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8 道试题
1 . 《南京条约》签订以后,当时负责与英国交涉的中国官员经计算,发现协定后的关税税率平均达到了百分之五,比旧日的自主关税要略高,他们洋洋得意,认为这是他们外交的成功。这说明
A.协定关税提高中国关税收入
B.清政府积极争取国家主权
C.清政府愚昧不谙熟国际公法
D.不平等条约的危害性有限
2019-03-17更新 | 473次组卷 | 33卷引用:第五单元货币与赋税制度(单元综合测试)-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选必一同步测试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陈旭麓先生指出:“爱国主义永远是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但从爱国主义出发走向近代化和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确乎并不同义。”

爱国主义应该是一个历史的概念。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爱国主义的外延和内涵都不相同。历史上的爱国主义与近代的爱国主义有很大的区别。……历史发展到近代,爱国主义的外延和内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义和团时期的广大民众在帝国主义的侵略、欺侮面前表现了英勇无畏的民族精神,表现出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无比痛恨,不能不说是一种爱国主义。……但是,义和团民众的泣血行动最终没有达到爱国的目的,反而导致中国近代历史上更大的灾难,在这个意义上他们的爱国初衷却转化成误国结果。

——刘宗绪主编《历史新知识创新能力培养》


请结合材料围绕中国近代爱国主义的内涵提炼作者的观点,并结合近代中国人民的爱国斗争史实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楚。)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42年,英国对华贸易总额为96.9万英锈,此后连续增长,1845年增至239.5万英镑,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76%。一直到1869年,英国对华的进出口贸易在中国全部对外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分别维持在91%和76%的水平。从商品结构来看,1870~1890年间,中国每年进出口的鸦片价值约800~1200万英镑,是最大的单项进口货物。

——据严中平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

材料二 1950年1月,英国政府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与我国建立了经贸关系。朝鲜战争期间,在美国的压力下,英国参加了对华“封锁、禁运”,把已经打开的中英贸易大门几乎关闭。1957年,英国不顾美国的反对,宣布把对华限制降低到与苏联、东欧的同等水平。1972年,中英正式建交,促进了两国经贸关系进一步发展。1980年,中英贸易总额首次突破10亿美元。同时,合资经营、技术转让、设备引进等其他形式的经济合作也逐步发展起来。到1989年底,英国成为欧洲在中国的最大投资国。

——据王鹤《中英经贸关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英贸易对英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中国成立后中英贸易的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今以来,香港岛割与英国……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 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中英《南京条约》(1842 8 29 日)

材料二 日本获得军费赔偿白银二亿两……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 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

——中日《马关条约》(1895 4 17 日)

材料三       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由诸国分 应主办……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通道无断绝之虞。……各省督抚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 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即弹压 惩办。

——《辛丑条约》(1901 9 7 日)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个条约内容的异同。
(2)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签订后,给中国带 来的危害。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列强侵华呈现的发展趋势?
5 . 1938年,蒋廷黻先生在所著《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指《南京条约》内容)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对《南京条约》内容中关于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的轻看,说明清朝统治者
A.重在防范西方对华经济侵略
B.执行传统的抚夷外交政策
C.对西方各国给予同等待遇
D.近代国家主权意识淡薄
2017-09-08更新 | 714次组卷 | 65卷引用:202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尖子生培优题典(新教材新高考)-考点05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6 . 近代以来,上海先后经历了两次“开放”,城市地位发生了翻来覆去的变化。

上海的两次“开放”

材料一   开埠后不久,时人观察到:“(上海)适介南北之中,最为冲要,故贸易兴旺,非他处所能埒(等同)。”“民生日盛,生计日繁,金山银穴,区区草县,名震天下。”五十年间,上海进出口贸易总值平均占全国的一半以上。

1850年,上海的出口商品中,蚕丝占51%,茶叶占46%;1860年,蚕丝占66%,茶叶占28%。1892年,英国驻沪领事指出:在中国向外开放后的许多年来,对外国出口的商品几乎只有丝茶两种。

     ——引自周武《边缘缔造中心:历史视域中的上海与江南》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完成了向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过渡,转变为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基地”,但因处于封闭半封闭状态,长期形成的对外贸易优势无法得到充分发挥。70年代后期,党中央提出实行改革开放。邓小平说:“关起门来,固步自封,夜郎自大,是发达不起来的”,必须“实行开放政策”。上海由此迎来了又一次开放的大潮。

年份

上海开放大事记

1978

上海开辟至澳大利亚远洋运输航线,打破了我国集装箱运输零的记录。

1980

上海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成立。

1990

中央决定以上海浦东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

2001

中央提出把上海建成现代化国际大城市和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

2006

上海港成为世界最大的货运港口。

2010

上海世博会开幕,成为展示中国发展巨变和深化国际合作的平台。

2013

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

2018

上海推出“扩大开放100条”;首届进口博览会开幕。

(1)根据材料二,概述上海第二次开放的背景和成果。
(2)结合材料及所学,你如何看待上海两次的“开放”?
2022-08-21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第十单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夯实基础】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中外历史纲要(上)》
7 . 1845年,上海道台宫慕久因害怕华洋杂居滋事,自愿把上海县黄浦江河滩上的一块不毛之地划给英国人居住,这就是“租界”的前身。其后美、法两国竞相效法。上海租界的形成(     
A.加剧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B.使清廷丧失对地方的控制力
C.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D.促成了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
2023-02-25更新 | 116次组卷 | 2卷引用:【好题汇编】期末复习-纲要上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3大核心考点+60道高频选择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武汉位于长江流域腹心,是长江中游水陆交通枢纽,号称“九省通衢”。明清时期已发展成为长江中游重要的工商业重镇,自近代开埠通商以来,各类新式工商业陆续兴办,武汉商业日益发达,到19世纪末发展成为长江中游最大的工商业城市。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别指出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开放的通商口岸的地理分布特点。
(2)据材料二,归纳自近代开埠到19世纪末,促进武汉工商业日益发达的因素。
2019-09-04更新 | 42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同步单元AB卷-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B卷提升篇)
9 .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进程从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主要经历了被动开放、经济起步(注:现代化的尝试)、政体变革、思想解放四个时期。这是一种社会质变,即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发生了整体性的变革。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A被动开放:鸦片战争;
B经济起步:太平天国运动;
C政体变革:袁世凯称帝;
D思想解放:中国共产党成立。

A.AB.BC.CD.D
2022-03-16更新 | 81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过关05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中外历史纲要上)
10 . 鸦片战争后,当时士人姚莹分析中国战败原因:“正由中国书生狃于不勤远略,海外事势夷情,平日置之不讲,故一旦海舶猝来,惊若鬼神,畏如雷霆,夫是以偾败至此耳”。下列选项对此言论评价正确的是
A.启迪国人开阔视野B.不满士人文弱缺乏尚武精神
C.具有中体西用色彩D.指出了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