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8 道试题
1 . 近代“变局”一词出现于鸦片战争后,如1856年薛福成上书曾国藩时说:“方今中外之势,古今之变局也”,此后朝野上下普遍使用“变局”一词。这反映出
A.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B.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C.陈腐观念逐渐淡化
D.学习西方成为共识
2 . 在鸦片战争后的对外谈判中,清政府认为治外法权(英国人在中国只受英国法律约束)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协定关税可以省除争执,只一味觉得五口通商妨碍自身利益。这表明清政府
A.彻底屈服于列强的坚船利炮B.夜郎自大脱离世界发展大势
C.认为经济主权高于政治主权D.对国家主权的认知存在缺陷
2019-12-28更新 | 449次组卷 | 38卷引用:陕西省铜川市陕煤建司一中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历史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专题测试
3 . 鸦片战争前,在广州有许多依靠对外贸易为生的劳动者,战后,这些人大部分生计维艰,不得不加入流浪者的行列。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广州
A.遭到战争破坏严重B.对外贸易受到限制
C.抵制洋货运动兴起D.《南京条约》签订的影响
2021-11-02更新 | 240次组卷 | 17卷引用:人教版必修一高一上 (第三、四单元)练习卷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重大事件
1840—1842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战后,先后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1856—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1871年俄国出兵侵占中国伊犁地区
1874年日本出兵侵犯中国台湾南部地区
1883—1885年法国发动侵略越南和中国的中法战争
1888—1889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西藏战争
1894—1895年日本发动侵略朝鲜和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台湾军民开展反割台斗争
19世纪90年代列强加紧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中国出现“瓜分危机”
1900—1901年英、美等组织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

——据《中国近代史纲要》整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初列强侵华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列强侵华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2019-05-04更新 | 441次组卷 | 20卷引用: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夯实基础】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中外历史纲要(上)》
5 . “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
D.抗日战争
2016-11-18更新 | 828次组卷 | 99卷引用:《志鸿全优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1单元检测: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6 . “条约有四项,赔款和通商;口岸有五处,广厦福宁上,”是小明同学编写的记忆中国近代某不平等条约的歌诀.该条约的影响是
A.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B.列强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到内地
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7 .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开放东南沿海的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口通商;1858年《天津条约》和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又开放沿海、沿江11处通商口岸;1895年《马关条约》又增开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商埠。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主动顺应资本主义的潮流B.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特别重视发展外向型经济D.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8 . 中英《南京条约》附件中规定:英国的侨民、商人同中国人发生冲突,犯了法或成为被告,只能由英国驻中国的管事官——领事去裁判,中国政府不得过问。这说明中国丧失了
A.领土主权
B.贸易主权
C.司法主权
D.关税主权
2016-11-27更新 | 760次组卷 | 42卷引用:人教版(2019)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单元测试题
9 . 近代西方的战争条约,其固定格式是将战胜者置于战败者之前。而中英《南京条约》的中文原件序言第一句是“兹因大清皇帝,大英君主……”,在条约所有涉及中英双方的表述中,均把清政府排在前面。这表明清政府
A.坚持闭关自守政策B.固守天朝上国观念
C.遵守近代外交规则D.维护传统宗藩关系
10 . 鸦片战争之后产生的三部著述《道光洋舰征抚记》《夷氛闻记》《中西纪事》,皆谓林则徐在广东防备严密,英军无隙可乘,于是北犯定海。“他们把后来广东战事的失败,归结于林则徐的去职;他们将各地战事的受挫,归结于当地没有林则徐。”对材料的理解符合史实的是
A.人们已经开始接受平等的外交理念
B.林则徐能够决定战争的最终胜负
C.是基于中英两国实力对比的认识
D.当时人没能正确认清战争失败的根源
2019-04-13更新 | 383次组卷 | 16卷引用:2019年秋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检测:第五单元测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