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剧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从1950年起,南斯拉夫实行工人自治,下放权力;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提出的《行动纲领》,建设有计划的市场经济体制,独立制定对外政策。由此可知,东欧国家改革(     
A.摆脱了斯大林模式的影响B.建立社会主义自治制度
C.力图探索独立发展的道路D.完全放弃计划经济体制
2 . 1986—1990年,民主德国用只相当于世界市场一半的价格,从苏联进口了大量石油等原料。苏联、东欧一些国家的大量订货也促进民主德国机器制造业、光学仪器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这说明民主德国(     
A.摆脱了苏联模式的束缚B.受益于社会主义经济一体化
C.社会主义改革成效显著D.产品在欧洲具有强大竞争力
2023-03-31更新 | 871次组卷 | 9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下表为某一国家若干历史片段的描述,这些可以用来说明二战后(     
1945年,他们担忧着不确定的未来,在帝国的断壁残垣中竭力求生
19461947年,西方国家对占领区的政策发生了重大改变,从惩罚变成了重建
1949年,虽然已经分裂成了两部分,但一开始人们并不认为这是不可逆转的
1989119日,两边的人们团聚了,新的通道打开了,新的时代开始了
A.朝鲜半岛南北双方和解进程
B.中华民族摆脱危机并走向复兴
C.日本重建并融入国际社会
D.德国复苏并结束分裂走向统一
4 . 1989年3月,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宣布实行自由选举,建立多党制。10月,社会主义工人党改名为社会党,随后,国会通过决议,把匈牙利人民共和国改名为匈牙利共和国。1990年实行大举,以民主论坛为首的反对党联盟获胜组阁,社会党和社会主义工人党成为在野党。这表明
A.匈牙利的政治制度发生转变B.社会主义实践在世界的失败
C.匈牙利的社会日益走向动荡D.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成为非法组织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克林顿曾说:“在新的危险与机会交替的时代里,我们最大的目标必须是扩大、强化全世界以市场为基础的民主社会。冷战期间,我们寻求遏制威胁,以保存自由体制。现在,我们寻求扩大生存在自由体制下的国家圈。”此言论主要是基于
A.中美关系的改善B.两极格局的瓦解
C.日本经济的复兴D.德国的再次统一
2021-02-03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6 . 1991年底,俄罗斯等11个苏联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这样,苏联不复存在,两极格局也随之瓦解。
2020-10-26更新 | 79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泰兴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判断题专项训练:必修1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讲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摘自孙成木《俄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   图为俄国粮食产量变化曲线:


材料三   1989年共产主义制度在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的崩溃,当然还有东德——它以并入联邦德国而整体消失……一度令人畏惧的柏林墙被敲成一片片碎片做了纪念品。1991年12月底,飘扬在克里姆林宫镰刀锤子的苏联红旗徐徐降下,俄罗斯的白蓝红三色旗升上了克里姆林宫上空。

——据《俄罗斯史》


(1)材料一反映了俄国社会的什么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对俄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俄国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并指出其基本原因。
(3)材料三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的发生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8 . 读《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对三次建交高峰解读正确的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1949年第一次建交高潮形成的主要原因
B.第二次建交高潮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建交是重要推动因素
C.第三次建交高潮出现时国际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D.三次建交高潮的出现都得益于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同是中国人”以及由此产生的相互信赖,极大地促进了台湾与中国大陆经济关系的迅速扩大。正如台湾的一位谈判代表所说,台湾人和大陆人有“血浓于水的亲情”,并为彼此的成就而感到自豪。

——(美)萨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材料二   2009年3月4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后举行的记者会上深情地说台湾是祖国的宝岛,是我一直向往的地方。我真心希望能有机会到台湾去走一走,看一看。我想到阿里山,想到日月潭。

材料三   柏林墙倒建于1961年,它是二战以来德国分裂、东西两大阵营对峙和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1989年是二战以来世界局势最动荡的一年,形势的迅速发展令人目不暇接……11月9日,柏林墙在东、西德人民的欢呼声中倒塌。11个月后,德国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请回答
(1)新中国成立以后,台湾与祖国大陆长期处于隔绝的敌对状态。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形成的历史原因。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目前促使海峡两岸关系得以进一步发展的因素是什么。
(2)你是怎样理解材料二中温总理一席话的?台湾居民可以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交流,最早是从哪一年开始的被当局允许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柏林墙建立及倒塌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促成一个国家统一的因素有哪些?
2019-08-15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石庄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年级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卷历史试题
10 . 1987年,美国里根总统在柏林勃兰登堡门前发表演说:推倒这堵墙,戈尔巴乔夫总书记,如果你真的在寻求和平,如果你真的在寻求苏联和东欧的繁荣昌盛,如果你真的在寻求自由化,那么,到这扇门前来吧,戈尔巴乔夫先生,把这扇门打开!戈尔巴乔夫先生把这堵墙拆掉。材料中的“墙”
A.导致了德国走向分裂
B.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
C.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
D.伴随着欧盟出现而倒塌
2019-03-08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江苏省苏州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