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百日维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22-23高三上·全国·课时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在百日维新中,前后发布变法命令110多道。包括废除八股文,改考策论(对国家面临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建议);筹办京师大学堂,各地设立中小学堂;派遣留学生出国;创设中国银行、矿物铁路总局、农工商总局各地设商务局、丝茶公司等,提倡实业,广办邮政,兴修铁路,允许私人办兵工厂;奖励新著作、新发明;设立译书局,提倡学习西学,翻译外国书籍;准许自由开设报馆,报纸一律免税;准许自由组织各种学会。这些举措(     
A.危及统治者根本利益B.有效推动了工业化进程
C.具有鲜明的近代气息D.有利于改革螺旋式渐进
2022-11-27更新 | 81次组卷 | 2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择性必修)选必1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22-23高三上·全国·课时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有学者认为:“我们一提到戊戌维新,首先联想到的可能就是康梁主导下的变法,但其实在当时,有许多人都在变法。陈寅恪先生就曾经提到过,他的父亲陈三立和祖父陈宝箴等人都曾在变法中发挥很大作用。当时朝中一些倾向变法的大臣也曾参与到变法当中,可能以张之洞为代表的一批原先的洋务派官僚在此时也进一步推动了变法,这就是戊戌变法的另一种叙事脉络。此外,江浙的士人可能对变法也有自己的一套历史叙事逻辑。”。该学着在此强调了戊戌维新(     
A.是康梁主导下的变法B.存在失败的必然性
C.缺乏完整的变革体系D.中心与路径的多元
22-23高三上·全国·课时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维新派一直宣传民权、开国会,但在政治改革方面,“维新”实际所做的不过是减汰冗员、裁撤机构,设立制度局等行政方面的措施,而并没有颁布关于定宪法或开议会的谕旨。此举 (     
A.推动维新变法运动取得了实效B.表明清廷已放弃政治体制改革
C.完全沿袭日本政治近代化之路D.意在减轻来自守旧势力的阻力
2022-10-31更新 | 204次组卷 | 2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择性必修)选必1第3课中国近现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22-23高三上·全国·课时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中东战纪本末》中记载:(1895年)朝廷创办新事业(推行新政),在需款,战后经济至为拮据,国家财政未经彻底改革,固决不足以担负此无数之开办费也。而况新政人才亦至为缺乏,内外政事又积重难返,故推动一事,往往障碍重重,枝节横生,以至迁延日久,不能大见成效。这一记载折射出当时( )
A.推动变革面临多重困境B.变法运动陷入失败境地
C.战争阻断近代化的进程D.统治阶层思想故步自封
2022-10-31更新 | 44次组卷 | 2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择性必修)选必1第3课中国近现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戊戌变法期间,德国获悉《京师大学堂章程》中有聘任英文教习12人、德文教习1人的计划后,德国公使照会总理衙门,称这将会“损害中国的独立并使个别国家施加占优势的和不合理的影响”,要求增加德文教习名额。这一要求的实质是为了(     
A.缓和德英关系B.推广德语教育
C.维护中国权益D.争取在华利益
2022-10-27更新 | 3274次组卷 | 25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辽宁历史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维新变法时期,资产阶级维新派大力提倡女子教育,把它视为国民教育的一部分,并创办了第一所国人自办女学——经正女学。随后,社会上兴起了办女学运动。这表明维新变法(     

A.动摇了孔子思想地位B.使女子享有更多权利
C.使新式学堂广泛建立D.冲击了封建传统思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维新派以各种方式宣传变法主张,制造维新舆论,培养变法骨干,组织革新力量,同时把重点放在争取光绪皇帝及其周围的帝党官员的支持上,希望通过他们自上而下地实行变法主张。这说明,戊戌变法
A.缺乏反封建的斗争勇气B.以挽救民族危亡为目标
C.缺乏可靠的社会基础D.遭到顽固派的激烈反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898年,光绪皇帝下诏:自下科始,乡、会试及岁科各试,废八股,改试策论。后依湖广总督张之洞建议,乡试以历代掌故为主,兼及五洲各国政艺,“会试亦如之”。一些读书人对此“惊怪不知所为”;书商则“乘时射利,猎取中外时报,补缀成篇,标以俗名,如《三场要诀》之类,获利亡算”。这反映出当时清政府
A.不顾士民反对坚决废除科举B.各省督抚大力支持维新变法
C.着手兴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D.适应形势变化调整取土制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戊戌变法时的改革措施曾规定:“小学堂毕业者作为生员升人中学;中学堂毕业者作为举人升人大学;大学堂毕业者作为进士,授予官位。”同时还规定只有大学堂的在校生或者毕业生才可以教书。这样一来,普通士人阶层既不能做官,又不能以教书来维持生计。这些规定
A.使戊戌变法失去--定的社会基础B.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C.是造成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D.促进了西方民主思想进一步传播
2021-07-07更新 | 78次组卷 | 2卷引用: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期中期末复习背记练(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甲午战后,民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开始意识到改革选官制度的重要性。百日维新时期颁行的 法令规定,废除八股取士,改试策论,定期举行经济特科这一法令的颁行

A.废止了传统的科举制度B.揭开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序幕
C.引发了强烈的反对声浪D.开启了民族资本的“黄金时代"
2021-05-15更新 | 773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