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2023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1910年,长沙爆发抢米风潮。具有地方议会性质的湖南谘议局致电军机处,请求朝廷撤换处置失当的巡抚,谘议局议长和士绅联名致电湖广总督瑞澂。瑞澂认为该士绅等“迹近干预”,上奏朝廷:“巡抚乃系疆臣,用舍尤应钦定。”这表明(     
A.新政强化了清廷权威B.谘议局架空了督抚权力
C.地方势力控制了官场D.士绅阶层民主意识增强
2023-06-11更新 | 6116次组卷 | 25卷引用: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导学案)-【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2023·河南新乡·三模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2 . 如表所示为1908年清廷颁布的《资政院章程》中的部分规定。据表可知,当时(        
第一条资政院“以取决公论,预立上下议院基础为宗旨”“新定法典及以后修订”
第十五条前条所列第一至第四各款议案,应由军机大臣或各部行政大臣先期拟定
第十六条所议法案的颁布须请旨拟夺
A.军机处仍处于权力中心B.司法独立已是大势所趋
C.传统政治影响依然较大D.政治体制改革已达共识
21-22高二下·江苏·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1906年,晚清大臣端方等出洋考察归来,奏陈欧美各国“导民善法”,建议立图书馆、博物馆、万牲园、公园,以期“民智日开、民生日遂、共优游于文囿艺林之下,而得化民成俗之方。”据此可知(     
A.文化改革促进了社会教化
B.士大夫阶层顺应时代潮流
C.清政府大力倡导中体西用
D.清末新政挽救了民族危机
2022-08-02更新 | 316次组卷 | 3卷引用: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新授课导学案(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22-23高三上·河南安阳·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清末新政前,新式学堂仅有39所,截至1911年,已达到52500所。新式学堂的学生人数也由之前的几千人增长到数百万人。在国家统一颁行的书目中,“中学书籍9种,而西学方面书籍多达72种”。这些现象反映出当时中国(       
A.西学东渐彻底改变了国人的观念B.国家教育方针的改变
C.变革图强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D.教育近代化的起步
2022-07-04更新 | 1574次组卷 | 16卷引用: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新授课导学案(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据《戊戌变法史》统计,在开始变法后的103天内,先后发布的诏令谕旨就有184条之多,涉及到选拔人才、农工商业、裁汰官员、变革科举、财政经济、法律制度、文化教育、军事国防等各个方面,这些措施之间彼此不配合,又无后续准备。材料表明
A.变法内容过于宽泛没有针对性B.维新变法准备不足没有远见
C.光绪帝和维新派政治经验不足D.变法措施脱离国情无法实践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11年“皇族内阁”的成立,表明满洲贵族集团既不想“让权于民",也不想“分权于民",激起了立宪派的愤怒;同时实行的铁路国有政策与民争利,彻底与广大人民对立起来。这揭示出
A.清政府开启了政治民主改革B.辛亥革命具有广泛社会基础
C.实行民主共和成为社会共识D.清王朝覆灭具有历史必然性
7 . 改革是对旧体制中阻碍社会进步的因素的革除和变通。戊戌变法时期,阻碍社会进步的主要体制是
A.科举制度B.行省制度C.封建专制D.外交体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