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0 道试题
1 . “它在苏联的实行曾经创造过非凡的成就,见证了苏联的强大,但是也被后人诟病。”这里的“它”是指(     
A.苏联模式B.新经济政策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自由主义政策
2024-05-30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鸿德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60年,美国开始农业现代化。1862年,美国通过了三个有决定意义的农业和农业教育立法;政府用稳定资金和健全制度推动农业建设,30年间建设了数十项大型水利工程。20世纪初,美国实现了农业半机械化。20世纪前期,美国两次农业危机,政府投入重点转向控制农业生产、维持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了农业恢复发展。1940年,美国基本实现了农业机械化。1950年后,美国鼓励农用新技术,极力扩大农产品外销,农业水利化、良种化、化学化达到很高水平,在世界上最早实现农业现代化。

——摘编自《美国农业现代化历程》

材料二   1926年,斯大林指出没有工业发展苏联农业就无法发展,试图以美国模式改造苏联农业。1929年,苏联农业开始集体化。1933年,苏联拖拉机站和农场政治部门到村庄,在长期系统引入农机械和农业技术…到80年代初期苏联创造了一个工业投入、工人生产、科学家规划,各界广泛参与的庞大复杂的现代化农业系统。

——摘编自《苏联农业的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简析美国在世界最早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苏联农业现代化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各国农业现代化的认识。
2024-05-28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28年,苏联的工程师仅占工人总数的0.25%,且大都不掌握先进技术。为此,苏联增加工厂艺徒学校,发展各种职业讲习所,以培养熟练工人和初等技术人才。这一做法可用于说明当时苏联(     
A.延续了新经济政策B.探索经济发展道路
C.国民经济比例失调D.职业技术教育普及
2024-05-28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实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调研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图的宣传画诞生于(     

(图中俄文翻译:苏维埃——我的祖国 社会主义祖国在成长——钢产量飙升)
A.十月革命时期B.国内战争时期
C.工业化时期D.冷战时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图为1937年世界主要经济体工业总产值在世界工业中的占比图。其中,②代表的国家工业占比提升的主要原因是(       

A.新科技革命的推动B.世界经济联系的加强
C.罗斯福新政的实施D.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吴恩远在《再谈俄罗斯反思苏联历史、重评斯大林思潮》中认为应重新评价“斯大林模式”,肯定“斯大林模式”的历史价值,认同“斯大林模式”是那个时代苏联唯一可行的模式。对该观点理解正确的是,斯大林模式(       
A.便于苏联在冷战中处于优势
B.保障了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
C.有利苏联建立完整工业体系
D.符合当时苏联社会发展需求
2024-05-24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模拟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初,列宁推行市场化倾向明显的经济改革。政府允许农民在交纳粮食税后在市场上自由出售其余粮。国营企业则可根据市场和利润的要求来调节生产活动。中小型企业可以通过出租、出售、归还原主以促进私人经济的发展,同时吸引外资参与苏维埃政权主导下的经济建设,加强与世界的联系。此外,国家计划机构的许多职能转变为预测经济的发展,而非直接指导国营企业生产。

——摘编自任晓伟《列宁时期新经济政策的内在矛盾和苏联计划经济的确立》

材料二   1928年,苏联工业发展已经超过1913年沙俄帝国的水平,但与同期西方国家的差距过大。围绕推进工业化的任务,苏联政府开始实行“一五”计划,明确工业化战略的核心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足够的国防基础。国家通过一系列国有化法令,集中一切资金和资源,投入到国家最需要的工业部门。“一五”计划还注重经济增长速度,在苏联的亚洲地区新建工厂与工业城市,从美国和德国引进大量的工业装备、技术和管理方式,建立航空工业、装备制造业等新的工业部门。但轻工业品生产计划仅完成了80%,消费品生产投资下降,城市各类商品供应紧张,不得不再次实行商品配给制。

——摘编自《世界现代化历程·俄罗斯东欧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俄(联)进行经济改革的原因及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苏联的“一五”计划。
2024-05-24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十校联盟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47年,苏联决议在莫斯科建造多栋高层建筑,提出“(它们)应该与城市历史上的建筑艺术和未来的苏维埃宫的形象相协调”。1954年,建成后的莫斯科大学主楼、劳动模范公寓、重工业部大楼等“莫斯科七姐妹”构成了独特的城市景观。这些建筑(     

莫斯科大学主楼
A.反映了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B.体现重工业的优先地位
C.表明新型劳动关系已经建立D.具有鲜明的政治指向性
2024-05-23更新 | 382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文公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4月检测历史试题
9 . 成书于1933年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通过记叙保尔·柯察金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据此可知,该部小说(     
A.宣扬了社会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理想B.探索出革命文化宣传工作的全新形式
C.开创了苏联现代主义革命文学的先河D.描绘了苏联完成工业化后的美好画面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苏联经过约70年的发展,农业人口的比重由85%降低到了1985年的12%。而城市中形成了一个以技术和管理人员为主的中间阶层,包括知识分子、技术人员、熟练工人和办公室人员等。他们的公民意识、言论自由、法治意识等现代社会的价值理念形成。由此可知,苏联(     
A.计划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B.国民经济结构不平衡现象不断加剧
C.新技术革命推动了中间阶层的崛起D.社会结构变动引起价值理念的变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