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外交既是一国政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内政的延续,也是其综合国力的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近代外交中的重要事件、条约的影响

时间事件或条约影响
1842《南京条约》中国被迫割地、赔款、接受协定关税以及开放通商口岸。
1895《马关条约》中国丧失更多土地,列强可以在中国设厂制造。
1901《辛丑条约》中国近代史上主权丧失最严重、赔款数目最庞大的不平等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1919巴黎和会拒签。
19286“改订新约”运动减少了一些帝国主义在我国长期享有的特权,否认了领事裁判权的合法性,增加了国家关税的收入,但又很不彻底。
19431中英、中美签订新约将上海及厦门公共租界之行动与管理权交与中国政府,凡关于上述租界给予英美政府之权益应予终止等。
19499《共同纲领》对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中国是怎样陷入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概括中国近代外交的变化趋势,分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2023-12-14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好题汇编】期末复习-纲要上(期末真题精选主观题50题) -天津专用
2 . 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伟大梦想。近代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复兴进行了不懈努力和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个科学论断是符合历史实际的,而且为国内绝大多数历史学者所公认。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是在世界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对外侵略扩张和中国的封建社会日趋没落、封建统治日益腐朽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中国就开始丧失了独立和领土主权的完整,由此一步一步地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摘编自李侃、李时岳等著《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共同的梦想。为了实现这个伟大的梦想,从中国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各个阶级包括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进行了一系列的艰苦探索和抗争,虽然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但是中华民族勇于探索的追梦精神是中华儿女的宝贵精神财富。

——刘文《近现代中国各阶级追逐“中国梦”的历史考察》

材料三   19世纪40年代,中国出现了一些介绍西方世界和西方文化的著作,如《海国图志》,《康輶纪行》等……。这些著作中这一时期中国人所看到的还仅是西方的物质文明,并且主要是坚船利炮,因此最初表现出来的学习西方的意向也主要是仿造船炮。

——据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等整理

材料四   19世纪末,中华民族陷入空前危机之中,而资产阶级的成长及其知识分子代表意识形态的转换,促使维新派在内忧外患的双重压力下,围绕制度层面的文化更新,提出了一系列主张:痛陈制度变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要求对制度层面进行全面革新,使其内容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等诸领域。

——摘编自房列曙、木华主编《中国文化史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强发动的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战争。(至少写四次战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开展的运动,并简要分析为什么说这些运动都是失败的。
(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变化及原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南京条约》中文原件中,对中国的称呼包括"大清""清"中国""华"等几种,而英文原件中一律是"China"。《南京条约》中文原件将鸦片战争归结为"不和之端",签订条约的目的是停止不和。在英文原件中,把战争原因归结为"误解",交代了签约的具体目的:为停止

中英双方的误解和由此引发的战争。作为战争被动者的中国却没有指出这种漏洞,反而用更模糊的语言对战争的原因一带而过,不但使自己处于谈判的不利地位,更为日后西方人对鸦片战争的解读留下了口实。

——摘编自王晓晴《对比研究中英文〈南京条约〉原件看晚清中西方观念的碰撞》

材料二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尽管鸦片已变成"洋药"可以公开交易,进口税率只需5%,但因鸦片贸易量太大,鸦片走私仍相当普遍。在1869年,到达香港的鸦片约为8.8万箱,报税入关的仅5万箱,中国政府因此损失的税银就达40万至50万两。随着鸦片进口数量增大,当时的中国还产生了不少鸦片转运中心,北方的天津就是其一。《天津条约》之后,号称“皇家四大行”的怡和、仁记、太古、新泰兴洋行,依仗租界的庇护及种种特权,很快使鹅片进口量在天津进口货物中占据第一位。

——摘编自苏智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鸦片输入》


(1)根据材料一,指出《南京条约》中英文表述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鸦片走私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4 . 读图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今以来,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中英《南京条约》

材料二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

——中日《马关条约》

材料三   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诸国)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通道无断绝之虞……各省督抚、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

——《辛丑条约》


(1)列举上述不平等条约所涉及的列强侵华略战争。
(2)综合上述材料,简述列强侵华在不同时期的主要特点,其共同的危害是什么?
2023-01-04更新 | 71次组卷 | 2卷引用:【好题汇编】期末复习-纲要上(期末真题精选主观题50题) -天津专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以前的传统中国是一个自以为世界中心的封闭体系,其基于“天下共主”理念的中央王朝,都把自己凌驾于万邦之上,而把周边地区的国家和部族视为“藩属”或“夷狄”。这些藩属国必须按时向中央王朝“进贡”,得到本朝天子的“册封”后,才能取得合法统治地位。这样就形成了一种以中央王朝为中心,以四夷为外服,以“朝贡”为理想图式的“华夷秩序”。美籍历史学家徐中约认为“儒家意识的天下一统帝国,传统上不维持任何西方所理解的平等外交关系;也不承认有任何对外事务,只认为有藩务、夷务或商务”

——摘编自王承庆《中国外交体制的建立与近代化转型》

材料二   近代以来,经过长期的中西文化冲突和融合,中国政府在被动应付中寻求主动,从探索性地建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开始,又经过清末十年基于“外务部”的外交体制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传统体制的残迹,为民国外交体制奠定了基础”,终于形成了基本上符合国际外交通例的近代化的中国外交体制。国民政府外交部的成立,改变了中国的行政模式,完成了中国外交近代化的形式需求,但中国的分裂状态与国际地位并未发生实质性转变,致使这种近代化的转型还远远不能完成。

——摘编自王承庆《中国外交体制的建立与近代化转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外交“华夷秩序”观念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外交的变化趋势,并对中国近代外交进行评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