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5 道试题
1 . 两次鸦片战争时期,清朝政府与世界诸国的关系发生变化,出现了三类国家关系:一是传统朝贡关系,如朝鲜、越南等国属于这一类型;二是传统互市关系,如日本等国就属于这一类型;三是近代条约关系,西方侵略者都属于这一类型。由此可见,当时中国(     
A.近代外交理念开始萌发B.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
C.传统外交格局受到冲击D.仍然在亚洲地区具有支配地位
2023-08-16更新 | 28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卷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2 . 电影《甲午风云》中有这样的场景:北洋舰队士兵,捕获一外国间谍,水师提督丁汝昌欲审问之,该间谍却在堂上大声咆哮,抗议中国人破坏了外国在华取得的“某项权利”。该间谍说的“某项权利”指的是
A.片面最惠国待遇B.领事裁判权
C.设立租界的特权D.在通商口岸传教
2022-03-24更新 | 29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对于鸦片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人称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为夷匪犯境。其中淡化了历史认识中价值判断的表述是
A.中英战争B.鸦片战争C.通商战争D.夷匪犯境
2019-01-30更新 | 1580次组卷 | 84卷引用:2015届江西南昌市高三调研测试历史试卷
4 . 1938年,蒋廷黻先生在其所著《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材料中人们认识的变化主要表明(       
A.人们的国家主权意识逐渐增强B.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影响加大
C.民族危机日益严重D.五口通商危害减弱
2022-05-29更新 | 238次组卷 | 22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复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5 . 1840年6月,英军从广东水域出发,攻陷定海,兵临天津海口,仅花了35天;而清军呢,道光帝在1841年1月虎门沙角、大角之战前后增兵广东,但在4个月后才有一次弱小的攻势。导致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海军实力强大B.中英综合国力的差距
C.清军调兵速度迟缓D.中英的文化观念差异
6 . 鸦片战争期间,英军攻陷厦门,当地民众袭击英军,迫使英军退守鼓浪屿;入侵浙江后,浙江人民组织“黑水党”,狠狠地打击了英军;进犯长江后,沿江人民以多种方式袭击英军阻止其舰队前进。这说明当时民众
A.对政府妥协表示不满B.出现与政府结盟倾向
C.有自发的反侵略意识D.成为反侵略的主力军
7 . 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下列能够反映这种说法的两个历史事件是
A.《南京条约》的签订和抗日战争胜利
B.洪秀全在南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和《辛丑条约》的签订
C.《南京条约》的签订和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D.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和解放战争胜利
8 . 1938年,史学家蒋廷黻指出,“当时的人对于(《南京条约》)这些条款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他们觉得外人在广州一口通商的时候已经不易防范,现在有五口通商,外人可以横行天下,防不胜防。直到清朝末年,文人忧国者莫不以五口通商为后来的祸根……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这种变化表明(     
A.五口通商的危害逐渐减弱B.国人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C.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的危害加强D.国人主权意识逐渐增强
9 .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鸦片战争后)中国人爽快地接受了英国人提出的值百抽五之核定关税,最简单的原因是,这个税率比现有的帝国税率还高,现有关税平均只有值百抽二到值百抽四,尽管非正规的杂费很高。”这一材料本质上反映出清朝统治者
A.认为税率不高可以接受B.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
C.推行灵活务实外交原则D.近代国家的主权意识模糊
2020-10-15更新 | 618次组卷 | 43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鸦片战争后,英国提出了“协定关税”;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提出“在华设厂”,其共同点是
A.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创造有利条件B.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
C.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D.为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创造有利条件
2021-06-28更新 | 552次组卷 | 83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