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60 道试题
1 . 下表是洋布(机器织出的布,又称机布)排挤土布的过程(1840—1894)
年份184018601894
全国棉布应有供给量(万匹)60005.962459.568624.6
其中:洋(机)布(万匹)
比重(%)
27.3
0.46
1988.4
3.18
9708.8
14.15
全国土布应有产量(万匹)59732.760471.058915.8
全国土布中:自给布(万匹)
商品布(万匹)
28215.0
31517.7
28780.9
31690.1
29879.9
29035.9
该表反映了(     
A.列强重视资本输出B.外国商品优势凸显
C.传统经济根深蒂固D.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2 . 1860年,英国人撰文指出:“两广总督手下找不到有能力和决心,并且能够坚持原则的官吏,来对付与贩卖苦力有利益关系的外国商人和船主们恃强横行施展诡计。中国官吏是易于为金钱所收买,或者屈服于压力的。”这反映出清政府(     
A.与英国在劳工问题上存在分歧B.官员腐败助长列强贩卖华工
C.经济落后使列强肆意掠卖华工D.对国外华人不给予政策保护
3 . 英国人马丁在其《中国:政治、商业与社会》开篇致英女王献辞中写道:“几乎奇迹般地维持2000多年的庞大帝国,现与陛下政府以及欧洲两个最强大的君主(法、俄君主)结成了友好联盟——长时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中国现被纳入西半球的社会契约之中。”马丁所述“社会契约”的签订(     
A.适应了列强大规模资本输出的需求B.使中国开始滑向半殖民地深渊
C.使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D.确立了列强与中国的平等地位
2024-06-15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4 . 国际公法承认,一个国家无权要求另一个国家接受传播这种或那种信仰的传教士。与列强从中国获得通商口岸传教权、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的相关的战争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B.中法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842年签订的《南京条约》,对鸦片问题只字未提,但条约规定,对于没收和销毁的英商毒品,“以洋银六百万元偿补原价”。这一规定(     
A.扭转了英国的贸易逆差B.打破了清政府的封闭体制
C.满足了英国的侵略要求D.刺激了列强对华鸦片走私
2024-06-07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 -
6 . 1854年,上海租界建立了工部局,开始修筑新式马路、路灯和其他道路设备。同年,英法美三国领事还重申了修筑公用道路的需求是便利码头货物的转运。此后各口岸租界都以上海为模板,形成以码头为中心的公路运输网。租界的上述做法意在(     
A.改善城市的空间布局B.划分在华势力范围
C.完善租界的道路体系D.扩大在华贸易空间
7 . 从1843年至1860年,上海、香港、宁波、福州、广州、厦门共出版各种西书434种,其中属于天文、地理、数学、医学、历史、经济等方面的有105种。合信的《全体新论》、蒙克利的《算法全书》、哈巴安德的《天文问答》等著作渐次传入中国。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东西方科技发展差距缩小B.通商口岸开通客观上推动西学的传播
C.列强加剧了对华经济侵略D.精英知识分子吸收西学的主动性增强
2024-05-29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top二十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8 . 鸦片战争前,江、浙的丝茶都由陆路经江西,过梅岭,经由广州的十三行卖给外国人。鸦片战争后,江、浙的丝茶,外国人直接到江、浙去买,并不经过广州十三行,广州十三行逐渐衰落。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协定关税B.五口通商C.官僚资本的压迫D.外商的排挤
2024-05-24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强基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南京条约》签订后,外国公民在华享有治外法权。每当有掠卖人口的事件发生,中国官员虽明知有外人参与,也不可逮捕他们,只能向该国领事提出知会,要求调查。这体现了当时(     
A.清朝官员无意处理华洋纠纷B.列强掠卖华工现象愈演愈烈
C.政府注重维护海外华工利益D.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色彩
2024-05-23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十校联盟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2024·河北·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鸦片战争后,道光皇帝在给美国总统的回书中使用了“大清国皇帝问某某国君主好”的格式,在涉及两国国名、国君称呼等方面没有执行体现尊卑的抬格制度,但加盖的印玺是“敕命之宝”而不是“皇帝之宝”。这反映了当时(       
A.华夷观念根深蒂固B.宗藩关系逐渐瓦解
C.外交思想新旧并存D.国家意识初步觉醒
2024-05-21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押题(一)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