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中国成立前后,毛泽东主席就多次发表声明:中国愿意在和平、互利和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基础上同各国建立外交关系。当时,印度作为中国的近邻,不但与中国社会制度不同,而且与中国之间有许多历史遗留下的悬而未决的问题。本着睦邻与和平共处的政策,中国政府同印度政府派遣的代表团就关于中印两国在中国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于19531231日至1954429日在北京进行了谈判。1231日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首次完整地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在亚非会议上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在中印、中缅联合声明中改为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得到了印方的赞同,并写入了1954429日签订的《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该协定在序言中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定为指导两国关系的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一个整体首次在国际条约上成国际关系的指导原则。19546月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628日中印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以及629日中缅两国总理发表的联合声明中都确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指导两国关系的原则并共同倡议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一般国际关系的原则。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国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和平处五项原则提出的重要意义。
2022-05-19更新 | 196次组卷 | 3卷引用:周年热点09 日内瓦会议70周年-2024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周年热点追踪分析与预测
2 . 如表是1949~1956年《人民日报》中“领土、主权、完整”和“干涉内政”词汇的使用频率变化情况。这反映出当时我国
年份19491950195119521953195419551956
领土、主权、完整456321217206194132
干涉内政71018158122154127
A.坚持“一边倒”外交方针B.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C.外交国际环境大为改善D.外交方针出现重大调整
2022-04-15更新 | 399次组卷 | 2卷引用:周年热点09 日内瓦会议70周年-2024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周年热点追踪分析与预测
3 . “不管国际风云变幻万千,国际力量格局组合多变,中国外交总是以其‘不变’来应对外部环境之‘多变’。靠这根神针,我们成功处理了和社会主义国家、民族独立国家、西方发达国家等等方方面面的关系。”这里所指我国外交上的“定海神针”是指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B.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结伴而不结盟的方针
4 . 1972年,中美两国发表的《中美上海公报》明确指出,"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尊重各国领土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这反映出
A.中美两国的根本分歧得到了妥善解决B.中国开始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C.不同社会制度和谐共处成为时代主流D.中国的外交原则得到进一步推广
2022-03-23更新 | 333次组卷 | 3卷引用:周年热点09 日内瓦会议70周年-2024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周年热点追踪分析与预测
5 . 如图《通不过去》(图中有“和平之路”“战争之路”“五项基本原则”及排队情形)意在说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有利于
A.提升不结盟运动的影响力B.推动社会主义阵营的扩大
C.阻止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D.遏制帝国主义的战争图谋
2021-12-27更新 | 4849次组卷 | 47卷引用:专题06 图画史料类选择题 - 2024年高考历史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新高考通用)
6 . 有学者对《人民日报》上相关词汇使用频率进行过计量分析,“一边倒”在1949年的使用频率最高,1950年至1952年“帝国主义”一词呈下降趋势,□和□的使用频率从1953年到1956年出现了迅速增长的趋势。□处高频的关键词应是
A.“独立自主”和“和平共处”B.“互利共赢”和“不结盟”
C.“独立自主”和“另起炉灶”D.“求同存异”和“全方位外交”
7 . 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上,周恩来运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推动会议达成停战协定。1955年亚非会议吸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精神,制定了国际关系十项原则。20世纪70年代《中日联合声明》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都申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表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提升中国影响力和话语权B.能够解决各国间的一切争端
C.正式取代“一边倒”方针D.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8 . 著名党史专家何沁评价某外交主张时说:“它超越了意识形态的限定,具有普遍的适用性,成为解决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不仅如此,在纷繁芜杂的当今世界,它依然焕发着蓬勃生机。”该主张是
A.“一边倒”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另起炉灶”D.不结盟
9 . 中国提出了处理国际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早实践这一原则的是
A.中印关系B.日内瓦会议C.亚非会议D.中美关系
2021-08-31更新 | 80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6181648年,欧洲三十年战争爆发。1644年,各交战方在威斯特伐利亚举行和谈,签订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形成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该体系削弱了当时几乎成为欧洲主宰的哈布斯堡王朝的势力,促进了多元政治体系的形成。德意志众多个诸侯邦都成为享有主权的政治实体,荷兰、瑞士不再属于神圣罗马帝国,成为完全独立的国家。威斯特伐利亚和会结束了全欧规模的三十年战争,在欧洲确立了一个相对“均势”的国际关系体系,但并没有因之而造成欧洲真正和平、稳定的局面。各国为了巩固和增强自己的实力地位,仍在不断地进行领土扩张和人口兼并。列强的争斗也不仅在欧洲展开,而是在全球范围内进行。

——摘编自李爱华《马克思、恩格斯对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评析》

材料二 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增长情况图

——根据中国外交部官网数据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影响。
(2)从材料二A、B两个时期中任选其一,指出这一时期的外交成就并分析其国际背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