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一届人大与五四宪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日记作为记录当事人生活经历的一种史料,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下面是一段日记:“今天是选举大会,张健、红旗、林阳都来了,大家围着红旗的新车子,议论纷纷……节日的标语到处张挂着,这是一个大喜日子,人民要选自己的代表。”(1953年11月26日)由此可以看出,这一时期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B.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
C.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D.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票证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实物史料。下图所示为1954年山东胶县(今胶州市)一位二十岁女性选民的选民证。该文物可印证当时(     

A.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的初创B.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完善
C.人民当家作主得到法律保障D.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得以确立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自国家出现以来,中国历代都制定不同的政治制度来实现社会治理

记述出处
史料1武帝雄才大略,即位之初,……始分藩国,而子弟毕侯矣。……征匈奴四十馀,匈奴远遁,日以削弱。宁欣《古代历史史料汇编》
史料2太宗曰:“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司马光《资治通鉴》192
史料3(太祖)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朱熹《朱子语类》
史料4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随者,……无论宦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赵翼《檐曝杂记》

材料二   国学大师钱穆说,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然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沟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要实现中国的民主化,我们首先要认识和了解祖宗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智慧。在此基础上,再去认识西方的政治制度,将适合中国国情的部分移植过来。


(1)根据材料一,概括材料所述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并援引材料中史料信息加以说明。
(2)结合近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历程,谈谈你对材料二观点的理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如表是1954年3月至8月关于“五四”宪法草案征求意见数统计表,这说明“五四”宪法的制定(        
征询意见对象范围参与讨论人数修改意见条数
全国政协委员500多人3900多条
各大行政区、各省、市、自治区及解放军8000余人5900多条
全民1.5亿人118万条
A.构建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B.彰显了民主协商的政治价值理念
C.激发了广大民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热情D.标志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请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主要朝代丞相(宰相、副相)人数统计

6位
西汉47位
182位
两宋121位
4位

——整理自《中国历代宰相大全》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唐宰相急剧增加、明代急剧减少的制度因素。并分析其变化体现的中国古代政治发展趋势。

材料二   第四十四条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第四十三条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

第四十五条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选自《近代史史料汇编》

(2)写出材料二文献的名称及其制定机构。材料二反映了何种政治制度?有何进步意义?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在哪一次会议上通过的?该宪法体现了哪两大原则?

2018-12-02更新 | 111次组卷 | 2卷引用:【校级联考】浙江省杭州地区六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6 . 在制定第一部宪法的过程中,中共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分层次的讨论方式:精英讨论和大众讨论;文字改革中,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知识分子进行了平等充分的协商,甚至改变自己拼音文字的价值偏好,采取汉语拼音方案。这些立体式协商民主模式
A.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起点B.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本质
C.是中国协商民主的开端D.使新中国政权组织原则得以确立
2020-01-01更新 | 530次组卷 | 33卷引用:广西桂林市第十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文)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什么是现代国家?近代以来,人们根据源于西方的各种观念,或将建立单一民族国家作为现代国家的标志,或将建立联邦制、地方自治制度作为现代国家的标志,或将建立普选制议会制、两党制多党制作为现代国家的标志。这些理解虽然侧重点不同,但基本上都是从政体即政治运作方式来认识现代国家的。

——摘编自(英)克里斯·皮尔森《论现代国家》

材料二 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型是面对19世纪中叶的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巨大冲击而仓促开始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于何谓现代、怎样转型这些根本性问题,我们一直没弄清楚。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前,中国人民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奋斗,但现代化成效依然有限。中华文明走向现代的伟大转型,是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方才真正路上征程的。

——据高德步《中国价值》等


(1)根据材料一的标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美国是如何成为一个“现代国家”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型在1840—1949年成效有限的原因,指出1949年以来中华文明在实现现代转型方面的具体表现。
2018-12-02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江西省赣州市五校协作体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近代以来美国为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家机构组织原则采用三权分立,而新中国成立创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却规定实行议行合一。这主要由于
A.人民在国体中的地位不尽相同B.国情及文化和价值理念的不同
C.不同阶级革命的结果必然不同D.经济基础要与上层建筑相适应
2018-10-25更新 | 2974次组卷 | 29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三箭分校2019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题
9 . 民主是人类社会政治发展的普遍追求,但并不存在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民主价值和民主形式。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处于不同时代的两个特定社会之间,在时间关系方面,如西方社会和希腊社会,我们却观察到了连续的特征,我们可以将这种连续关系喻为“血缘”关系。

——(英)汤因比《历史研究》

材料三   目前中国正在进行当代最伟大的社会实践,……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而不是抽象地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

——2008年2月7日德国《新德意志报》


(1)对比上图,指出梭伦改革前后雅典国家政权组织发生的最明显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影响。
(2)据材料二可知,在民主政治方面,近代西方社会与古代希腊社会存在着明显的连续的“血缘”关系。试结合所学知识,举例加以说明。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新中国“特殊的民主”的突出表现。(要求:结合具体的制度分析其特殊性)
10 . 国家实力有两种,一种是硬实力,指国家的经济、军事等实力;另一种是软实力,指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实力。现代社会看重软实力的竞争。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学者认为,隋唐时期,日本从中国学习了几个文化要素,使得日本的历史完成了一个飞跃,这几个文化要素就是汉字、儒学、官制和大乘佛教。
——孟宪实《传统文化:中国文化软实力之源》
材料二:中国的传统文化自汉以来,是以儒学为中心的文化架构,一直被我们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但是到了晚清出现千年未有之文化危机……从晚清开始,中国社会就是一个不断重建文化自信心的过程,这种文化自信心的建设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                                                                        ——廖保平《铁屋里的大国突围》
材料三:公民社会是独立于政府之外的力量。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认为,当今美国的软实力主要依靠的是公民社会而不是政府,中国则倾向于依靠政府政策和公共外交手段来影响中国软实力。
——约瑟夫•奈著《权力的未来》
(1)试以唐宋的史实为例,从文化价值、社会制度等角度概括古代中国软实力的表现。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史实说明近代中国社会是如何从物质方面、制度方面、精神方面来“重建文化自信心的”。
(3)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在政府主导下为提升国家软实力所作的努力有哪些?
(4)有人认为,美国开国元勋奠定了美国发展软实力的基础,请从价值观念和体制构建两个方面说明这一观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