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一届人大与五四宪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政治民主化是现代政治发展的趋势和重要环节,现代中国政治民主化有着自身发展的历史性、现实性和前瞻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中国一个世纪的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起一个具有较为合理的政治制度的安全可靠值得信赖的政府(即使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历史成就,而且也是一项独一无二的成就。……孙中山称之为“一盘散沙”的中国,迅速地凝聚成一个具有强烈的民族使命感的强大的现代民族国家。

——【美】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与后毛泽东的中国》

材料二   在“一届政协”的政治架构下,一方面正如亨廷顿所说的,“一个现代化政治体系的安定,取决于其政党的力量”,在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实现了大国秩序的重构,推进了国家一体化的进程,促进了政治体系的良性运转;另一方面则基于其政治系统的巨大包容性而实现了中国革命力量的大联合、大团结,并激发了全国人民建设国家的巨大热情,使得建国初期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好的时期之一。究其原委,“一届政协”是发端于西方的共和政体在中国的实现形式,它根植于中国的历史、社会和文化的土壤之中,在现代国家政治建设中凸显中国气派、民族神韵,具有极强的容纳性与适应力。

——覃敏健《试论“一届政协”的历史方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前提。针对“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一谬误,列举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建设的主要成就。
(2)根据材料二,指出现代中国政治协商制度建立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托马斯·潘恩(ThomasPaine),被称为“美国体制之父”,美利坚合众国的国家名称也出自潘恩。他认为:“任何一个政府,如果不按共和国的原则办事,或者换句话说,不以公众的利益作为其独一无二的目的,都不是好政府。把民主制作为基础保留下来,同时摒弃腐败的君主制和贵族制,代议制就应运而生。”

——摘编自《潘恩选集》

材料二 著名学者约瑟夫·奈这样评价:“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仅使发展中国家获益巨大,中国的特殊发展模式包括特殊的民主方式也被一些发达国家称为可效仿的榜样....”.有学者也感慨:“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恰恰是没有采用西方民主模式才取得的。”

——《人民日报》


(1)依据材料一,用一句话归纳潘恩的政府理念。结合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的内容,说明潘恩的理念在美国总统制度中的体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中国“特殊的民主方式”在政治制度建设方面的表现。谈谈你从学者的感慨中得到的启示。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帝国”,……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对于中国各民族来说,……如果没有一个现代的制度支撑,就无法改变落后挨打、蚕食瓜分的命运;如果没有一个坚强的领导,也就无法形成认同、结成一体,凝聚起亿万人民的力量。

——《人民日报》2010年11月30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谈谈你对中华民国的成立“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方面的一大跃进”的理解。
(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中国的“现代的制度支撑”和“坚强的领导”。
2019-08-11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统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总统特朗普说:“不是因为这些官员或者法官优秀,而是18世纪美国制定的法律制度真正将总统的权力关在了笼子里;美国的法律制度保障了自由舆论,保障了官员抗命而不会受到迫害,保障了法官依法独立裁决不会受到任何威胁。”

——摘自《纽约时报中文网》

材料二我们的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制度,不能搞西方那一套。社会主义国家有个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干一件事情,一下决心,一做出决议,就立即执行,不受牵扯。我们说搞经济体制改革全国就能立即执行,我们决定建立经济特区就可以立即执行,没有那么多互相牵扯,议而不决,决而不行。就这个范围来说,我们的效率是高的,我讲的是总的效率。

——摘自《邓小平文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18世纪美国制定的法律制度”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述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政治制度发展趋势的认识。

2018-02-10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2017-2018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民主是近代以来世界的潮流,是一切进步力量的政治追求,制定法律是保证民主政治的一个重要途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戊戌变法既不可能得到人民大众的理解和支持,也不能被清王朝以慈禧为代表的顽固派所接受,君主立宪制以失败而告终……辛亥革命胜利后,孙中山试图把西方的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与中国传统的考试权、监察权结合在一起,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但是,“三权分立”制度也好,“五权分立”制度也罢,在历史上并没有站住脚。袁世凯不仅解散了参议院,甚至还废除共和、复辟帝制。在随后的十几年间,参议院成为北洋军阀的玩偶和道具,北洋军阀搞伪宪闹剧,制造的是一片混乱。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了欺骗人民,召开了“国民大会”,制定了所谓“宪法”。但是,即使这样的“宪法”,也根本没有得到真正实施。
——引自《“六个为什么”》解读
材料二 这些年,世界瞩目中国的经济发展成就,也关注中国的政治发展模式。提出“软实力”概念的著名学者约瑟夫·奈这样评价:“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仅使发展中国家获益巨大,中国的特殊发展模式包括特殊的民主方式也被一些发达国家称为可效仿的榜样……”                                      
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
在今天的许多领域,投票制度、选举制度、听证制度、政务公开制度、信息公开制度……民主的实现途径不断增多,制度化的渠道不断拓展,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不断扩大,参与热情也不断提高。
作为政治文明发展的一种标志,法治成为中国人民的殷切向往和不懈追求。而在法治精神的弘扬中,在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坚持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依法行政全面推进,司法为民深入实施,人民民主权利的法治保障水平不断提高。更重要的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正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日益形成。这充分表明,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在全社会的共同实践中正一步一步化为现实。
——摘自《人民日报》
(1)近代中国人民为建立民主法治社会进行了不懈的探索,虽然都以失败而告终,但为现代中国建立民主法治社会提供了某些借鉴,试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加以概括说明。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在1949—1956年间“中国特殊的民主方式”的内容及其法律依据?概括新时期党和政府是如何健全和保障民主制度的?
(3)依据材料二,归纳新中国成立以后民主法治建设的特点。
(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我国民主法治建设历程的认识。
2016-11-18更新 | 1116次组卷 | 2卷引用:考点04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备战2020年浙江新高考历史考点一遍过

6 . 阅读分析材料,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民主最本质的优点,也许在于能够在既有的经济社会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能动性,使共同体的大量人口能亲身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对国家产生一种强烈的亲和感和认同感,不仅使每一个个人而且使共同体本身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阮炜《“苏格拉底问题”背后的政治》

材料二   “民国”之取代自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抉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著名学者约瑟夫·奈说:“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仅使发展中国家获益巨大,中国的特殊发展模式包括特殊的民主方式也被一些发达国家称为可效仿的榜样……”某学者也感慨:“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恰恰是没有采用西方民主模式才取得的。”

(1)根据材料一归纳民主政治的优点,结合所学知识写出雅典民主运行的主要机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谈谈你对中华民国的成立“是政治制度的一大跃进”的理解。

(3)材料三中的中国“特殊的民主方式”在制度上有何具体表现?综合上述材料,你对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有何认识?

7 . 阅读下列中外历史上法制建设的相关材料:
材料一:“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法者,王之本也。”
——《韩非子》
材料二:“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
材料三:“人何以尊于禽兽!人有法律,而禽兽无之也” ……“立法权如果操于一人,必立有利于一人的专制之法;立法权如果操于众人,则所立之法必然是有利于众人的民主之律……”“法者,天下之公器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四:“法制”就是法律制度……而“法治”即法的统治(Rule of Law),法律至上,标志着民主政治……“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1)材料一中的“法”的职能与材料二“法”的职能有什么区别?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你认为“罗马法”在近代世界“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的原因有哪些?
(2)材料三、四有哪些共同观点?材料四中的“法治”与材料一中的“法治”有何本质区别?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启超为什么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
(4)举出中国现代史的史实论证材料四中“民治”这一观点,指出20世纪末中国提出的“民治”目标,并结合上述材料谈谈自己对“法治”的认识。
2016-11-18更新 | 7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浙江省宁波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