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一届人大与五四宪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依据《选举法》的规定,我国于1953年抽调25万余名干部奔赴基层参加选举指导工作。当年夏,受到农村灾情影响,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推迟基层选举时间的决定》,要求全国基层选举工作原则上推迟到1954年3月底前完成。上述史料可用于探究(     
A.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创建B.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历史实践
C.社会主义干部制度的完善D.政治协商制度的法制化进程
2 . 以下内容摘编自《中国共产党浙江台州历史·第2卷》。这些史料反映了
1950年6月以后玉环、黄岩、天台、临海等县相继召开首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1951年海门、仙居、三门等县(区)依次召开了首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至1953年底各县(区)先后召开过5次至10次代表会议。与会代表在听取政府的工作报告后,也积极进行讨论,对剿匪反霸、减租减息生产自救等问题提出许多建议和批评

A.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的建立B.台州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
C.爱国统一战线进入了发展阶段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推广
3 . 史料研习、理论指导和问题讨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试运用这些方法分析近代以来中外社会政治经济的演变。完成下列问题。
[史料研习]
材料一 美国华盛顿纪念塔有一块来自中国的石碑。碑文取自《瀛环志略》:“华盛顿,异人也。起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乎三代之遗意。其治国崇让善俗,不尚武功,亦迥与诸国异……美利坚合众国之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袭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
材料二 英国《权利法案》规定:“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材料三 中国大清皇帝康熙说“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
(1)材料一描述了美国的哪些政治制度?材料二、三反映英国和中国的政治制度各有何特点?
 [理论指导和问题讨论]
世界不同地区,在走向民主政治过程中体现出复杂的特点并不断演变。这其中受到这个国家的历史特点、阶级力量对比、传统习惯和国际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2)阻碍近代中国社会实现政治民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建立了哪些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你对中国和西方政治制度演变的主要认识。
4 . 在制定第一部宪法的过程中,中共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分层次的讨论方式:精英讨论和大众讨论;文字改革中,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知识分子进行了平等充分的协商,甚至改变自己拼音文字的价值偏好,采取汉语拼音方案。这些立体式协商民主模式
A.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起点B.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本质
C.是中国协商民主的开端D.使新中国政权组织原则得以确立
2020-01-01更新 | 530次组卷 | 33卷引用:江西省贵溪市实验中学高中部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什么是现代国家?近代以来,人们根据源于西方的各种观念,或将建立单一民族国家作为现代国家的标志,或将建立联邦制、地方自治制度作为现代国家的标志,或将建立普选制议会制、两党制多党制作为现代国家的标志。这些理解虽然侧重点不同,但基本上都是从政体即政治运作方式来认识现代国家的。

——摘编自(英)克里斯·皮尔森《论现代国家》

材料二 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型是面对19世纪中叶的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巨大冲击而仓促开始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于何谓现代、怎样转型这些根本性问题,我们一直没弄清楚。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前,中国人民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奋斗,但现代化成效依然有限。中华文明走向现代的伟大转型,是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方才真正路上征程的。

——据高德步《中国价值》等


(1)根据材料一的标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美国是如何成为一个“现代国家”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型在1840—1949年成效有限的原因,指出1949年以来中华文明在实现现代转型方面的具体表现。
2018-12-02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江西省赣州市五校协作体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