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0 道试题
1 . 晚清思想家郑观应指出:外人在我国旅居,不隶我国治下,只受彼国公使领事所辖,一如在本国然。该材料反映出列强在华攫取的特权是(     
A.协定关税B.领事裁判权
C.通商口岸传教权D.片面最惠国待遇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2 .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是指(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022-12-26更新 | 592次组卷 | 183卷引用:2012-2013学年黑龙江集贤第一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无疑是所有中国人心中的痛,虽然这场战争没有八国联军带来的记忆那么深刻,也没有甲午战争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但是,作为签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一场战争,鸦片战争的意义无疑十分重大。

——摘编自弗里曼《清朝能在禁绝鸦片的同时避免战争吗?》

材料二: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也。

材料三: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以来,重用宦官,偏听偏信,政治腐败、经济腐败加上吏治腐败,使国运岌岌可危。李鸿章奉命创建海军,建设国防力量,虽学习西方之经验,但只学其表皮,未触实质。而慈禧太后竟将海军之大量军费挪用,作为修建三海及颐和园之用款。……自光绪十五年至甲午中日战争六年间(1889~1894年),竟然只舰未添。原来清政府的海军位居亚洲第一、世界前列,此时已被日本赶超……日本几乎所有主力舰船都已安装速射炮。

——摘编自罗援《甲午战争惨败的十大教训》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怎样的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各阶层为反抗外敌入侵进行了哪些抗争。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上述内容出自哪一纲领性文件,并说明其有何意义。
(4)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这场战争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
4 . 鸦片战争后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了重大变化,下列关于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变化表述错误的是(  )
A.领土主权遭到破坏B.列强纷纷在通商口岸办厂
C.中国在中英贸易中仍处于顺差地位D.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022-12-16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伊春市伊美区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依托保甲制度多次对全国人口进行比较完整的统计。但自咸丰二年(1852年)起,历年的人口造报每缺数省,缺报最多时可达10个省区,且多个省区的人口统计数据严重失实。这一现象表明(     
A.保甲制度容易人口造假B.地方膨胀导致中央政令不畅
C.西方侵略削弱中央权威D.社会动荡影响人口统计工作
2022-12-16更新 | 279次组卷 | 3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英使德庇时请求在西藏定界通商,耆英即以此要求“殊与成约不符”,予以驳斥。德庇时又以前往天津为要挟之计,耆英认为“惟有坚守条约,持以镇静”。道光接报后,也降谕说:“通商一事,更有原立成约,自应永远遵守。”这表明清廷(     
A.闭关锁国政策依然未打破B.已经设立了专门外交机构
C.以条约阻禁列强特权扩大D.彻底抛弃传统的外交体制
7 . 这一特权是外国侵略者在中国逞凶肆虐、走私贩毒、进行各种犯罪的护身符。他们可以凭借这一特权在中国杀人越货,横行无忌,而每每逍遥法外。这一特权指的是(     
A.协定关税B.片面最惠国待遇
C.开放通商口岸D.领事裁判权
2022-12-06更新 | 745次组卷 | 2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扩张过程中,非正义的侵略者同时又往往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而正义的反侵略者则常常同时是落后者。以贪欲为动机的侵略过程常被历史借助,从而在客观上多少成为一个进步改造落后的过程。要说明这个二律背反,只有借助辩证思维。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根据材料并结合两次鸦片战争相关史实,论证“以贪欲为动机的侵略”“客观上多少成为一个进步改造落后的过程”。
2022-12-03更新 | 67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在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不久,中方代表耆英再次向英国提出交涉,他认为“多得福州、厦门、宁波、上海四处,系大皇帝逾格天恩”,日后如果有其他国家要求去福州等四处口岸经商,“ 应有英国与之讲解,俾仍在粵通商,无致生事。”此项交涉反映了耆英(     
A.对签约后形势存在担忧B.力图抗辩《南京条约》内容
C.对英态度转变加以拉拢D.延续“天朝上国”傲慢思想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40年,英国用“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轰破了国人几千年“天朝上国”的迷梦。至19世纪70年代,清政府既要面对“发逆”之患,还要应对“洋人”之灾,困顿之势,尤若重病之躯,举步维艰。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近代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个科学论断是符合历史实际的,而且为国内绝大多数历史学者所公认。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是在世界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对外侵略扩张和中国的封建社会日趋没落、封建统治日益腐朽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中国就开始丧失了独立和领土主权的完整,由此一步一步地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摘编自李侃、李时岳等著《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19世纪末的戊戌变法时期,维新变法思潮在早期维新思想的基础上发展到了高潮,以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人为代表的维新派,广泛宣传变法维新思想,积极著书立说,并形成了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运动。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启蒙思潮,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产生了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

——摘编自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1)据材料一概括清政府“举步维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强发动的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战争。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末维新变法思潮高涨的背景。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