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2 道试题
1 . 根据《南京条约》,英国商人“勿论与何商贸易,均听其便”,而不必跟官办贸易机构打交道,中国制定并颁布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口关税和其他费用的则例,以便(英商)按例交纳。因此,《南京条约》
A.反映了英国贸易自由化的要求B.导致中国失去了关税自主权
C.使英国对华贸易居于出超地位D.损害了中国贸易和司法主权
2021-10-27更新 | 992次组卷 | 58卷引用: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三单元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单元复习与测试
2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这说明
A.没有近代西方国家的侵略就没有新中国
B.战争改变了远东和世界的格局
C.战争是推进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D.战争促使中华民族反思与前进
2021-10-23更新 | 867次组卷 | 42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单元复习过过过(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5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过关测试】
3 .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载:“鸦片战争期间,一些民众向他们(英军)出售粮食、禽畜淡水,以图获利,另一些民众为他们充当苦力,从事运输,以求工值。……英军在行进甚至开战之时,成群的民众躲在远处观看这难得一见的‘西洋景’。”材料从根本上反映了当时
A.国人对世界形势茫然无知B.普通民众把战争置身己外
C.清政府失去了民众的支持D.民众的民族意识较为缺失
2020-01-10更新 | 1775次组卷 | 35卷引用:《单元测试定心卷》-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能力提升)
4 . 鸦片战争前,在外交文书的问题上,中英之间有着长期的冲突,清政府坚持用“禀”“谕”的体制(英国官员用下对上的“禀”,清政府官员用上对下的“谕”),而英国主张用平行的照会文书。1842年《南京条约》规定,中英之间“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这个变化反映出(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B.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涌现
C.中英两国开始平等交往D.传统的华夷观受到冲击
2023-12-19更新 | 326次组卷 | 37卷引用:单元测试冲关卷05-【轻松教,快乐学】2022-2023学年纲要上讲知识培素养同步精品
5 . 中国近代历史上,“外洋”一词的内涵及使用频率发生了重大变化,如表反映了这种变化的概况。这说明(     
代指“中国近海”代指“欧美等外国”
嘉庆朝(1790—1820)744
道光朝(1821—1850)14119
咸丰同治朝(1851—1874)2725
光绪宣统朝(1875—1911)8148
A.列强侵略导致中国领海缩小B.民族危局冲击中国传统认知
C.政局更替影响词语含义变迁D.清廷基本沿袭传统夷夏观念
6 . 近代以来,西医在中国沿海各大城市传播较快,对中国社会产生一定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以后,各国传教士将施医散药作为在中国布道传教的主要方式。在中国开办医院、设立诊所、翻译西医书籍和兴办医学教育,西方医学大规模传入我国,至19世纪末形成了中医学与西医学并存的局面。李鸿章认为:泰西医学有专官、有学堂,西药化学格物微眇、务尽实用,物性则尤中土医工所未逮者。时人称西人东渐,余波憾荡,侵及医林,此又神农以后四千来未有之奇变也。

材料二   19世纪末,中医界兴起一股汇通中西医的潮流。

医学著作《中西汇通医经精义》《中西骨骼图说》《简明中西汇参医学图说》
中医学堂1885年浙江成立利济学堂;1901年,江西中医学堂开办,教授的知识包括传统医学和西方的新知新事
医学研究1904年医学研究会;1905年中国医学会;1910年中西医学研究会;1931年中央国医馆,“以科学方法整理中国医药,改善疗病及制药方法为宗旨”
医药改良仿效西法,“请求化学以精泡制”。用科学的新法研究中药。上海的粹华药厂、佛溪药厂,即秉此原则而开设,制成了改良的中药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传统医学面临“四千年未有之奇变”的背景。
(2)以“应对挑战一传统医学的变迁”为主题,对材料二中的表格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2022-02-16更新 | 411次组卷 | 3卷引用:选必2第6单元(提高卷)
7 . 下图为1844—1856年间上海、广州对英进出口贸易总值(单位:万美元)。据此判断,当时中国(     
   
A.对外贸易重心发生转移B.经济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C.市场被迫开放范围扩大D.融入世界市场的进程加快
8 . 《南京条约》申明:“美国驻中国之总管大员,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复用剖行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后来的《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又于“平行之礼”一条无不详为备列。“平行之礼”的提出,对当时中国的主要影响为
A.推动向西方学习思潮出现
B.推动传统礼仪制度的进步
C.传播资产阶级的平等观念
D.冲击夷夏之防的社会观念
2019-06-19更新 | 1413次组卷 | 52卷引用:智能测评与辅导-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9 . 有研究者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当局最伤心的除割地偿金外,就是以后两国交际来往公文须用平等款式的一点;以堂堂的天朝,须与夷人用平等款式,真是“冠履倒置”“天翻地覆”了;但一时敌不住夷人的炮火,只好暂时忍受了。这表明
A.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军事工业的发展
B.清朝统治者传统外交观念浓厚
C.鸦片战争鼓舞了清廷锐意改革的决心
D.近代国际格局发生了重大改变
10 . 清康熙时解除海禁,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设立四处海关,管理对外贸易,海关设置后即制定税则,不分进出口,往来贸易统一征税;1842年《南京条约》规定:英国商人“应纳进出口货税、饷费,均宜公议定则例”。这反映了(     
A.鸦片战争的实质是商业战争B.晚清政府海关管理的松弛
C.英国商人试图打开中国市场D.近代中国关税主权的演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