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戈尔巴乔夫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欧国家更名简表

原名新名更名时间
匈牙利人民共和国匈牙利共和国198910
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罗马尼亚198912
波兰人民共和国波兰共和国198912
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19904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意志联邦共和国199010
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保加利亚共和国199011
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阿尔巴尼亚共和国19914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19924

——根据施平《东欧诸国更改国名》整理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引发了一场令世人震惊的“政治大地震”。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极短的时间内土崩瓦解,结束了二战以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霸的两极格局,使世界社会主义事业遭到了重创,严重地削弱了世界社会主义的力量,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苏东剧变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大事,是社会主义发展的转折点,使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对世界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吕健刘萍《苏东剧变对世界社会主义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东欧剧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东剧变的影响。
(3)综合以上材料,如何正确认识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2 . 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
(1)斯大林逝世后,以____为首的苏联新领导人试图对旧体制进行改革,主要内容包括:平反冤假错案,____,改革____;加大农业投入、将____;改革____等等。这些改革注入____,取得了一些成效。1956年,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所作的《关于个人迷信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打破了____,但没有对____作出全面科学的分析,造成严重的后遗症。
(2)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在工业领域推行____改革,扩大____,利用奖金等经济杠杆促进企业改善管理、提高效益。但改革只是对传统体制的修修补补,效果有限。
(3)1985年,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开始进行经济改革,承认____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但是,在经济改革成效甚微的情况下,戈尔巴乔夫却骤然把改革重点转向政治领域,取消____,放弃____,实行____,在意识形态上抛弃____,放任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____。1991年12月26日,苏联解体。
2023-07-09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20·纲要下册第20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苏联流传着一则笑话,这则笑话把苏联比作一列因铁轨已到尽头,无法继续前进的火车。每个领导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处理这场危机:“斯大林下令把司机和列车员枪决;赫鲁晓夫则为他们平反;勃列日涅夫把窗帘拉上并命令左右摇动列车,造成列车正在运行的假象;戈尔巴乔夫则拉开窗帘,把身子探出窗外大声喊道:‘前面没有铁轨了,前面没有铁轨了!'最后,戈尔巴乔夫决定把火车拆了,到有铁轨的地方再拼装起来。”戈尔巴乔夫“把火车拆了”主要是指(     
A.扩大企业自主权,利用奖金等经济杠杆B.平反冤假错案,强调集体领导
C.取消苏共领导地位,放弃社会主义制度D.实行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体制
4 . 1983年美国里根总统提出“星球大战”计划,苏联被迫投入军备竞赛。美国又鼓动沙特增产石油,导致1985至1988年世界油价爆跌,苏联石油美元和军火贸易的外汇收入锐减,苏联经济出现负增长。美国的这些举措成功拖垮苏联,主要是因为苏联(     
A.经济结构畸形B.经济改革停滞C.综合国力下降D.争霸战略失误
2023-05-08更新 | 768次组卷 | 3卷引用:纲要下第20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为苏联1965—1989年原油年产量和年消费量。据此可知(     
A.苏联经济发展趋缓B.世界经济危机逐步加深
C.国际油价起伏动荡D.计划经济弊端开始显露
6 . 1986年,戈尔巴乔夫提出了新的经济政策,把资金重点投向提供新技术设备的机械制造部门,用这些新的设备来扩大生产以加速经济增长,并大幅度提高产品质量。据此可知,该政策(     
A.突破了苏联传统经济模式B.推动了世界多极化
C.忽视了对经济结构的调整D.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战后苏联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长率变化(年均%)   

国民收入工业产值农业产值投资额社会劳动生产率
1951 ~195511.413.14.112.09.6
1956 ~19609.110.45.713.07.4
1961 ~19655.78.62.36.23.9
1966 ~19707.88.53.97.36.8
1971 ~19755.77.42.56.74.5
1976 ~19804.34.41.73.73.3
1981 ~19853.23.61.03.72.7
1986 ~19901.82.60.50.32.0
1990-4.0-1.2-2.3-19.0-3.0

——王金存《苏联剧变深层原因初探》


从表中选取一个或多个经济指标,对战后苏联经济发展进行历史分期,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划分依据。(要求:历史分期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2023-03-08更新 | 312次组卷 | 4卷引用:纲要下第20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8 .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为其他国家提供了许多经验与教训。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列宁在十月革命后,基于当时存在多种经济成分的状况,肯定了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必要性。在所有制的社会主义变革基本完成之后,斯大林肯定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继续存在的必要性。斯大林在谈到这时候的商业特征时说:“苏维埃商业是没有大小资本家参加的商业,是没有大小投机分子参加的商业。这是特种商业,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而只有我们布尔什维克在苏维埃制度发展条件下才实行的商业。”

——摘编自闻海《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及历史地位》

材料二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与西方国家的贸易最高也只占对外贸易总额的1/4,谈不上对外开放。在70年代初兴起的以微电子技术为先导的第四次技术革命中,苏联仍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济战略,虽然在70年代至80年代的前几年,它的一些重工业部门产量仍居世界首位,但电子工业等高科技部门则非常落后。由于其传统的产业部门得不到高技术的支持,1976年苏联每亿度电所消耗标准燃料比日本高46.4%,每吨钢所消耗标准燃料高140.3%,每吨铁高164.6%。

——摘编自伏广存《冷战与苏联解体关系论析》

材料三   1986年在苏共二十七大上,戈尔巴乔夫提出了新的经济政策,要求以新技术装备的机械设备全面更新生产性能低下的老朽设备,然后用这些新的机械设备来扩大生产以加速经济增长,并大幅度提高产品质量。为此,把资金重点投向提供新技术设备的生产资料的机械制造部门,而把消费资料的生产放在一边。这实际上仍在苏联传统经济模式里原地打转。

——摘编自赵文飞等《大国角逐》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苏联商业模式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这种商业模式形成的历史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苏联20世纪70—80年代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所学分析上述问题形成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明“新的经济政策”仍在苏联传统经济模式里“原地打转”。
2023-02-18更新 | 325次组卷 | 5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纲要下)第十单元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和新兴国家的发展
9 . 为了解决“斯大林模式”给苏联经济造成的困难,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到戈尔巴乔夫,都进行了经济改革。他们改革的共同点是(     
A.优先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B.调整所有制结构发展个体经济
C.发展重工业以进行军备竞赛D.力图解决计划经济造成的弊端
2023-01-19更新 | 742次组卷 | 98卷引用: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新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课时同步练习:8.20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10 . 苏联的发展:
(1)成就: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取得了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巨大成就,相继爆炸了原子弹和氢弹;人民的教育和生活水平也有很大提高。
(2)问题:苏联____的政策没有变化,农业、轻工业落后的局面没有改观。
2022-09-20更新 | 37次组卷 | 2卷引用:课时29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和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纲要下-2023届湖南省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