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7 道试题
1 . 二战后现代化发展模式殊途同归。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1945年之后,在理论上存在着两个相反的典型社会形态。其中一端最好的体现者是苏联,所有的资本都由国家拥有,按照需要提供给管理者和工人,所有的生产和交换都由公共权力机构预先制定计划。在苏联式社会主义中,政府的角色是无所不包的。另一端是由美国来代表的,这种体制之下经济交换通过市场机制进行,资本由私人所有,而私人所有者自己来选择投资渠道并决定工作机会的提供。
在实践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体制都不是纯粹的,即使在资本主义国家,混合经济也是通则,只不过政府干预的程度有所不同。苏联体制的主要缺陷是政治和经济自由的缺乏,以及对个体主动性的抑制;美国体制的主要缺陷则是其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以及劳动者个人的经济安全面对着的威胁。在“二战”后的年代里,美国人力图纠正其缺乏经济安全的问题,其努力之巨,远远超过苏联人在纠正其缺乏自由的问题上所付出的努力。
——摘编自R·R·帕尔默《世界现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分别指出二战后初期美苏的经济体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苏任意一国经济体制的利弊。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述20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在经济领域进行了哪些调整?为改变材料所述现状,苏联作出了哪些努力?
(3)指出苏联模式对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有何影响?
2 . 某学者把苏联(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政策看作三个实验,依次是“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其中“回归理想的实验”应指(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赫鲁晓夫改革D.斯大林模式
3 . “农民们宁愿在自己私人的土地上辛勤劳作,而不是政府为集体农庄生产的农产品制定的低价格出售他们的任何商品。因此,私人土地虽然只占总耕地面积的3%到5%,却生产了25%到30%的苏联农产品。”以上现象客观上反映了
A.余粮收集制的废除
B.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
C.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D.集体农庄自主权扩大
4 . 在向工业文明转型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是国家经济政策的重点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在他的著作《凯歌悲壮》里,把苏俄(联)的历史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和战后年代。他认为1921—1927年是苏俄(联)历史上的“退却年代”,20世纪3O年代是苏联历史上的“剥夺年代”。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   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的目的是使国家富强,在军事上和工业上自给自足。工业化,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是计划的核心。在没有外国贷款的情况下进行,农业部门成为重要的资金来源。集体化使大规模的农庄代替了以前的小块田地,这就使资本(机器.拖拉机等)应用于土地成为可能,有利于提高人均产量。集体化又使上级机关更容易通过管理手段来控制集体农庄的剩余产品。
——据(美)帕尔默.科尔顿《世界近现代史》
材料三 苏联的一枝独秀和它所采取的“计划”方式,引起了西方世界的极大兴趣。20世纪30年代,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美国的一名记者从苏联回国后告诉国人:“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一时之间,“计划”成为最时髦的名词。
——《大国崛起》解说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退却年代”的苏俄(联)在农业和工业上做出了哪些调整?
(2)从工业与农业关系的角度,评价斯大林时期形成的经济体制。
(3)材料三中西方人士为什么纷纷前往苏联取经?取经后最成功的事例是什么?这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有何重大影响?
2016-12-13更新 | 18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江西省南昌市第三中学高一下期期末历史试卷
5 . 1930年,斯大林说:“当我们已经不需要容许某种程度的私人贸易自由的时候,当这种容许只会产生坏结果的时候,当我们有可能通过自己的商业组织来调整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而不必依靠私人贸易及其私人流转,不必容许资本主义某种活跃的时候,我们就‘让新经济政策见鬼去’。”这表明斯大林的根本意图是(   
A.为实现国家工业化积累资金B.否定新经济政策的全部价值
C.排斥市场调节对经济的作用D.强调单一公有制和政府调控
6 . 苏联长期实行的经济模式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市场经济模式D.斯大林模式
7 . 林毅夫在《中国经济专题》中说:“……这种退社的自由一方面对努力干活的人来说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权利,另一方面对偷懒的人来说也是一种实质的威胁。……充分的退出权可以有效防止偷懒行为,从而达成生产者之间的一种‘协议’,在很大程度上实现集体生产的优势。”下列哪些史实严重违背了这一思想
①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
②1953年农业生产合作社
③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②④
8 . 英国学者霍布斯鲍姆指出:“虽然苏联经济的落后和低效、斯大林集体化和大规模镇压的残暴与无情也引人注目,但这些都不及苏联经济不受萧条影响的成就让人印象深刻……一时间模仿苏联五年计划之举纷纷出现。‘计划’和‘规划’成为政坛术语。”据此可知,该学者
A.肯定计划经济体制的完美无瑕
B.否认苏联经济存在的诸多问题
C.认识到斯大林体制的可取之处
D.坚信社会主义将取代资本主义
9 . 一位学者说,中国与苏联工业化道路的相似性不是偶然的,这主要是由于两国在建国初期某种相似性决定的。这种“相似性”主要表现在
A.都是社会主义国家B.都处在帝国主义包围之中
C.经济形势都是异常严峻D.都属于社会主义阵营
10 . 1928年初,斯大林视察西伯利亚农村后说,苏维埃制度不能长久建立在两种不同的基础上,即“联合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工业和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小农经济”。这种认识在实践中体现为:
A.提出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B.建立城乡市场交换关系
C.实行农业生产关系改造
D.加快重工业的发展速度
2016-12-12更新 | 2159次组卷 | 24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