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1 道试题
1 . 鸦片战争爆发后,清政府预备从各省调兵共二十五万增援东南沿海,其执行情况举例如下表
命调时间调出省兵数调往方向
1841年1月6日贵州1000广东
1842年3月24日甘肃1000浙江
1842年6月1日山西1000江苏

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A.清朝军事动员体制落后B.清朝全民动员抗击英军
C.清朝政治腐朽军备废弛D.清军装备落后训练不足
2017-11-18更新 | 339次组卷 | 25卷引用:2014届湖北省武汉市高三四月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2 . 下表为晚清政府进出口贸易相关数据,对该表分析正确的是
年代1885189519051911
进口8820001两白银17169671两白银44710008两白银47150394两白银
出口6500571两白银14329321两白银22788819两白银37733816两白银
A.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停滞
B.《南京条约》是进口激增的最主要原因
C.晚清政府面临贸易逆差困境
D.一战爆发促进了中国出口大幅度的增长
3 . 阅读以下材料后回答问题:
以下是英国历史学家马士的一段话: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来了,可是它并不是为了维持鸦片贸易而进行的斗争,它不过是一个持续了二十年,并且要解决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的斗争的开端。

                                                                    ———摘自《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请回答:
(1)“危机加剧”是因为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引起的吗? 为什么?马士认为鸦片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你认为这一目的实质是什么?
(2)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强迫开埠通商,是鸦片战争后列强侵华的重要手段。结合两次鸦片战争期间的不平等条约完成下表:
时间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或商埠
1842《南京条约》A
1858B营口、烟台、台南、淡水、汕头、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
1860CD

(3)分别指出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开放的通商口岸的地理分布特点,并据此说明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
2017-11-08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会宁县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下表为中英贸易中几种主要进口货物新旧税率对照表,导致表中税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海关管理权的丧失
B.大量英国商品运销内地
C.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
D.英国商品免交内地税
5 . 材料一   清朝乾隆皇帝致英王信:“咨尔国王(指英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天朝抚有四海……德威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                           

——摘自《清实录》


(1) 概括材料一中乾隆帝的“世界观”
材料二   “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前第二条内言明开关俾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

——《南京条约》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马关条约》


(2)比较两则材料所反映的条约内容有何相同之处?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从国际因素的角度分析两则原文的最大不同之处。
材料三   下表所列为两位历史学家对清朝与列强签订条约的看法。英法联军之役后西方国家通过建立条约口岸和扩展商务,争夺贸易利益和经济特权,俄国人则既强调贸易收益也强调取得领土。从南、北而来的这两股推进势力,构成了一种钳形活动,掐住满清王朝。在随后的一个世纪里,西方和俄国是影响中国的两个主要根源。

——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到了1860年代初期,外国商人与外国势力因各种有利条件使中国的贸易与世界市场的关系更密切,也随世界市场的荣枯兴衰而起伏。外国人因为有治外法权的保护,得以跻身这个帝国的统治阶层。若说这样的结果是把中国当殖民地来剥削,不如说外国人有幸参加了中国企图西化的过程。

                                                          ——摘自费正清《剑桥晚清史》


(3)据材料三,评价关于近代中国条约体系的观点。(任选材料中的一种观点进行评价,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材料四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与美、英等国已成为反法西斯战争的同盟国,中国战场的战略地位大为提高。中国加紧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活动。1942 年 3 月,新任外交部长宋子文向美国政府正式表达了中国希望立即废除旧约,改订新约的要求。由于中国政府的主动姿态,并且为了争取中国继续坚持抗战,美、英两国经过反复磋商后,决定采取一致行动,分别与中国谈判废约。1943 年1 月11 日,中美、中英分别签订条约,废除了在华治外法权和一些特权。                                        

——摘自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4)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归纳抗战时期南京国民政府取得外交成就的原因。
2017-10-14更新 | 17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9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6 . 近代中国就是一部人民反抗侵略压迫、追求民族独立,反抗封建专制、追求民主进步的历史。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濒临长江边狮子山脚下的静海寺,是一座饱经沧桑的纪念性建筑,见证了中国近代史耻辱的开端。静海寺内悬挂着一尊高1.842米的大铜钟,每年8月29日,社会各界人士都要组织一次盛大的撞钟仪式,重温历史,警钟长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静海寺中的大铜钟与近代史上的什么事件有关?这一事件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 下表节选自《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原文。

《南京条约》《马关条约》
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日本臣民待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2)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材料中所反映的两个条约内容的异同。

材料三   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它是一条分界线。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3)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材料三关于辛亥革命成为“分界线”的理由。辛亥革命后,中国处于军阀割据的状态,为了深入地推进革命,国共两党发动了哪一重大军事斗争?结合所学知识。辩证地指出国民革命运动的结局。
7 . 下表是《中国土特产产品出口统计表》,该表反映了。

①列强对华经济掠夺加强
②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③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④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取得优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18-02-08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岐山县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高一期末质量综合测试题
8 . 下表为从上海进口(靠港)的外国船只数目及货物载重表,表中数据反映出
年份进口船只数目货物载重
184444艘8534吨
1849133艘52547吨
1852182艘78165吨
1855437艘157191吨

A.西方加速资本输出
B.小农经济逐步瓦解
C.列强开埠通商意图
D.上海航运国内领先
9 . 鸦片战争爆发后清政府从各省调兵25万增援东南沿海,执行情况举例如下表:
命调时间调出省兵数调往方向
1841年1月5日贵州1000广东
1842年3月24日甘肃1000浙江
1842年6月1日山西1000江苏

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清朝军事动员体制落后
B.清朝全民动员抗击英军
C.清朝政治腐朽军备废弛
D.清朝战和不定指挥失当
10 . 下表反映了1843年中英协定关税前后几种主要进出口货物的税率(%)的变化情况。

税率变化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重大影响是( )
A.中国关税税率趋于正常化、合理化
B.中国商业性质的雇佣关系开始出现
C.促使大批传统手工业者、农民失业
D.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益无害
2018-05-02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经开区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