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5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下列《1754﹣1845年英国全国和兰开夏地区结婚青年男性识字率变化图》,对此论述正确的是(     

A.英国及兰开夏地区的识字率一直呈上升趋势
B.兰开夏地区的教育普及率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C.当时教育文化的普及催生了近代科技的诞生
D.工业革命的开展提升了整体民众的文化水平
2023-05-28更新 | 772次组卷 | 9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世纪中期以后,欧美国家比较富有的男子的典型服装是西装外套、马甲,黑色、灰色或深蓝色的裤子,系深色领带或领结,穿浅色衬衣。而当时工人或农民多穿着结实又不妨碍工作的服装,如牛仔裤等。到了20世纪,西装逐渐成为工人、农民的日常服装,同时,牛仔裤等也成为不同阶层的人们都喜欢穿着的服装。这一变化表明欧美国家(       

A.工人社会地位得到提高B.贫富分化问题逐渐缓和
C.休闲实用成为服饰潮流D.社会政治经济得到发展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英国文学旅游兴起并成为一门产业。民众仿效16世纪以来贵族“欧陆游学”传统,参观英国知名作家的出生地、故居和墓地,探访文学作品中描述之地,以求“更深刻地理解熟悉的文本”。

地处偏僻的斯特拉特福,因是莎士比亚出生地而成为旅游胜地。1847年出版的《英国最杰出诗人的故居和常去之处》配以版画介绍英国作家故居,深受读者欢迎。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有乔叟、斯宾塞等众多作家的墓碑或纪念碑,备受游客青睐。人们还将文学作品视为“旅游指南”,前往伦敦、罗切斯特等地,与作品中的人物“邂逅”,“跟随哈代想象出来的人物的活动轨迹游览他们的故土”,领略司各特作品中描述的苏格兰高地风光,寻找历史记忆。“莎士比亚之乡”“哈代之乡”“司各特之乡”等英国文学之乡成为一道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

——摘编自(法)马克布瓦耶《1621世纪西方旅游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文学旅游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英国文学旅游的影响。
4 . 乔纳森·布朗在《英格兰农业:1870-1947年农场调查》中列举了1871-1875年间至1894--1898年间各种主要农产品价格的下降幅度:小麦51%,羊毛50%,土豆39%,荞麦39%,燕麦38%,猪肉33%,牛肉29%,黄油25%,羊肉25%,这一时期的英格兰农产品价格下降主要得益于(     
A.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B.城市的消费需求增大
C.农产品进口数量增加D.殖民地农业发展迅速
2023-02-08更新 | 778次组卷 | 8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5 . 19世纪的伦敦共爆发过四次大型的霍乱。某学者注意到,由某几家水务公司供水的地区的死亡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他在1849年发表的一篇关于霍乱传播模式的文章中提出了水传播疾病的理论。由此可见,19世纪伦敦霍乱的流行(     
A.导致伦敦的城市人口急剧下降B.促进了传染病研究的跨区域合作
C.凸显了城市化急速发展的恶果D.是实现工业化必然要付出的代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863年,英格兰足球协会建立,越来越多的男性群体特别是工人阶层开始关注足球。城市交通的改善特别是蒸汽火车的出现,使这项运动得以推广和普及。由此可见,足球运动的发展(     
A.有助于缓和社会矛盾B.得益于工业社会到来
C.离不开交通领域变革D.推动了英国社会转型
2023-01-15更新 | 737次组卷 | 10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写道:“工人家庭不分男女老幼地挤在一起,在这些家庭中有四分之三只有一个房间。”《泰晤士报》群众来信中写道:“我们生活在肮脏的地方。我们没有私人厕所,没有垃圾箱,没有排水沟……”这反映当时(     
A.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B.工业革命造成了贫富分化
C.工业建设不受政府重视D.英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
8 . 曼彻斯特的棉织工厂里,空气中经常弥漫着混杂机油的棉尘……为了开夜工,要用大量的蜡烛,但是几乎完全没有通风设备。因此,在工厂里经常能够闻到人身上发出的汗臭味,以及机油、棉尘,还有夜晚蜡烛发出的恶浊气味。这可用来说明(     
A.工业生产的社会环境较为恶劣B.工业资产阶级缺乏人文关怀
C.受自然条件限制电力供应不足D.不断开拓国内市场成为必然
9 . 读如表。下列各项中对19世纪出国契约华工人数变化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有( )
1801—1875年出国契约华工人数估算表(部分)单位:人   
国家/地区1801—1850年1851—1875年
共计人数年均人数共计人数年均人数
美洲60000120053500021000
美国180003601600006400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10000200600002400
①清政府被迫允许列强招募华工出国
②澳大利亚发现金矿,采矿业迅速发展
③欧洲人入侵和传染病的流行造成美洲和大洋洲原住民锐减
④英美等国陆续颁布禁止奴隶贸易的法令,黑奴贸易受到限制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3-04-09更新 | 672次组卷 | 10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8世纪中期,英国普通人很难买得起钟表。19世纪初,因大规模生产,钟表从“奢侈型”转向“实用型”。工人生活稍有改善会优先买表,兰开斯特织工大都有表,曼彻斯特工人也须臾离不开表。工人生计不好时,还可以将表卖掉或典当。由此可知,工业革命时期(       
A.钟表制造业成为英国的新兴行业B.钟表规范了生产生活的时间秩序
C.钟表是工人经济地位提高的标志D.钟表具有较高的保值和升值功能
2024-01-20更新 | 611次组卷 | 15卷引用:2024年1月甘肃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