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5 道试题
1 .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那场战争以后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这说明那场战争对近代中国的影响是(       
A.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B.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社会
C.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到内地D.中西文明间存在的差距拉大
2024-01-27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鞍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如图所示为1844—1856年广州和上海进出口总值(万美元)和发展指数(1844年为100)的变化情况。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A.自然经济仍具有抵抗力B.对外贸易由顺差渐转为逆差
C.对外贸易中心发生转移D.政府已成为列强侵略的工具
2024-01-22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国的武器远远领先于中国,这也是在更大战斗中中国军队损失大于英军的原因之一。但是,武器并非清朝在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从战争的过程来看,清朝不乏英勇善战的士兵,也有激战到底的军官,但是清朝许多官员软弱无能,甚至临阵而逃,他们自己无法领导战争的胜利,还在朝廷大搞舆论,打压主战派,力主求和,最终战争失败。

材料二   以《南京条约》为起点形成的不平等条约体系,全方位渗入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司法、文化、教育等领域,如同操控木偶的线,成为列强控制中国的重要手段。这一体系又与中国自身的封建腐败肌体深度结合,衍生成一种变态的制度和畸形的秩序,即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制度秩序。

—摘编自郭卫东《〈南京条约〉是百年国耻的起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签订的影响。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表《中国历代粮食平均亩产量示意图》


                                                         ——摘编自吴慧《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

材料二近代中国是世界粮食进口大国。1871-1873年,中国进口大米41. 6万公担(1公担=100公斤),到1909—1911年,进口大米猛增至373. 2公担,增加了约8倍。上海是主要粮食进口地区,上海开埠后,粮食需求量不断上升,大米进口量由1913年的0. 012万公担上升到1922年的98. 08万公担。面粉进口则由1864年的0. 63万公担增至1900年16. 91万公担。其次,广州开埠后也成为主要的粮食进口口岸。自1912-1918年,广东每年平均进口大米、面粉等各类粮食8亿斤。福州、厦门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外国米源源不断以低价向福建倾销。

——摘编自汪德乎《近代中国粮食国际贸易研究》


(1)根据材料一说明中国古代粮食生产概况。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明和清前期粮食亩产量的外来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国成为世界粮食进口大国的原因。结合现实对粮食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英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广州港掠夺原料、倾销商品、鸦片走私逐渐“合法化”,“猪仔”(华工)贸易逐渐猖獗,加上香港、上海等港口崛起,广州港外贸中心的地位逐渐衰落。由此可知广州近代衰落的起点是(     
A.《南京条约》B.《望厦条约》C.《天津条约》D.《北京条约》
6 . 中英《五口通商章程》规定,英国人在中国“遇有交涉词讼”,中国法律不能管理,“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交管事官(即领事馆)照办。”此项规定破坏了中国 (     
A.关税主权B.司法主权C.领土主权D.贸易主权
2024-01-16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在对外交往中,使用“中国”一词的频率逐渐超越了“天朝”。这说明(     
A.清政府逐渐形成近代国家意识B.“天朝上国”观念彻底改变
C.中国近代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D.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广泛传播
2024-01-11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1840年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迫使战败的清政府与之签订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丧权辱国条约——《南京条约》,以下南京条约内容中,哪一条最能体现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本质意图(     
A.开放五个通商口岸B.赔偿2100万银元C.割让香港岛D.协定关税
9 . 《淞南梦影录》记载开埠后的上海,“其中著名者,津馆则以庆兴为最,苏馆则以聚丰园为最。复新园来自白下,亦兼南北,烹饪绝精”;另据《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中记载,当时奉天地区的人们“自天津诸约成立后……商人努力推销,洋布销路,日有扩展”。这些记载可用于研究当时中国(     
A.民众饥饿问题得以解决B.百姓的饮食结构发生根本改变
C.人们物质生活得以丰富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得到了提升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成化、弘治年间,徽州“民鲜力田,而多货殖”,如:“许琏,歙县人,弘治、嘉靖年间客游淮扬徐泗之间”“黄崇德,歙县人,成化、嘉靖年间挟赀齐东……三晋关中人,推公为纲”“黄义刚,休宁人……少商木筏于杭浙、姑苏”。徽商多从事盐、典、木、茶四大行业,及墨、漆、油、纸等手工业品。成化五年(1469)“折色法”的推行,使商人不用再大费周折去边关输粮,只需要用银买盐,极大地削弱了陕、晋商人的优势,徽商很快成为两淮地区的第一大商帮。徽商发迹后,除以重资结纳地方、中央官员,以获得庇护外,还广置田宅,认为“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上”,并通过“捐纳”的方式攫取官位,以跻身士绅行列。此外,徽商多为弃学从商,推崇“见利思义,以义为利”的义利观,经商之余也积极延师课子,在徽州兴办或者是修建书院,以至明清“天下书院最盛者,无过东林、江右、关中、徽州”。

——摘编自谢永平《明清徽商的兴起与东南城镇经济的发展》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用武力敲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晚清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与此同时,全世界融为一体的市场格局日渐形成。面对急剧变革的时代环境,徽商没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在内外因素的多重影响下,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

——摘编自刘灿华《近代徽商的衰落及其原因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徽商的特点。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徽商衰落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