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2 道试题
1 .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认为,鸦片战争以后,由通商口岸发展壮大的城市,不仅没有承担起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的责任,相反“它们是外国商品进入中国的大门,也是中国财富外流的老鼠洞”。这种情况表明
A.中国日益卷入世界市场B.列强侵略阻碍城市化进程
C.近代城乡差距不断扩大D.通商口岸被欧美列强控制
2 . 鸦片战争爆发一年后,清政府仍不承认这场冲突是一场"战争",而更倾向于是一场"边衅":官方文书中也把英国人被看作是"丑类""匪类""强盗""贼寇""叛贼"。这表明清政府
A.认识不到近代战争的残酷B.对殖民者的本质认识不清
C.观念严重滞后于世界发展D.无力应对国家安全的危机
3 . 曾国藩在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正月初十的日记中写道:“英吉利豕突定海,沿海游弋。圣恩宽大,不欲遽彰天讨。命大学士琦善往广东查办,乃逆夷性同犬羊,贪求无厌。”这说明
A.英吉利人自大骄横B.曾国藩尚存“天朝上国”思想
C.英吉利人十分贪婪D.曾国藩对英吉利十分了解
4 . 鸦片战争后,两江总督耆英说,“良民与莠民亦成水火……民已焦头烂额,官犹诩诩自得,扬言……民情柔懦,安得闹事”,更“欺压良善,自命为能员”,“此实不能御寇之由”。耆英认为鸦片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吏治败坏B.莠民作乱C.贫富不均D.制度腐朽
2020-04-14更新 | 2233次组卷 | 68卷引用:安徽省颍上第二中学2018-2019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卷
5 . 19世纪中后期亚洲的中国、伊朗等国受西方列强的侵略,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列对这一社会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形式上独立自主,实际上被帝国主义间接统治
B.“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的国家独立自主权
C.政治上是半殖民地的,经济上是半封建的
D.“半封建”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2020-03-07更新 | 364次组卷 | 17卷引用:安徽省合肥九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6 . 阅读下面“世界工业生产相对份额(1750—1880年)对比表”,对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国家\年份1750年(%)1800年(%)1830年(%)1860年(%)1880年(%)
英国1.94.39.599
美国0.10.82.47.214.7
中国838712.5

A.制度创新是各国工业发展的共同原因
B.独立战争促进了美国工业的迅猛发展
C.闭关锁国造成了中国工业的严重落后
D.工业革命的完成使英国工业领跑世界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张海鹏认为近代中国社会有沉沦有上升,即使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这个深渊也应该有一个谷底,从而提出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谷底说”。张海鹏说:“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像一个元宝形,开始是下降,降到谷底,然后上升,升出一片光明。这就是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深渊,直到20世纪初期,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深渊到了谷底。”张先生认为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谷底,就在20世纪的头二十年,就在《辛丑条约》签订以后至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而我和张先生不同的是这个‘谷底’应该前移,移至从甲午战争的失败到抗击八国联军侵略的失败,《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摘编自张华腾《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及其发展轨迹的认识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述材料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提出新的观点亦可;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8 . 史学家蒋廷黻指出:“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治外法权在道光时代的人的眼中,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蒋廷黻得出这一认识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A.在特定历史背景中阐释历史B.以主观想象代替客观事实
C.用当代价值观念去评判历史D.从单一视角观察历史问题
9 . 清同治八年,奕䜣上奏指出:从前各国条约,“最难措手者,惟‘中国如有施恩利益,各国一体均沾’等语”。光绪年间,曾纪泽进一步指出,“中国与各国立约,所急欲删改者,惟‘一国倘有利益之事,各国一体均沾’之语,最不合西洋公法”。这表明清朝部分官员
A.抛弃了天朝上国观念B.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
C.仇洋和排外思想浓厚D.外交观念逐步近代化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几千年来,伟大的伦理与宗教传统已经构造了我们这个世界的精神图景。尽管在不同的种族、语言、宗教和文化之间甚至内部存在矛盾与冲突,但是,大势所趋,人类试图跨越种种分界线,追求相互接触和交流的努力从未休止。事实上,正是这种不同伦理和价值系统的相遇相通给人类的文化、思想注入了生命力。文明对话以人类文明的多元性为前提,它承认平等与差别。如果没有平等,就没有共同的基点;如果没有差别,就没有沟通的必要。当平等成为对话的基础时,差别将使这种为对话付出的共同努力具有令人向往、必要和富有意义的成果。

——摘编自杜维明《文明对话的语境:全球化与多样性》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并进行阐述。(论题明确、具体,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