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7 道试题
1 . 1933年8月14日,苏联杂志《为了工业化》写道:“美国的商业和科学与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相结合,在三、四年内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效果……”。下面对“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理解正确的是(            
A.制定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推行义务交售制
C.实行新经济政策D.实施经济建设五年计划
2 . 1990年,苏联这个“社会主义”大国已经落到了满世界乞讨购粮款的地步。按戈尔巴乔夫的说法:“苏维埃事业失败在于奋斗几十年后才发现,我们仅仅是一个拥有很多原子弹的第三世界国家。”这主要揭示出苏联
A.经济结构的严重畸形
B.国防建设的显著成效
C.世界大国的崇高地位
D.重工业建设高度发达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所看到的一切儿童团营地,小孩子都是漂亮的,营养很好(每天五餐),照料很好,可说是受优待的;他们都是快乐的。傍晚,工作做完后,就聚集在"文化公园",……他们来这里锻炼身体,休息,娱乐或学习(因为这里也有教室、讲演厅、电影、图书馆等等)。到处都悬挂着斯大林的头像,人人嘴上都挂着他的名字,每一个人的讲话中都无可遗漏地颂扬他。在他们看来,在苏联以外尽是黑夜。除了几个无耻的资本家,一切的人都是在黑暗中挣扎的。需要量是那么大,顾客是那么多,以致以后好久仍将是求过于供,而且超过很多。人们仍没有满足需求。

——摘编自(法)安德烈•纪德《从苏联归来》(1937年)

材料二   娱乐和运动商品的销售额从1929年的5亿美元,下降到了1933年的2.5亿美元。简单的家庭游戏一拼图、跳棋、国际象棋、掷套圈一却大受欢迎,这期间美国集邮者的数量从约200万人增加到900万人。桥牌也颇有进展。在郊区,人们待在家里,促进了羽毛球、乒乓球和户外晚餐的复兴,刺激了木工、机械、养鸽子等业余爱好。

数百万人专心致志地收听时事评论员关于慕尼黑危机、德国入侵波兰和法国陷落的观点。1932年——1939年间,通过收音机传送的消息量几乎翻了一倍。

在大萧条即将到来时,20个成年人中约有19个人是报纸的读者……1933年,美国图书馆协会估计,自1929年以来新增的借书人数为200万——300万。顾客偶尔会对图书管理员说:“要不是因为有图书馆,我没准早就疯掉了,或者自杀了。”

——摘自(美)狄克逊•韦克特《大萧条时代:1929——1941》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20世纪30年代苏联与美国社会生活状况的差异。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对20世纪30年代苏联与美国社会生活的特点做出简要评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苏联的第二个五年计划规定:“1933—1937年间,轻工业生产的增长率将由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13.2%提高到18.5%,同一时期重工业生产的增长率则由40.1%降低为14.5%。”这说明当时的苏联
A.重视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
B.应对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冲击
C.意识到了斯大林模式弊端
D.改变了工业比例失调的状况
5 . 1932年大约有2万西方技术人员在苏联工作,“一五”计划期间,苏联建成的3个大型钢铁厂都是美国人和德国人帮助建造的。斯大林拖拉机厂的设备全部来自美国并工由美国的工厂联合建造、拆装再组装。这表明苏联
A.试图调整斯大林模式
B.抓住了经济建设的机遇
C.直接运用了工业革命的成果
D.经济建设严重缺乏技术人才
2018-07-12更新 | 533次组卷 | 16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1931年美国工人很羡慕苏联工人,而20世纪60年代以后苏联工人反过来羡慕美国工人。他们各自羡慕对方的原因是
A.苏联工人的自由快乐,美国工人的民主平等
B.苏联工人生活富足,美国工人生活水平高
C.苏联工人不用担心失业,美国工人生活水平高
D.苏联工人当家作主,美国工人的民主平等

7 . 人人都有梦想,但梦想因人因时而不同。实现工业化就曾是许多人的梦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法美能够率先开始工业化,主要原因是从它们的传统社会内部自发地产生了推动工业化的因素,形成了内生型的自由主义工业化模式。现代私有制与充分自由化的市场为经济增长开辟了广阔天地,但是现代经济生活的自由放任带来日益严重的社会失控,便形成了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基本结构性矛盾。这一矛盾导致本世纪初巨大的摆动即资本主义大危机,给所有国家都带来了强烈的影响……推动了对“古典”发展模式的修正。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   张之洞在1893年9月建成汉阳铁厂。铁厂东西约2000米,南北约500米,占地约一平方公里,16个烟囱直插云天。一位外国人对当时汉阳铁厂的描述是:“烟囱凸起,矗立云霄”“化铁炉之雄杰,辗轨机之森严,汽声隆隆,锤声丁丁,触于眼帘、轰于耳鼓者,是为二十世纪中国之雄厂耶!”

—据《百度百科》改编

材料三   斯大林模式的新型现代化途径是,在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大国,以苏维埃政权为杠杆,采用非常手段从本国农业积累工业化资金,用行政办法对资源、劳动力进行重新配置,采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式快速地推进现代化。

—米艳《试论斯大林模式:落后国家现代化的一种途径》

材料四   英国彼得·诺兰说:“我认为对于任何经济,尤其是对中国这样的一个非常贫穷的面临许多问题的经济来说,这是一个明智合理的策略……我一直深信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以及70年代后半期之后,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复兴之路》

(1)据材料一指出西方工业化的产生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美能够率先完成工业化的原因。20世纪30年代西方国家修正“古典”发展模式的标志性事件和方式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的背景。一根小小的烟囱折射的是人们对工业化的态度。请以张之洞同时代人和我们当代人的视角各用一句话评价材料中的直插云天的“烟囱”。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工业化的主要特点和影响。

(4)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53—1957年间以及1978年,中国为发展经济而采取的政策措施。

2018-07-05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学者钱乘旦认为,“现代化”是一个中性概念……现代化的执行方式可以姓“资”,也可以姓“社”,甚至出现更复杂的属性。下列不能体现“现代化复杂属性”的是
A.苏俄新经济政策
B.苏联斯大林模式
C.美国罗斯福新政
D.中国的改革开放
2018-06-07更新 | 153次组卷 | 17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苏联国民生产总值(GNP)在1928年至1952年间增加了3.5倍,这一发展速度超过了同一时期其它任何国家。苏联在全球工业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从1921年的1.5%增长到了1939年的10%。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新经济政策活跃了市场经济和自由贸易
B.斯大林体制利于集中人力物力发展生产
C.集体农庄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工业化方针提出使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
10 . 1930年3月,苏联农业集体化比例由1929年12月的20%猛增到58%,苏共中央对此现象进行了批评,随后集体农庄数量开始减少,1000万户农民退出农庄。据此可知
A.苏共部分修正农业集体化进程
B.苏联农业公有化方向发生变化
C.世界性危机影响苏联农业政策
D.苏联的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启动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