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恢复国民经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国务院农村政策研究室专家杜润生曾指出:土地改革实质上是政治斗争,是为建立农民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把农村称霸一方的封建势力代表和国民党的武装匪徒扫除。如果不摧毁反动势力,就分配土地,光搞经济,不搞政治,群众就会感觉没有政治依靠。我们第一步先建立农会,第二步再分配土地。材料强调土地改革
A.完成了民主改革的基本任务B.为新建乡村基层政权奠定了民意基础
C.解构了旧有的乡村统治秩序D.是为恢复农业生产而制定的经济政策
2 . 下表是1949年中国、苏联、美国、英国经济领域的现象。表中信息可以用来说明
A.新中国开展工业化的紧迫性B.中国人民长期处于贫困状态
C.旧中国是西方国家商品市场D.世界各国工业化速度差距大
2020-08-11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南州2019-2020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1949年至1957年底,我国城镇总人口共增长4184万人,平均每年增长523万人;城镇人口的比重由1949年的10.6%增长至1957年的15.4%,增幅达0.7倍以上,年平均递增率高达7%。形成以上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①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   ②农村土地改革运动的完成
③“一五”计划期间的工业化建设   ④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经济的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从1950年到1953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解放区土地制度改革使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无偿获得了土地,党和国家还从减税、推广技术、发放贷款等方面帮助农民。这些举措
A.强化了农民的宗族血缘观念B.增强了农民对共产党的政治认同
C.淡化了农村的阶级斗争意识D.加大了农村生产资料的公有化程度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对联,是一面折射生活的多棱镜,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下列对联按反映史实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幸福不忘共产党,翻身感谢毛主席”
②“扎根农村干革命,广阔天地炼红心”
③“食堂巧做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④“大锅饭年年亏款,承包后岁岁余钱”
A.③①④②
B.①③②④
C.④③①②
D.①②③④
6 . 抗日战争爆发后,苏联主动对华提供贷款,三次贷款共25000万美元,年息均为3厘。新中国成立初期,苏联再次主动给中国3亿美元贷款,年息1%,分10年还清。苏联的这两次主动对华贷款
A.都有利于中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
B.都与当时国际格局的重大变化有关
C.都明显提高了当时中国的国际地位
D.都长期影响了中国基本国策的制定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52年中国主要工业品总产量的国际比较表

—根据赵德馨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数据整理

材料二:1998—2002年私营、国有和外资工业企业的工业生产总值比较表

—摘编自陈勇勤《中国经济史》、简新华、向琳等《论中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状况?这种状况是怎样初步改变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三类工业企业的产值变化趋势并说明原因。

2018-09-03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