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定庵(龚自珍)子孝拱……晚号半伦……庚申之役,英以师船入都,焚圆明园,半伦实与同往,单骑先入,取金玉重器而归。

——摘编自《清朝野史大观》第四册

材料二   恭亲王奕訢给咸丰帝的奏折中提到英法两国的夷人“于(1860年)八月二十二日窜拢园庭,肆行焚掠”,嗣后,“因夷兵退出,旋有匪徒乘势聚众抢劫”。

内务府总管明善给咸丰帝的奏折中非常明确地说,“初次夷人进馆焚烧,尚无土匪。自二十三日以后,时有土匪进园,后被获正法”。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清代档案史料圆明园》

材料三   英人闯入圆明园,文丰(圆明园总管大臣)投水殉难。圆明园技勇太监任亮遇敌接仗,殉难身故。

——《清史稿》

材料四   只要是为国家、为民族舍生取义的人,无论是多么不起眼的人物,他们的名字,一个又一个,总会有人知道,总会有人记得。

——历史学者戴震


(1)根据材料一、二、推断材料一中所述“焚圆明园,半伦实与同往,单骑先入,取金玉重器而归”是否属实?请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三、四、结合所学中国近现代史知识,围绕“为国家、为民族舍生取义的人”提炼一个论题,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1-25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叶氏家族曾在19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初分别编写过《叶氏族谱》,基本情形如下:1867年叶伯英编写了《叶氏族语》,并请当朝大学士倭仁(顽国派官僚,曾与洋务派论战)作序。倭仁盛赞叶氏家族蝙基族谱的行为,说这是重视了家族体的基本原则。他认为家族体制是中国社会秩序的基础,正是家族体制的瓦解导致了蔓延各地的内乱。1906年叶善镕负责编写新的《叶氏族语)。他在前言中写到了自己这个年代的“民族主义”潮流,他对于时代的界定不是通过执政皇帝的年号,而是直称“二十世纪”。他详细叙述了自己留学日本十年的经历,以及对自己产生的影响他描述日本到处是机械化的场景,令他充满激情,也充满疑。“何以故?”他反思,“此皆为国家主义的民族,而非家族主义的民族也。”他对家族认识也从开始时认为家族主义不如国家主义,转变为一种普遍认可的现代家族观念,即家庭是更广泛意义上的国家团结的基石。

——周锡璃《叶・百年动荡中的一个中国家庭》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请以“族谱与时代"为主题展开论述。
4 .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受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与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斯塔夫里阿诺斯)作者试图说明
A.现代化世界大潮中,封闭的国策、落后的经济和僵化的制度必然带来民族的灾难
B.战争的屡屡失败,中国被迫打开国门并被迫中国卷入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
C.落后招致民族的屈辱和反思,中国在阵痛中渐渐走出传统并被迫开始现代化探索
D.西方国家对于中国发动的战争实际上是现代化文明国家改造世界的唯一正确途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