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中国棉布商业经过一段时期的发展,各进销环节已基本建立,形成了一个从通商口岸到内地城镇的销售网(见下图)。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第二卷: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资本主义》


见一叶而知深秋,窥一斑而见全豹。从材料中提炼信息,概括一条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特征,并说明你的理由。(要求:特征概括符合史实,理由说明充分。)
2024-04-01更新 | 54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983月,《小丑》杂志上发表了米勒的一幅讽刺漫画《欧洲与中国》(如下图),这幅漫画代表了当时西方舆论界和外交界多数人对中欧关系的认识。漫画中,一位年轻的保姆,象征着欧洲,笑容高傲,摇晃着摇篮。一个婴儿——中国人,被紧紧包裹着,襁褓上写着“贷款”“工业”“海关”“铁路”“军队”等。保姆说道:“只要系统地进行教育,总能取得理想的结果”,并强调了“教育者”的行动重点。

——李牧群译《严肃的幽默;漫画中的历史与世界》(俄文翻译版)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材料中19世纪末多数欧洲人对中欧关系的认知,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3 .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实施“值百抽五”的低税率。就连外国驻华公使阿礼国也不禁感叹说:“哪有国家像中国这样低的外贸税率呢?”。清政府的这种做法(  )
A.限制中外贸易保护国内市场B.便于列强对华倾销工业品
C.扭转贸易逆差开辟海外市场D.使中国开始丧失关税主权
2024-03-25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后发展国家现代化的启动,一般是国家的内部因素和外部世界的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外因只能通过内因才会起作用。诚如章开沅、罗福惠等专家指出的:“挑战来自外部,如何回应挑战则多取决于内部。而各种回应方式的效果如何, 又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所致。消极的回应会越来越受制于外部因素,积极的回应却能较多地抵制或克服外部因素的不利影响。”他们认为,讨论中国早期的现代化状况,必须从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着手。他们不同意中国“早期现代化迟滞或受挫的主要原因在于内部”的观点,而同意“中国早期现代化的有效动力在于内部”。

——摘自吴松弟等《港口—腹地与中国近代经济地理格局的变迁》

当代学者对后发展国家现代化的道路有不同的阐释。概括当代学者对中国现代化发展动因的观点并予以评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清晰)

2024-03-21更新 | 79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早期的中国人在打量欧美人时,套用了以往几千年中与亚洲各国往来的模式。中国人还搞混了西方各国的名称。如在阮元主持编写的广东地方志中记载,殖民菲律宾的西班牙是居住在斯里兰卡和马六甲之间的蛮夷,葡萄牙位于马六甲附近,英国即是荷兰或为后者的属国,法国人原为佛教徒,后改信基督教(当时中国人普遍认为基督教是佛教的一个分支),而法国即是葡萄牙云云。当魏源等杰出之士试图了解西方时,他们不得不求助于西方著作的译本。时人对西方一无所知,当西方开始横行中国时,中国人才发现,多少年来对付外夷行之有效的那套办法突然失灵,丝毫不起作用。

——摘编自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二   冷战结束后,面对复杂的局势,中国大力推动伙伴关系的构建,与世界各国先后建立了各具特色的伙伴关系。伙伴关系的基本特征是寻求共同利益,协商合作,结伴而不结盟,是在后冷战时期推动新型国家间关系的创新,也助推了冷战后世界走向非对抗的新格局。中国提出了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新型大国关系的基本要义是“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目的在于推动构建一种有别于历史上大国争霸、称霸的新关系。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所遵循的原则是协商共建,正如“一带一路”倡议,所遵循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为所有参与方提供开放的大平台,旨在推动构建新型的发展合作关系与秩序;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旨在推动构建一种和谐共处、合作发展的新世界。面对大变局,人类需要以新的理念面向未来的国际新秩序。

——摘编自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早期的中国人应对千年变局的态度变化及其原因。
(2)根据上述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千年变局与百年变局的差异性,简析中国在外交方面如何应对百年变局。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两次应对变局的启示。
2024-02-29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高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月考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6 . 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等五市开埠之后,中国出现了一批大商人,如广州的吴健彰、杨坊等人,他们在经营过程中,以依附于外国人为主,获得巨额的利润。这反映出鸦片战争之后,中国(     
A.民族资本主义得以产生B.对外出口呈现持续增长
C.社会阶层结构有所变化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2024-02-01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鸦片战争后的半个世纪,厦门市场对洋纱的态度,经历了“不喜用”“掺和洋纱”“一概收买”三个阶段,当时土布业也经历了“土经土纬”“洋经土纬”“洋经洋纬”三个阶段。19世纪90年代当地的土纱已逐渐退出市场。这说明(     
A.厦门对外贸易中心地位确立B.民族资本主义企业顽强抵制洋货的输入
C.沿海地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D.厦门与世界市场的联动和资源整合加强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美国学者费正清认为中国社会长期以来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周而复始,缺乏内部动力来打破传统框架,直到19世纪中叶它遇到截然不同而且更为强大的西方文明的冲击之后,才发生剧变。面对这一冲击,中国作出的回应是逐渐引进引起“永久性变化”要素的同时,背弃传统的“周期性变化”模式,从而走上现代化道路。美国另一汉学家柯文则提出从“中国中心”来理解中国近代历史,他并不否认近代以来西方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实际作用,但认为决定中国如何回应西方的因素并非外来,而是产生于中国社会的内部。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是由其自身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所决定的。对于西方学界来说,想要真正理解中国,必须从中国的内部发展来看待问题,才能得到符合历史真实的认识。

——摘编自亢飞《费正清与柯文中国史观比较》


从材料中任选一种观点,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1-29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1843年,中英就《五口通商章程》进行谈判,谈判结果是:除进口税则中的未列名金属和未列名木材税价由5%提高为10%,钟表和杂类棉布确定为5%,并取消头、二、三、四等珊瑚珠税率外,全部接受了英方要求。这可用于说明(     
A.清政府重视保护冶金业B.英国的棉纺织业较落后
C.中国主权开始遭到破坏D.中国关税自主权的丧失
2024-01-29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鸦片战争后,洋纱及进口染料大量输入安徽,皖南的大量土纱业和染料业陷入破产,但当地织布业却选用进口上等色料,多取用东、西洋名厂最上等之双股线,故其织成之布,不但花样翻新,且能紧密均匀、耐久,诚中国改良土货之大特色也。由此可知(     
A.民族资本主义得以发展B.自给自足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C.当地织布业具有较强竞争力D.列强经济侵略具有双重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