边贸易;他经常就边疆镇守和防御之事和部将商榷讨论,给与专断之便,并让地方官员配合,“动无掣肘”,故能边境晏然。他启用潘季驯治理黄河、淮河、运河,很快,“数十年弃地,转为耕桑”,黄河得到治理,漕船可以直达北京。张居正面对官僚和缙绅地主的反对,下令清查全国土地,凡勋戚庄园、民田等,一律丈量。并在清查土地的基础上,推行“一条鞭法”,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概括张居正改革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居正改革的积极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