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恢复国民经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我国于1948年开始发行人民币,第二套人民币于1955年开始发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民币设计者们的口述

罗工柳:那还是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党中央考虑到第一套人民币大多是在解放区印制的,带有“战时货币色彩”,规格、质地不统一,票种较多,不能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提出要设计一套高水平的货币。

周令钊:为了使新钞票彻底摒弃带有殖民色彩的图案装饰,我们与北京印钞厂的设计、雕刻人员到故宫、颐和园、云冈石窟去临摹古建筑、石雕、石刻、铜器以及长廊里的彩画中的花纹和图案……2元券背面景框源自故宫的窗棂,3元券背面的边框取自敦煌壁画中飞天的飘带。

——根据《人民币的设计你知道多少?》等资料整理

材料二   第二套人民币图案简表

正面背面
主币:
1元:天安门;2元:延安宝塔山;3元:井冈山;5元:各民族大团结;10元:工农像
辅币:
1角:拖拉机;2角:火车;5角:水电站1分:汽车;2分:飞机;5分:轮船
都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汉、蒙、维、藏四种文字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第一套和第二套人民币发行的背景及其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货币与时代”展开论述。(要求: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05-30更新 | 201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突破卷24货币与赋税制度-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填空题 | 容易(0.94) |
2 . 土地改革
(1)背景:新中国刚成立时,全国尚有约占总数2/3的农民被束缚在__________制度之下。为了巩固人民政权,新中国必须完成___________的土地改革。
(2)过程
_______年夏,中央人民政府颁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到_______年底,除一部分________地区外,土地改革在_________基本完成,约三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共获得约七亿亩土地。
(3)意义
①农民从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中彻底_____出来,农村________得到大解放,为中国逐步实现__________________扫除了障碍。
②1952年,全国__________产量比1949年增加了49%。
2022-08-20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纲要上册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知识手册】高中历史全册必背知识清单(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下册)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填空题 | 容易(0.94) |
3 . 稳定财政经济
(1)背景
①新中国面临一个________上千疮百孔的烂摊子。
②国家______困难,投机商人趁机抢购_______,囤积居奇,拒用人民币,倒卖银元,加剧物价飞速__________
(2)措施
①进行“________之战”和“________之战”。
②统一全国______收支管理、_______管理、________管理等。
(3)意义
①到1950年春,全国物价趋于_______,结束了连续十几年物价_______的局面,人民政府赢得全国人民的__________
②实现了国家财政经济的________
③到______年底,解放前遭到严重破坏的_____________得到全面恢复。
2022-08-20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纲要上册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知识手册】高中历史全册必背知识清单(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下册)
4 . 1950年至1959年中国订购进口的415个成套设备项目中,来自苏联和东欧各国的分别为304个和108个。这一局面形成的背景是
①中国实行“一边倒”政策
②西方对中国实行了孤立封锁政策
③调整国民经济的任务完成
④万隆会议打开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310月,陕甘宁边区政府公布劳动英雄(模范)评选标准:甲、从事农业、工业、运输、打盐及纺织等生产之一而积极生产,成绩特出;乙、推动他人生产,并获得成绩……

——摘编自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室《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史料选辑》(一)

材料二   19507月,政务院全体会议决定表彰工人、农民和士兵中的劳动模范,评选标准除了要求技术先进、发展生产有显著成绩之外,还特别强调认同党和国家、敢于同旧势力斗争、支援前线有特殊功绩等。

——摘编自孙云《1950年全国英模表彰大会的召开及意义》

材料三   19798月,国务院决定表彰全国劳动模范,评选标准主要包括“在生产技术上有重大改革或有重大合理化建议”、“在创造发明、科学研究方面有重大贡献”等,强调以生产建设一线的职工为重点,以生产成绩、革新论英雄。

——摘编自姚力《19771979年的全国劳动模范表彰》

材料四   2005年,中华全国总工会修订了全国劳动模范的评选标准,不仅完善了“劳动”的概念,进一步承认了管理、服务、科技等劳动形式的价值创造功能,而且也丰富了劳动者的主体构成,私营业主、进城务工人员以及体育、娱乐明星等首次纳入评选范围。

——摘编自中国政府网《新闻办举行2005年全国劳模表彰大会新闻发布会》等


(1)结合时代背景,指出材料一中劳动模范标准设立的原因,并分析材料二、三中劳动模范标准变化的原因。
(2)概括材料四中劳动模范评选标准的新内涵,并简析其意义。
2022-11-02更新 | 476次组卷 | 12卷引用:第十单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期中期末复习备考必刷题(中外历史纲要上)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由于长期以来帝国主义的侵略、国民政府的搜刮、连年战争破坏,工农业生产下降,交通不畅,物资奇缺,国家财政基础薄弱。在国民党长期通货膨胀政策下培养出的巨量投机资本,利用国家的经济困难,在市场上兴风作浪。从1949年4月至1950年2月,全国出现4次大规模上涨风。

——摘编自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到1958年10月底,全国74万多个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组成2.6万多个人民公社,参加公社的农户有1.2亿户,占全国总农户的99%以上,全国农村基本上实现了人民公社化……人民公社化运动也出现了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情况,刮起了“一平二调三收款”的“共产风”。

——摘编自吴超《中国社会演变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物价上涨的原因。党和政府为应对物价上涨采取了哪些措施?
(2)根据材料二,指出人民公社化运动存在哪些问题。
2022-10-05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单元综合测试-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长期的战争与经济混乱,失业现象严重。新政权建立后,党中央和政务院便着手制定了解决失业问题的具体措施。在19506月和19523月,依据“公私兼顾、劳资两利”方针,政府先后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私营工商业发展的政策,并通过工会组织和工商联分别对工人和资本家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端正他们的思想和态度,缓和资本家的疑虑与工人过高的待遇要求间的矛盾。195011月,中央发布了“关于救济失业工人问题的总结及指示”,各级政府则利用国家财政拨款、向社会征收的救济金.社会各界的自愿捐款等渠道积极筹措救济基金解决失业人员的燃眉之急,并且从失业人员中挑选年青又有培养前途的工人、店员和知识分子,让他们参加经济建设迫切需要的建筑机械、纺织、邮电、化工、税务、土木工程、会计、统计、医药卫生等专业的训练班。

——摘编自程连升《中国五十年反失业政策研究》

材料二   1978年以来城镇就业人数和失业率

197819821986199019941998200220062010
城镇失业人数(万人)520379.4264.4383.2476.4571770847908
失业(100%)5.33.22.02.52.83.144.14.1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初期的失业治理措施的特点及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8年以来中国失业情况的变化趋势并简析其原因。
2022-07-29更新 | 653次组卷 | 8卷引用:专题0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 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必考知识清单与考点演练(统编版)
22-23高三上·全国·课时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年军费开支占财政收入的一半以上,1950年仍占41.1%。随着解放区的扩大,国家的管理机构相应增加,行政人员也随之增加。在广大的新解放区,人民政府对于一切不愿抵抗的旧军队与旧人员采取一律包下来的政策,因而增加了大量的脱产人员。到1950年3月,连同老解放区在内,全国脱产的军政公教人员有近900万人,他们的生活需要政府给以保障,这在财政上无疑是一个沉重的负担。此外,需要拨出大批粮食、物资救济灾民和失业工人、知识分子,争取不使一个人饿死,以安定民心。还需要拨出一定的经费进行必要的经济恢复工作,如抢修铁路、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等。1949年全年支出军政费用、救灾费用及抢修铁路等经费,共达567亿斤小米,比当年财政收入303亿斤小米高出将近1倍。

材料二   1949年4月、6月、8 月,华北、华东、华中、华南地区分别颁布金银和外币管理办法,宣布禁止金、银、外币自由流通,由中国人民银行负责收兑。同时,在各地发动群众开展反对用银元、黄金和外币进行黑市投机活动的斗争。此外,各地还加强了对金融机构的管理,取缔非法信用机构,将私营行庄业务置于国家银行控制之下。1949年7月,决定成立全国统一的内外贸专业公司,以统一集中掌握与调运物资,加强在市场斗争中的力量。1949年10月间出现的第三次物价大波动势头最猛,投机资本极为猖獗。对此,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由陈云主持,组织金融、贸易、财政各部门的力量,精心安排,展开了有力反击。依照《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四十条中“建立国家预决算制度,划分中央和地方的财政范围,逐步平衡财政收支,积累国家生产资金”的规定,着手编制1950年全国的财政收支概算。1949年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正式通过了《关于发行人民胜利折实公债的决定》,规定这项公债在1950年内发行两期,每期发行1亿分,以实物计算,年息5厘,分五年还清。从1950年6月开始,统筹兼顾,五种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领导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

——项怀诚主编:《中国财政通史》当代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建国前后我国财政负担沉重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建国前后我国解决财政困难所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022-11-27更新 | 118次组卷 | 2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必1)第一单元政治制度
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农业发展情况。

年份粮食总产量(万吨)棉花总产量(万吨)比上一年增长(%)上缴农业税(亿元)
粮食棉花
19501321369.215.755.919.1
195114369103.18.74921.69
195216390130.414.126.527.03

材料二   下表为1958~1965年全国粮食产量。


材料三   “包字万岁!早包早富,迟包迟富,不包永远不能富。”这是20世纪70年代末广州郊区的宣传标语。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农业发展的状况及原因。说明农业的发展对这一时期国家经济建设产生了什么影响?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我国粮食产量的变化及其原因。
(3)材料三中的口号反映出农村生产关系将要发生怎样的变化?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重要影响。
2019-06-15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必修二高一下册预习卷必修2 测试卷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生产运动)包括公私农业、工业、手工业、运输业、畜牧业和商业,而以农业为主体。

——毛泽东《开展根据地的减租、生产拥军爱民运动》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农产品供求矛盾突出,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稳定物价,保证人民的基本要求,措施之一就是发行各种票证(见上图)。1954年,政务院颁布了《关于实行粮食计划供应的命令》,自1955年开始我国粮食部首次发行全国粮票,国家对粮食及粮食制品定人定量,计划供应。90年代初,使用了近40年的粮票终于结束了它的特殊使命和流通历程。

材料三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全是自己的。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大生产运动“以农业为主体”在当时有何特殊意义?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为稳定物价除上述措施外,还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什么作用?

(3)材料二中票证终止的原因是什么?

(4)材料三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什么政策?试概括其历史意义。

(5)你认为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解决困难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2018-02-20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县2016届高三人教版必修二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生活的变迁单元检测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