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92 道试题
1 . 鸦片战争后的数十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国家陷入了内忧外患的严重局面,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研读下列条款内容,按其签订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
②“上谕将诸国人民遇害被虐之城镇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
③“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
④“凡有华民情甘出口,或在英国所属各处,或在外洋别地承工,俱准与英民立约为凭。”
A.①④③②B.①③②④C.②③④①D.①③④②
2 . “这场战争表面上是为强迫中国人购买印度鸦片,但也为更一般的目的,即扫除那些妨碍英国商品自由进入中国的壁垒。”该看法
A.夸大了战争爆发的偶然因素B.反映了英国政府的正当要求
C.说明了中国外交观念的落后D.掩盖了鸦片战争的侵略性质
3 .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一书考证了在鸦片战争中负有重大责任的清朝顶级人物的战后反应:琦善等6人几乎没有反应;耆英、黄恩彤主张柔夷顺夷;刘韵珂主张“阳示德意,阴加钳制”;林则徐主张对抗;道光帝在后三者间游移。这反映了清朝统治者
A.推卸战败责任
B.谋求制敌之道
C.缺乏理性反思
D.改进外交策略
2019-03-07更新 | 1061次组卷 | 17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江西省宜春中学2019届高三仿真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4 . 近代以来,许多英文单词被音译成了上海话,随后进入中国人的词库。比如说:麦克风(miCrophone).色拉(salaD)白兰地(BranDy)啤酒(Beer)十三点(soCiety)等.上海话大量引入英语词汇进而成为全国通用的表达,主要原因是上海的(     
A.市民热衷使用英语词汇B.方言引领中国时尚潮流
C.地域文化对外开放包容D.中国经济文化中心地位
2024-03-15更新 | 147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日新班)
5 . 1844年2月,美国派往中国的第一个外交使团抵达澳门后,公使顾圣提出北上赴京向中国皇帝面呈国书和订立和约的请求。并抄送《南京条约》等中文本以供美国使团参考。而两广总督程矞采在回复顾圣时坚持美使团应该在粤候旨,而不宜赴京面圣,且认为中美两国无须缔结条约。以上材料主要反映了
A.清政府官员坚持闭关锁国政策B.美国追随英国在远东站稳脚跟
C.清政府的举措受限于传统思维D.中美相互妥协实现利益最大化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80年代,有学者发表论文提出,近代中国不仅有“沉沦”,还有“上升”。所谓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是相对独立国家而言的,半封建是相对半资本主义而言的。半资本主义,对封建社会来说是一种历史的进步。近代中国半资本主义的存在,就是“上升”。所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仅有“沉沦”,而且有“上升”。这种“沉沦”和“上升”是同时存在的。这是历史学家对近代中国历史的又一种解说。

——摘编自张海鹏、翟金懿《简明中国近代史读本》


根据以上材料,围绕近代中国是处于“沉沦”还是“上升”状态,形成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合理,表述成文。)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虎门销烟发生后)托利党议员格兰斯顿反对内阁发动侵华战争的议案。他说:“我不知道而且也没有读到过,在起因上还有比这场战争更加不义的战争,还有比这场战争更加想使我国蒙受永久耻辱的战争。······英国国旗在广州上空的升起是为了保护臭名远扬的走私贸易。”但是,首相巴麦尊否认他的内阁支持这种不法的鸦片贸易,以此手法巧妙地转移议会辩论的中心。最后,托利党的反战决议案只以五票之差被否决。

——摘编自崔瑞德等主编《剑桥晚清史》

材料二 鸦片战争揭开了资本主义列强大举入侵中国的序幕。继此以后,英法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并以腐败的清朝政府失败、在炮口下签订不平等条约而告终。根据这些条约,列强在中国夺得了掌控海关管理等特权。这是鸦片战争后清朝对外贸易半殖民地化开始的最主要的标志。

——摘编自王炎《鸦片战争与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对外贸易关系的 形成》


(1)材料一体现了英国政体的哪些特点?简析格兰斯顿反战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两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朝对外贸易半殖民地化的表现。
8 . 有学者在评价某一侵略战争时认为:这一战争是"中西关系质变的临界点,整个中外关系至此逆转,旧格局随条约缔结而俱逝,中国被不情愿地拉入到国际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中"。由此可知,这一战争
A.使列强侵略中国的方式发生重大转变
B.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C.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使清廷彻底沦为洋人的工具
9 . 在《南京条约》的谈判中,出于策略需要,英国并未将领事裁判权列入必须要实现的目标。但是清朝官员却主动出让这一权利,目的是想尽快摆脱涉外纠纷的麻烦。这表明清政府
A.放弃了天朝上国的迷梦B.缺乏近代国家主权意识
C.对外奉行妥协投降政策D.法律制度建设严重滞后
2024·河北保定·二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上海自元朝以来就已经是一个县城。19世纪50年代初,上海变成一个关键地点。各国领事在18547月就与吴道台制定了一项《英法美租界租地章程》,规定领事每年应召集土地出租人开会,讨论的事项有修筑道路、码头和桥梁;对这些建筑进行维修和打扫;提供适当的照明设备和排水系统;建立一支警察队伍;等等。由此,在上海的外国人建立了一套新制度。如图为近代上海租界图。

——摘编自【美】费正清编《剑桥中国晚清史》

材料二   19世纪50年代初,上海就超过广州,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口岸。19世纪后期曾任上海副领事的阿连壁这样说:“人们对上海也许可持两种看法。第一种看法可能把上海看作一个巨大繁忙的港口,它的贸易对整个文明世界,特别对英国,具有重大的意义;第二种看法则是把它看作必须向中国普遍引进外国式的文明和进步的先驱。上海不仅输入西方商品,而且输入西方思想。”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上海成为中国工业中心之前,贸易(尤其是国际贸易)对上海的发展至关重要,甚至可以说有决定性的影响。

——摘编自仲伟民《鸦片战争后茶叶和鸦片贸易与上海城市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上海发展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贸易对上海发展的意义。
2024-05-14更新 | 139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二模)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