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7 道试题
1 . 鸦片战争后,在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一系列刺激下,中国出口量增加的幅度大为提高,1854年茶叶的出口量是鸦片战争前的2.8倍,生丝出口量是鸦片战争前的12.5倍。这一变化(     
A.反映出中国日益卷入世界市场B.表明中国逐渐收回了关税主权C.便利了西方列强对华商品输出D.说明中国经济作物竞争力提高
2023-09-01更新 | 280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宜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浙江的宁波、定海、温州等地又被允许恢复出洋贸易,并在宁波设立统揽对外贸易事务的浙海关;但此后清政府推行的政策又使浙江对外贸易面临了致命打击;鸦片战争后,随着列强入侵,宁波、杭州各地恢复了海外贸易,但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有(     
①“出洋贸易”的恢复得益于经世致用思想传播
②“浙海关”与广州十三行均属于官方许可机构
③“清政府推行的政策”是近代中国落后的根源
④“根本性变化”指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A.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3 . 下表是1844-1849年间上海中国茶和生丝出口量变化表(部分)。该表反映了(       

年份(上年7月1日—下年6月30日)

茶(单位:磅)

丝(单位:包)

1844—1845

3800027

6433

1845—1846

12459988

15192

1846—1847

12494140

15972

1847—1848

15711142

21176

1848—1849

18303074

18134


A.小农主动融入世界市场B.上海成为对外贸易中心
C.上海茶丝贸易持续增长D.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变动
2023-05-08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等5地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下表是学者对清朝前、后期的对外关系用语进行的统计(数量:个;比例:%)。清朝的前、后期的对外关系用语变化反映出晚清政府(     

性质

时间
平等类用语不平等类用语其他用语合计
数量比例数量比例数量比例数量比例
清朝前期2610.52158762.5247100
清朝后期23260.614136.8102.6383100
A.熟悉国际交往规则B.外交观念转型艰难
C.力图摆脱条约体系D.成为列强统治工具
5 . 如表为鸦片战争前夕至1894年土丝出口量、内销量、总产量表。(单位:千关担),这折射出当时中国(     
土丝
出口量
土丝内销量土丝
总产量
%
出口绸
(折丝)
内销绸
(折丝)
合计%
战前9.0014.064.3450.6355.0085.9464.00100
1894年60.6844.0722.0954.9177.0055.93137.68100
增加51.6830.0117.724.2822.00—30.0173.68
A.经济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B.农业地位随着列强侵略而改变
C.商品经济取代了自然经济D.农产品日益受到国际市场影响
6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安东尼·吉登斯在他的著作《现代性的后果》中指出,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变迁是一种剧烈变化,即吉登斯所说的“现代社会制度从传统的社会秩序中分离出来是断裂的”。这种“断裂”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现代性时代到来的绝对速度:二是现代化变迁的范围;三是现代制度的固有特性,即在旧秩序中无法简单找到现代社会的组织形式。


运用所学知识,在中外历史中各举一例,对上述观点进行探讨。(说明:赞成该观点或提出一个相反的观点,用史实阐述理由均可。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7 . 在英国19世纪的小说中,工厂的烟囱是财富的象征,是受人们欢迎的事物。但过了一段时间后,人们意识到农村的环境是他们想要的,于是搬到乡下居住,并在那里萌生了新的荒野观。这一变化反映了英国(     

A.工业革命已基本完成B.政府加强对污染的治理
C.民众把健康放在首位D.民众对工业革命的反思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自太祖朱元璋及以后诸帝放弃元朝凭借边疆向外扩展的做法,继承汉唐“守在四夷”的治边之策。朱元璋分封的诸子大都遣镇北方,前朝重北轻南的治边传统仍被明朝继承。为防范“北虏”南下,明朝修建九边重镇,修缮长城并驻重兵,以强硬的军事手段应对北方游牧势力。明朝对南部边疆也未放弃经营。在南部蛮夷地区大量派驻军队,以卫所的形式驻守各地。卫所军士有军籍,携带家眷子女,世代相继为军户。军士中大部分参加屯田,小部分驻防。在南部边疆各省,郡县、卫所互为表里,施政则相辅相制。卫所主要安置在农业地区及形胜险要之处,遂形成大规模的军事性质的移民浪潮,推动了卫所地区社会的发展。在设置卫所以外蛮夷聚居的边远地区,明朝普遍推行土司制度,总体上实行卫所与土司结合统治的双轨制。

——摘编自方铁《论元明清三朝的边疆治理制度》

材料二   中国历史上极为重视塞防,然而两次鸦片战争的接连失败让清政府感受到了来自海洋的威胁。 “中国的前线不再是长城或甘肃的玉门关了,而是在广州和上海了。”古代传统王朝以一种“天朝上 国”姿态,与周边国家建立了广泛的朝贡宗藩关系。但是近代以来,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殖民主义 列强接踵而至,不仅侵犯中国,而且持续蚕食清王朝周边藩属国的领土。……在19 世纪后半叶中国面临空前的边疆危机和民族危机的时代背景下,清朝主要采取了保藩固圉和以夷制夷等应对方略, 但其均未能挽救当时中国的边疆危机。

——摘编自衣长春、黄韶海《论晚清边疆危机及应对方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对南北边疆治理的不同措施并分析其积极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边疆管理遇到的新问题并分析清廷难以应对边疆危机的原因。
9 . 西方列强通过发动鸦片战争和签订不平等条约强行打开了中国的门户,迫使这个长期封闭的东方古国向世界开放,并给它套上沉重的殖民枷锁。这场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是深远的。它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经济上变化的体现(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C.破坏中国的关税主权D.经济结构发生变动,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2022-09-26更新 | 138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重点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10 . 鸦片战争前,广州是中国对外贸易的最主要窗口。鸦片战争后,广州对英国进出口贸易总值,从1844年的87.4%到1855年降至21.8%;而上海则由1844年的12.6%到1855年升至78.2%。这一变化反映了(     
A.上海的区位更有利于列强商品输出B.清政府的海关关税收入逐年增加
C.中国主动加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协定关税导致两地贸易地位变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