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赫鲁晓夫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6 道试题
1 . 《赫鲁晓夫传》作者麦德维杰夫认为赫鲁晓夫的改革充满了局限。他认为随着赫鲁晓夫领导地位的确定,“个人专断”“唯意志论”也日益增长。这样的思想让他在改革之时“给了社会一点自由,但随即又自己拧紧了水龙头”。据此可知,赫鲁晓夫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A.延续了个人专断的作风B.完全继承了斯大林体制
C.政策前后摇摆不能坚持D.对体制的弊端认识不足
2 . 下图为1954-1963年苏联玉米种植面积和玉米产量统计图。由此可推知,赫鲁晓夫的玉米种植计划导致
A.经济结构失衡B.农业经济发展超越实际
C.经济发展停滞D.苏联改革失败最终解体
3 . 苏联1926年到1952年,城市人口增加了2倍;1940年到1952年,工业总产量增加了1.3倍,农业总产量只增加了10%。这表明赫鲁晓夫改革农业的客观背景是
A.农业发展无法适应苏联人口和经济的发展
B.赫鲁晓夫比斯大林更关注农业发展
C.农业是苏联经济中最有增长潜力的部分
D.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治领导地位
2021-09-24更新 | 15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模块二-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4 . 赫鲁晓夫执政后,从1956年起,改变了过去集体农庄只能在年终发放报酬的办法,改为每月发给农民一定的款项。从1957年起,农庄开始逐步取消实物报酬的形式并推行货币形式的报酬,到1960年,货币在苏联农庄庄员报酬中的比重已提高到62%。这说明改革
A.注入了某些市场经济成分B.建立起了计划经济体制
C.改变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D.打破了斯大林模式束缚
5 . 1951~1955年,苏联肉类的年平均产量为570万吨;1961~1965年,年平均产量达到930万吨,增长60%以上;在同一时期,奶类年平均产量由3790万吨变为6470万吨,增加70%以上;1955年的农庄庄员平均月收入为25卢布,1965年达到51.3卢布。这一现象表明苏联
A.农业改革取得一定成效B.集体化运动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C.新经济提高了农业产量D.经济模式的突破改变农业落后局面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53-1960年中国和苏联粮食总产量比较表
年份中国粮食总产量(百万吨)苏联粮食总产量(百万吨)
1953年166.8382.5
1954年169.5285.6
1955年183.94106.8
1956年192.75127.6
1957年195.05105.0
1958年197.65141.2
1959年169.68124.7
1960年143.85133.2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年鉴(1953-1964)》和樊充、王金存《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七十年》
根据上表及所学知识,任选其中一个阶段,比较中国和苏联的粮食总产量情况并分析其原因。(要求:提取信息准确,分析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7 . 以下是建国初中央一份重要文件的部分内容摘录。促成该文件出台的背景是
A.“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实施B.“向科学进军”口号的提出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正式实行D.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发表了“秘密报告”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赫鲁晓夫时期为解决住房问题,在其倡导下全国各地建造了一大批采取统一工业化建造的“赫鲁晓夫楼(低成本、压缩空间)”。一位美国官员称“苏联想发明世界上唯一的大规模廉价住宅模式,他们所做的一切让人吃惊”。这反映出当时的苏联
A.工业化规模居于世界首位B.用计划方式解决了住宅短缺
C.工业化忽视了人民生活水平D.建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
9 . 这说明,当时苏联
时间1953年1954年1955年
农业投资占国家总投资比重(%)15.519.623.5

A.农业基础比较薄弱B.改革重心转向农业
C.人民生活水平提高D.重视发展农业经济
10 . 苏联(俄)七十余年的历史进程中,粮食政策经历了几次大规模的调整(如图所示)这些政策
A.大大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B.是苏联(俄)发展历程的历史见证
C.以牺牲农民切身利益为代价D.是计划经济体制推行的具体表现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