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南京条约》签订后,外国公民在华享有治外法权。每当有掠卖人口的事件发生,中国官员虽明知有外人参与,也不可逮捕他们,只能向该国领事提出知会,要求调查。这体现了当时(     
A.清朝官员无意处理华洋纠纷B.列强掠卖华工现象愈演愈烈
C.政府注重维护海外华工利益D.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色彩
7日内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十校联盟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屈服于西方列强,允许英、法等国在中国招募华工,广西有人开始被运往国外。1876年,北海(当时属广东管辖)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后,从北海口岸出国的华工,每年多则4000人,少则数百人。1897年,梧州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1904年,英国在梧州设立“契约华工”接收站。

——摘编自石维有、张坚《华侨华人与西南边疆社会稳定》

材料二   清末的广西社会由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渡,在此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出现了大批的海外移民。清政府的残酷压榨,再加上天灾频仍,大量破产的百姓纷纷外逃。此外,在当时“西学东渐”的影响下,许多广西学子出洋留学,也成为海外移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编自梁茜茜《论清末广西海外移民的类型及特点》

材料三   1940年,日军将越南作为向中国华南进攻及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军事基地,导致广西边境交通受阻,广西人迁居海外的人数剧减。日军发动太平洋战争以后,南进侵占东南亚,大约有11万侨胞又迁回广西。而广西一大批爱国志士,利用广西的特殊地理位置,移迁至越南开展抗日救亡活动。1942年,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抗战胜利以后,因为各种原因,少数广西籍士兵流落在缅甸和印度。

——摘编自向大有《民国时期广西向国外移民三个时段社会背景特征》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广西人口大量外迁的背景。
(2)根据上述材料,指出相较于清朝末年,抗战时期广西人口迁移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3 . 1851年底,美国驻上海领事的一份报告中写道:“越来越多的美国船只来到本港……现在本港的中美贸易已接近全国中美贸易的3/4.”另据统计,1853年经由上海进出口的英国货值已分别占到全国各港进出口英国货物总值的59.7%和52.5%。这表明当时(     
A.中国对外贸易逆差扩大B.美英在中国的利益角逐激烈
C.中国外贸重心发生转移D.上海的发展与世界保持同步
2024-03-29更新 | 276次组卷 | 9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河池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4 . 下表为1832年-1886年中国茶叶产、销情况统计表。 据此可知,近代中国(     

时间

产量(万吨)

内销(万吨)

外销(万吨)

1832-1837年(平均)

260.5

200

60.5

1861年

312:5

202.5

110

1871年

409.5

202.5

207

1886年

567.46

205

362.46

A.自然经济完全瓦解B.闭关锁国导致茶叶出口量下降
C.茶叶销售长期滞后D.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024-03-16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增设 一系列新的职能机构,陆续出现了诸如“五口通商大臣”“上海江海关”“抚夷局”“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总税务司”一批专门办理对外交涉事务的机构。 这些新机构的设立(     
A.反映清政府主动应对变局B.说明清政府放弃传统外交观念
C.有利于促进中国外交转型D.表明外交成为清政府头等大事
2024-03-16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下表所示为1873—1910年中国农产品出口产值及所占出口总值比重的变化情况。据此可推知,该时期中国(     
年份各种商品出口总值/千元农产品出口总值/千元农产品所占比例
187314844928662.6%
18931817132842315.6%
19033339618949626.8%
191059333723195739.1%
A.积极融入世界市场B.农业经济稳步发展
C.大力发展海外贸易D.自然经济日益解体
7 . 鸦片战争前,清朝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外商来华受到约束。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后,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这一变化表明,晚清时(     
A.闭关自守政策破产B.中英贸易平等往来
C.中国主动学习西方D.自然经济完全瓦解
2024-01-28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如表中的历史事件(     
▲是中国与西方国家的战争
▲战争目的是为了打开中国大门
▲战后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
A.强行打开了中国市场B.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D.造成大片国土沦陷于西方侵略者之手
2024-01-27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部分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强盛国力的影响和吸引下,突厥、西域各族、回纥、吐蕃、南诏、契丹、靺耦等少数民族与隋唐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上联系紧密。唐太宗曾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唐太宗获得了北边各民族的尊重,被尊奉为“天可汗”。唐代疆域较以前更加辽阔,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稳固,民族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中国”更是经常地被用来作为清政权的代称。19世纪末,“中国”作为国家的概念已经明确,疆域范围也大致确定。到1912年民国建立,“中国”正式成为中华民国的简称,选成为国家的代名词。在外部世界的影响下,在一种被迫接受的过程中,中国境内的各民族逐渐萌生出共同的民族意识,一个新新的中华民族以及“中国”的概念,作为全体中国人所共同认可的称号,在痛苦和屈辱中,如风凰涅磐般更生了,而这种意识、观念,又为其后维系中国的统一、中华民族的团结起了莫大的作用。

——摘编自张环宙《试论“中国”含义的发展》

材料三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我们就一定能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乘风破浪前行,胜利抵达光辉的彼岸。

——摘编自陈凌《“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

(1)根据材料一,概括隋唐时期民族融合加强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时期“中国”概念形成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
2024-01-27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淞南梦影录》记载开埠后的上海,“其中著名者,津馆则以庆兴为最,苏馆则以聚丰园为最。复新园来自白下,亦兼南北,烹饪绝精”;另据《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中记载,当时奉天地区的人们“自天津诸约成立后……商人努力推销,洋布销路,日有扩展”。这些记载可用于研究当时中国(     
A.民众饥饿问题得以解决B.百姓的饮食结构发生根本改变
C.人们物质生活得以丰富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得到了提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