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8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如图为1776年英国漫画家

托马斯·科利创作的一幅时事漫画《女战士》,画面中的两位女性,正发生激烈争执。贵妇蛮横地对少女说:“我必须迫使你服从,你这个造反的荡妇!”(“I’llforce you to obedience,you rebelliousslut!”)少女也不甘示弱:“母亲,自由,只要我活着,我就要永恒的自由!”。

(Liberty,liberty forever,mother,while I exist)画面左下方的后牌下,写有“为了服从”(For obedience)的字样……画面右下方的盾牌上是一只公鸡,法国素有“高卢雄鸡”之称……盾牌下的配文是“为了自由”(For liberty)。

——摘自吴广伦《老漫画中的美国史》

材料二   美国崛起进程:

时间事件
1787制定、颁布《联邦宪法》
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扩展到北美
1823发表《门罗宣言》
1861南北战争爆发
1869中央太平洋铁路建成通车
1898对西班牙发动战争,美国胜利

——摘自唐晋《大国崛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女战士”赢得永恒自由的有利因素及其文化影响。
(2)从以上表格中任选两个事件,说明其在美国崛起过程中所起作用,综合材料一、二、分析美国崛起的启示。
2024-06-03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义乌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图所示是18—19世纪英国煤炭产量的发展变化。

据此可知(       
①英国煤炭自然资源丰富       ②产业发展推动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③工厂制提高了生产效率       ④工业革命改变了原有的能源结构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④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世界第一部工厂法

材料:1802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一部保护童工的法律——《学徒健康与道德法案》,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工厂法》,同时也是最早的劳动立法之一。该法案规定,车间的墙壁与天花板每年要用石灰粉刷两次,并保持通风,以防止疾病与细菌;学徒应有两套衣服以供换洗;学徒应按性别分开居住。每天的工作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晚九点到早六点工厂不得开工。在学徒的前四年,应受到包括读、写和计算在内的基础教育,学习时间应包括在规定的劳动时间之内。同时,由教区治安法官任命的工厂视察员,负责监督法令实施。在实践中这部法令的部分规定并没有得到贯彻。

——摘编自徐琪新《英国济贫制度变迁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19世纪英国的《学徒健康与道德法案》。
2024-06-02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沧县中学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德意志,铁路建设被作为国家建设而受到推动。1839年,萨克森政府利用英国的技术、人员及机车,修建了德意志第一条主干铁路,将莱比锡与德累斯顿相连。这条铁路全线开通之后,德意志陷入铁路狂热中,各地的铁路都在扩展。铁路推动了跨国贸易,迫使各邦国降低直至统一关税,使得国界几乎成为多余。到了1871年,各自拥有边境和关税的39个德意志邦国,被铁路紧紧连接在一起。铁路尚未出现时,德国90%的铁矿都使用木炭进行熔炼;到19世纪50年代,鲁尔建成了使用焦炭的熔炉,如果没有铁路提供廉价的运输,这在经济上根本行不通。伴随着铁路的陆续建成,德国的煤炭产量翻了十余倍,温泉小镇巴登巴登因之成为繁荣的旅游胜地。鉴于铁路在普法战争和普奥战争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德意志首相通过立法机关颁布法律,赋予帝国强制性收购私人铁路公司的权利,以最大限度发挥帝国军事机器的潜力。

——摘编自[英]克里斯蒂安·沃尔玛尔《铁路改变世界》

(1)根据材料,概括德意志铁路建设的基本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兴起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铁路建设对德意志的影响。
2024-06-01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南通市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851年,美国人列察克·梅里瑟·胜家发明了被誉为“改变人类生活的四大发明之一”的缝纫机。同年,美国胜家缝纫机公司(Singer SewingCo.简称“胜家公司”)成立。

美国胜家缝纫机公司发展历程

1867胜家公司在英国设立分厂,并陆续在欧洲大陆建立了诸多分、子公司,是美国第一家在全球同时生产和大量销售同一种产品的跨国公司
19世纪晚期胜家公司制成世界第一台电动缝纫机,销量达135万台,基本形成一个专门从事分销及业务推广的网络
20世纪60年代胜家形成了遍布全球的3万多家专卖店和经销点的强大销售网络,并成功转向多元化经营。这其中包括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和以后的航天飞机计划
1994胜家公司投资2000万美元,在中国上海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上海胜家缝纫机有限公司
2005胜家最先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由个人电脑控制操作的FUTURACE-200缝纫机,兼具多功能缝纫和电脑绣花,成为时装设计最理想的工具之一

——摘编自任永菊《跨国公司与对外直接投资》等

综合以上材料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4-05-30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盐城市高三5月考前指导历史试卷
6 . 1851年,英国仅用9个月建成水晶宫。水晶宫的建造使用了3300根铁柱、2300条铁梁和84000平方米的玻璃,所有的建筑构件都是在英国各地预先制成的,然后运输到伦敦用机械方式组装在一起。这体现了(     
A.工业资产阶级追求富足的生活B.知识和技术的全球化
C.英国确立了“世界工厂”地位D.工业化大生产的成果
2024-05-30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青岛市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7 . 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城市学院兴起,绝大多数城市学院都偏重工科和科学领域,而且大多成为城市的工业研究中心。如约克郡学院很早开设了民用工程学、机械工程学、矿业学、纺织工业学、印染化学、皮革制造和农业学。这反映出(       
A.工业资产阶级垄断了教育B.对人自身发展的关注
C.工业革命推动教育世俗化D.西方民族主义的勃兴
8 . 【工业革命的影响】。

材料一   从18世纪80年代到以后的三代人里,一场史无前例的、意义深远的革命在整个英格兰展开。“从那时起,世界不再是以前的世界了。”的确,英国工业革命标志着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一个新时代的伊始。工业革命首先使英国从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社会,为其资本主义现代化奠定了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使之一跃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强国、殖民帝国和世界金融中心。更为重要的是,英国工业革命拉开了整个世界向工业化社会转变的“现代化”帷幕,并向整个世界展示了“现代化”的一种初级发展模式。

——杨杰《三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工业革命对环境的影响》

材料二   恩格斯认为,工业革命导致的社会变迁是这一时期的英国出现道德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工业革命之前,虽然英国工人的生活和思想“闭关自守,与世隔绝,没有精神活动”,但是,“他们都是‘值得尊敬的人’……过着道德的生活”。然而,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美好的旧时代的习俗和关系已被消灭得最彻底”,在传统道德失去效用的时候,新的道德规范并未确立,而且不同的道德规范同时并存,甚至相互冲突。工业革命造就的两大阶级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人”,“工人比起资产阶级来,说的是另一种习惯语,有另一套思想和观念,另一套习俗和道德原则,另一种宗教和政治”。在这种状况下,人们在道德规范上无所适从,缺少了道德规范的制约,就会出现道德失范的问题。

——姜德福《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道德问题——读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如何理解材料一中的“从那时起,世界不再是以前的世界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带来道德问题的原因,以及这对我们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启示。
2024-05-30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高考冲刺模拟1历史试卷(湖北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道德情操论》是亚当·斯密的第一部著作,首次出版于17594月,其后经过五次修改。1790年出版了第六版,在这版中亚当·斯密对早期版本的内容进行了一些重大修改。他加入了初版中所没有的“论由钦佩富人和大人物,轻视或怠慢穷人和小人物的这种倾向所引起的道德情操的败坏”这一章,并且将其放在阐述同情共感基本原理的第一卷。他还新撰写了“论德性的品质”作为全新的第六卷,在其中亚当·斯密这样写道:“为了获得这种令人羡慕的境遇,追求财产的人们时常放弃通往美德的道路,不幸的是,通往美德的道路和通往财产的道路二者的方向有时截然相反。”亚当·斯密从“对富人和成功者的钦佩的倾向”中寻求道德情感腐败的原因,致力于从社会精英阶层的道德建设中寻求抑制商业社会道德情感腐败的出路。学术界公认,这是第六版的最大特色。

在《道德情操论》初版中,亚当·斯密对自然自由体系抱有强烈信念,他认为个体私利的、自然分工合作的自由经济活动会自然有利全社会的发展;而晚年亚当·斯密则对此心存疑虑。在隔了30余年之后,他改变了自己的财富观以及对财富所具有的积极社会功能的正面评价。——据罗卫东《亚当·斯密晚年对自由放任思想的反思

——基于〈道德情操论〉版本的考察》等整理

(1)根据材料,指出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第六版与第一版相比的变化,并对其进行解释。
(2)要解决英国当时面临的这些问题,你认为晚年亚当·斯密的“出路”能否走得通?说明你的理由。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西式建筑在中国出现,多集中于澳门,主要由传教士和殖民商人修建。18世纪,由传教士郎世宁、王致诚设计,中国工匠精心修建的圆明园分园——长春园的欧式宫殿,是中西建筑文化交流的光辉典范。鸦片战争后,西式建筑作为工业文明的体现,开始大量传入中国,给国人巨大的思想冲击,如康有为见识了香港西式建筑林立、街路整齐后,认为西人治国有方,进而摒弃了“西人为古之夷狄”的看法。20世纪上半叶、西式.建筑规模进一步扩大,如上海国际饭店高达24层。另外,资政院、教堂、医院等建筑也一改中国传统建筑.“城高池深”的特点,体现了某些近代社会的气息。

——摘编自田毅鹏《西式建筑进入中国的沧桑往事》

材料二   早在秦汉时期,西方就通过陆路交通,从中国瓷器、漆器等商品上的建筑、风景图案信息来猜想推测中国园林。16世纪末开始,来华传教士的著作中对中国园林的记录让西方全新认知了中国园林,如《张诚日记》认为中国屋宇、花园的美在于布置得宜和对自然的模仿。18世纪,传教士马国贤、王致诚分别将《避暑山庄图咏》《圆明园图咏》传到西方,让西方对中国园林的了解进入到图像时代。受中国园林艺术影响,英国率先在西方兴建了以自然主义和浪漫主义为特征的自然风景园。

——摘编自李晓丹《17—18世纪中西建筑文化交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鸦片战争后西式建筑大量传入中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式建筑风格东渐和中国园林艺术西传的不同。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西建筑文化交流的历史启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