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0 道试题
1 . 鸦片战争以前传入中国的西学基本上是以天文历算为中心的宫廷科学。鸦片战争后,西学传播的重点从宫廷科学转向实用的军事技术和民用技术。此变化主要是(     
A.阶级矛盾激化的结果B.统治者生活情趣变化使然
C.民族危机出现的产物D.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推动
2024-04-23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景德镇市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2 . 据统计,19世纪40年代下半期,广州对外贸易的绝对值出现下降的趋势,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3100万元下降到1600万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广东人民抵制洋货B.《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
C.鸦片战争后中外贸易缩减D.清政府限制广州对外贸易
2020-11-22更新 | 241次组卷 | 40卷引用:2011届江西省重点中学南昌市铁路一中高三10月月考历史卷
3 . 下表为鸦片战争期间道光帝调派出征的部分官兵情况表,由此可知(     
道光帝调派出征的部分官兵情况表
时间人名(人数)
道光二十年(1840) 十二月十四日湖南提督祥福、江西总兵长春、湖北宜昌镇总兵博勒恭武等各带兵一千名奉调广州。
道光二十一年(1841) 正月八日授奕山为靖逆将军,隆文、杨芳为参赞大臣,前赴广东, 剿擒逆夷。
道光二十一年正月十一日派侍卫珠勒亨、二等侍卫巴扬阿及部分健锐火器各营官弁前往广东。
道光二十一年二月二十三日命齐慎为参赞大臣,赴粤剿办英夷。
道光二十一年三月初一日琦忠、韩振先赴广东,交奕山等差遣。
道光二十一年七月二十八日厦门失守,吴文镕选江西兵二千名赴闽。
…………
A.道光皇帝也曾经积极主战B.清末军队调动有诸多弊端
C.兵力相比清军有较大优势D.中国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呈现出由“沉沦”到“上升”的发展过程,中国社会走出了一条“U”字形路线。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其基本特征是“上升”。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1901-1920年)就是“沉沦”的谷底、“上升”的起始时期。

材料二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杂以九等。……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天朝田亩制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中国前期“沉沦”的过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农民阶级在近代中国的沉沦中进行了哪些斗争。并指出这些斗争先后失败的原因。
5 . 下图所示,19世纪50年代安徽一个普通农家在茶叶贸易、土地开发、生产粮食方面的开支占全部开支的比重变化状况,该图反映了(     
   
A.茶叶贸易受列强商品输出影响大
B.粮食生产的产量增长的速度最快
C.土地开发占据家庭开支主导地位
D.晚清社会经济结构变动的复杂性
2023-09-25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6 . 19世纪中叶,一个当时曾在上海定居的外国人谈道:“上海已经变成了无法无天的外国人们的一个真正的黄金国。……其中许多人都是属于这样一种类型:只要有利可图,那么走私犯禁,一切都不顾忌,就是行凶杀人,也在所不惜。”与上述材料无关的是
A.外国人获得治外法权特权保护B.外国人可以在通商口岸永久居住
C.各国纷纷获得片面最惠国待遇D.《南京条约》开放上海为通商口岸
7 . 根据《南京条约》文本,五口通商后,中方认为英人可在各口岸的港区居停,不得入城;英方则坚持要到城内活动。咸丰帝认为夷人入城事关中外大防,有损天朝体面。广州官府默许士绅煽动排外情绪,引发1849年反入城风潮。这反映出
A.清政府被动实行开放政策
B.广州官民合理维护主权
C.清政府抗拒接纳条约体系
D.列强曲解条约扩大侵略
2017-06-14更新 | 552次组卷 | 34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十四县(市)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8 . 鸦片战争之后,马克思曾断言不平等条约不能扩大英国和欧美对华的商品输出。1847年,欧洲爆发经济危机。英国议会选出的专事中英贸易调查组得出的结论是:用银子来支付鸦片足以使华人的一般贸易遭受巨大损失,而丝和茶则能抵偿其余商品的价值。由此可见,当时的中英贸易
A.英国有明显的优势
B.中国处于出超地位
C.受到了经济危机的冲击
D.未满足列强的预期
2018-04-05更新 | 488次组卷 | 23卷引用:【校级联考】江西省吉安市第一中学、新余一中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日本作家末广铁肠创作的小说《哑旅行》著于1889—1891年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世界近代晚期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

日本绅士隐太郎因慕“西文西学最合时趋”,又听得游历西洋的人都有名望,乃乘汽船从日本横滨出发,先后游历了美、英、法等国。期间虽偶有懂外语者或者友人帮助,但因时有失散,或者翻译水平低,导致语言不通,在饮食、居住、交通、游玩等方面闹出许多笑话。在纽约参观蜡人馆时,误以真人为假人;在伦敦,因寻人不遇,险被马车撞倒,还因“Bath”读音不正,误至“Bus”站;去往法国时,又误买了至比利时的船票,复从比利时乘船至法国的加伦,再从加伦转乘火车前往巴黎。虽然多有曲折,但是隐太郎也见识了伦敦的“地底铁路”以及立在当路上的“电信电话杆子”,还有巴黎“男人收税——法郎,女人无税”的舞场。在巴黎游玩后,隐太郎乘船取道东南亚,来到当时世界“四大埠头”的末站上海,住进日本人在美租界铁马路开设的东亚洋行,遍游上海滩的风花雪月后,始返回日本。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世界近代时期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10 . 马克思在1853年就预言:“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马克思在这里使用了“暴力”一词,并没有用侵略和被侵略来概括全部中外关系,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暴力”更能概括战争对中国的破坏性
B.马克思对于西方列强的侵略行径认识模糊
C.列强发动对华战争意在打破中国隔绝状态
D.被侵略的说法不足以说明侵略的全部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