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1 道试题
1 . 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逐步接受了西方设定的国际秩序,认识到自身权益是条约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非是由“天下共主”单方面施恩,而是“恩怨报施,各有其分,不相凌越”。清政府的这一观念
A.以反击列强侵略为核心B.标志着传统朝贡体系的瓦解
C.增强了国人的民族意识D.体现了国家主权意识的强化
2 . 《南京条约》中开放通商的“五口”,是英国人基于“广州是传统的外贸口岸;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附近,且临近富饶的江浙”等理由选择的结果。这种选择意在
A.打开中国市场B.掠夺中国劳动力
C.向中国大量投资D.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
2022-03-17更新 | 321次组卷 | 63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在广州设立五口通商大臣,办理通商、交涉事务,由两广总督兼任,地方督抚参与外交事务。这说明
A.鸦片战争迫使中国社会转型B.晚清的传统外交遭到冲击
C.晚清中央决策机构发生异变D.传统的华夷秩序崩溃瓦解
4 . 下面是清朝某位皇帝给参与谈判大臣所下达谕旨的部分内容,该谕旨
A.隐含着天朝上国的思想观念B.颁发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反映清廷沦为列强侵华工具D.承认中英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因英国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准将香港一岛给予。

——《南京条约》

材料二   日陆军自海上分别登陆台湾西岸及南端,海军陷旗后(高雄),凤山不守,台南陷于重围。刘永福以援断饷绝,事不可为,西去厦门。十月二十一日,日军入台南。不及万人的义勇军及黑旗军对抗数万人,明知势不相侔,仍能喋血奋战四月有余。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材料三   “上谕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各省抚督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


(1)材料一体现了条约的什么内容?简评《南京条约》。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并指出其历史意义。
(3)材料三内容出自何处?说明什么问题?
(4)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是如何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2022-01-12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舒城晓天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据史学家研究结果显示,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最终支出费用为3000万两,而英国对华战争支出 为421万英镑,折合中国银两为1263万两,相当于中国的40%。据此可以说明
A.英国企图打开中国市场的原因B.体制因素是清政府失败的主因
C.清朝综合实力高于英国D.英国拥有世界最强军队
2021-12-18更新 | 215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示范高中培优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冬季联赛历史试题
7 . 有英国政治家和历史学家认为:鸦片战争主要起因于东西方文化冲突,或则把这场战争说成是由于东西方法律制度不同而引起的争执,或则把这场战争说成是英国为了要求在“平等”地位上进行正常贸易。这些观念旨在
A.抹杀鸦片战争的侵略性B.力推自由贸易的政策
C.强调东西方文化的优劣D.促进不同文明的交融
8 . 鸦片战争期间,英方屡次投递《致中国宰相书》,均没有得到回复。原来清朝对外制度中有规定,对于转呈“天听”的外国文书,若有悖逆字样,不得上送以亵渎圣明,否则将以“大不敬”论处。这反映出当时清政府
A.固守天朝上国思想B.外交官员腐败不堪
C.注重维护国家主权D.错误判断战争形势
9 . 根据《南京条约》,英国商人“勿论与何商贸易,均听其便”,而不必跟官办贸易机构打交道,中国制定并颁布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口关税和其他费用的则例,以便(英商)按例交纳。因此,《南京条约》
A.反映了英国贸易自由化的要求B.导致中国失去了关税自主权
C.使英国对华贸易居于出超地位D.损害了中国贸易和司法主权
2021-10-27更新 | 992次组卷 | 58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的经济、文化发达,手工业和商业空前繁荣,古代的科学技术得到了高度的发展,反映在出版事业上,就是图书出版业的繁荣。宋代的书籍装订,已由卷轴形式过渡到装订成册的册叶形式且已经十分完备,并普遍推广全国各地。宋代出版的书籍种类繁多,数量很大。不仅经、史、子、集四部皆备,农、桑、医、算等专著以及法律、地理、建筑等类书籍大量出版,卷帙浩繁的佛藏、道藏多次上版刻印,而且还出版了数以千卷计的大型类书。刻书机构遍及各地,不仅中央政府设有专门的刻书机构如国子监、崇文院,而且地方政府也都刻印大量书籍,同时私人也纷纷刻书,出现了大量私人开设的书铺刻书出售。虽然这时已经出现了活字印刷,但宋代书籍大都仍采用雕版印刷,这些书不仅印制精美,富有艺术性外,而且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因为它们是很多书籍的祖本,自然成为研究历史和其他考据的早期版本依据。

——摘编自黄镇伟《中国编辑出版史》

材料二 鸦片战争之后,由西方传教士带来的凸版印刷术、平板印刷术以及凹版印刷术使得我国的印刷技术实现了从手工到机械的跨越。出版物也由之前的以线装为主逐步演化到平装、精装为主的图书形制。中国的传统出版向来是以经史子集为主体,随着鸦片战争后国门被迫打开,中西方的接触也日渐频繁,中国的有志之士开始广泛地了解和移植西方文化思想,并翻译出版了大量的西方图书,这就使得中国的出版物内容加入了新鲜的血液,各种自然科学、应用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等新学科随之出现。另外出版观念的变革以及出版机构和管理的革新,都曾为中国传统出版向近代出版的转变添砖加瓦。

——摘编自陈力《中国图书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宋代图书出版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与宋代相比,近代图书出版有何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