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赫鲁晓夫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为了解决“斯大林模式”给苏联经济造成的困难,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到戈尔巴乔夫,都进行了经济改革。他们改革的共同点是(     
A.优先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B.调整所有制结构发展个体经济
C.发展重工业以进行军备竞赛D.力图解决计划经济造成的弊端
2023-01-19更新 | 759次组卷 | 98卷引用: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1953年苏共中央决定,改变集体农庄劳动报酬发放办法,由以前每年发放一次物质报酬改为按季度或者按月发放,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资。这一措施旨在
A.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别B.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C.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D.推动农民走集体化道路
2019-08-22更新 | 6494次组卷 | 100卷引用: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8-19高一下·江苏南通·期末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赫鲁晓夫上台后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下图是1953至1963年苏联与世界实际GDP平均增长率对比(%)。对该图信息解读符合实际的是
A.冲击斯大林模式,初期取得一定成效
B.承认市场管理体制,造成了经济混乱
C.强化部门管理体制,降低生产积极性
D.与美国军备竞赛,致使经济全面滑坡
4 . 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它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这里“跨进了新时代”的主要含义是
A.改变了农业水平落后的局面
B.改革在理论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C.促进了苏联重工业的发展
D.一定程度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2019-07-13更新 | 214次组卷 | 23卷引用:2014-2015学年山东济南第一中学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国家经济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以英、美为代表的“自由放任”模式和以苏联、中国为代表的“计划经济”模式,都可能使一个国家完成工业化,实现经济转型,但这两种模式走向极端和僵化后,也会造成严重弊病。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以英国和苏联为例,说明“自由放任”模式和“计划经济”模式产生的消极影响。
2.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起点,西方国家通过何种方式突破“自由放任”模式?这标志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为修正“计划经济”模式的弊端,苏、中两国先后进行了改革。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以失败而告终,原因何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从思想和实践上全面突破“计划经济”模式,其表现是什么?
4.美、中两国对各自经济发展模式成功突破的手段有何共同之处?纵观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过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6 . 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执政期间的共同点有
①改革都导致了苏联政治局势的失控
②改革在理论上没有突破
③都在工业和农业领域进行了改革
④改革中都提倡开垦荒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③④
2016-11-27更新 | 68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2014年山东济南一中高一下期期中质检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