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政治类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从汉唐盛世到清末民初,我国的对外称呼不断变化。纵观我国对外称呼的历史嬗变,可以窥视出中华民族的心态变化轨迹。阅读表格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称呼字义释读
“番”“番”是我国最早对少数民族和外国的称呼,已有三千年历史,“九州之外,谓之蕃国”。
“胡”汉唐时对我国北方及西域的波斯、大食泛称为“胡”;从西域引进的物种称呼皆带胡,如胡瓜、胡萝卜、胡笳;唐对旅居长安的西亚人通称胡人。“胡”字带有贬义,如“胡虏”、“五胡”。
“夷”“夷”是对华夏族对东方各族泛称,汉时指四方少数民族,清代多指外国人。“近唯英夷,实乃巨诈”(龚自珍语);“夷”字民间使用较少,多见于文人笔墨。
“洋”《现代汉语词典》释义为“现代化的”;《辞海》释义为“旧时泛指来自外国的事物”,与“土”相对。晚清出现许多冠以“洋”的词汇如东洋(指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洋文、洋布、洋行。“洋”长期被视为先进和高品质的代名词。
“西”“西”字专指西欧和美国,称呼其他国家时具体指出地域或国度,如非洲人、印度人。洋务运动后与西方有关者皆称“西”,如西服、西餐、西医等,我国对外称呼渐被“西”字取代。“西”字作为表示地域方位的概念,剔除了“崇洋”“慕洋”的成分,体现出民族心态的成熟。
“外”改革开放后,“外”字在对外交流中广泛使用,外汇、外贸、外资……,不但涵盖西方国家,也包括世界各国。“外”字彰显不亢不卑,不媚不张的民族气质。

——据《从中国对西方人与国家称呼的变化》整理


提取材料中关于中国人对西方或外国人称呼变化的若干信息,结合当时中国的国家地位、国民认知水平或民族文化心态的变迁过程进行分析和阐述。(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信息展开分析论述,可依据材料自选角度进行论证;观点明确,层次清晰,史论结合)
2022-05-19更新 | 222次组卷 | 6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2 . 近代以来,国际海洋法权不断发展完善。下表是其中的部分史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期史实
15-16世纪1494年西班牙、葡萄牙两国订立了《托德西拉斯条约》,划定一条称为“教皇子午线”的分界线,线以西归西班牙,线以东归葡萄牙。1529年两国订立《萨拉戈萨条约》,在太平洋中再划一线,将全球海域划分为二,两国垄断海洋通航权。
17-18世纪荷兰法学家格劳秀斯发表《海上自由论》,提出海洋自由原则,遭到以英国人塞尔顿为代表的海洋闭锁论的反对。18世纪后,英国放弃“海上控制论”转而支持主张把海洋划分为领海与公海的主张。此后公海观念逐渐被普遍接受,相应的立法和规则也不断涌现。
19-20世纪在经过了欧洲国家一系列的海战后,1856年欧洲七国签订《巴黎海战宣言》,宣布废除私掠船制度,确立保护中立船和海上封锁制度。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军事理论家马汉提出海权论,海洋大国开始重视对制海权、海上贸易运输规则、海战规则以及海战人道主义保护立法。
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第三世界国家捍卫海洋权益运动的兴起,《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于1982年出台。它重申传统自由航行与领海主权原则,对海洋科学研究、海洋资源开发管理、海洋污染处理等事项做出了规定。但某些海洋强国却动辄利用强大的海上力量构建《公约》之外的海洋法律秩序。

——摘编自马得懿《海洋法律秩序生成:历史脉络、法治困境与海洋法权》


据材料,围绕“近代国际海洋法权的变迁”自拟论题,并加以阐释。
2024-01-19更新 | 136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两会“热词”反映时代大势,也折射社情民意。下表是近五年两会高频“热词”的汇总

时间热词
2018反腐败斗争 社会保障 脱贫攻坚 环境保护   乡村振兴
2019经济体制   依法治国   脱贫攻坚 环境保护   社会治理
2020经济运行   全面小康   公共卫生   农业   对外关系
2021远景目标   民生刚需   乡村振兴 绿水青山   科技创新
2022依法治国   从严治党   社会保障 社会治理   国家安全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政治制度与国家治理”这一主题,自拟论题,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表是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解决"三农"问题的目标及主要措施

时期目标主要措施
1921年-1952解放农民和让农民站起来土地革命、“双减双交”、土地改革
1953年-1978社会主义改造和现代化建设三大改造、大跃进、人民公社
1978年-1992实现农民自主经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撤社建乡
1992年-2002建立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取消统销统购、允许土地流转、改革税费
2002年-2012城乡一体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取消农业税、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2012年至今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战、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创新农业经营主体

——整理自郑有贵《百年“三农”:中国共产党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维度和实现路径》

从上表中提取信息,就材料整体或任选一个时期自拟一个论题,运用中国近现代史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下表是古代东亚地区使臣往来统计表。这表明
在明代表(→表示使臣出使方向)
中朝使臣往来中日使臣往来朝日使臣往来
中国→朝鲜朝鲜→中国中国→日本日本→中国朝鲜→日本日本→朝鲜
明代以前2088824681424
共计1343年
年平均次数
0.130.650.0030.050.010.02
明代161129916372270
共计277年
年平均次数
0.64.60.060.130.080.25
A.中国是东亚国际秩序稳定的核心力量
B.儒家文化有利于东亚国际秩序的稳定
C.东亚地区政治一体化的趋势有所加强
D.东亚国家间的平等友好关系更加密切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下表所示为1881年留美归国学生的职业和人数表。据表可得出的结论是(       
职业人数职业人数职业人数职业人数
国务总理1人外交官员11人电报局长4人工矿产业7人
外交部长1人大学校长2人电报官员6人兵器工厂2人
侍郎1人教师1人海军将官4人报业记者1人
公使2人铁路局长14人海军舰长4人
政府公职7人转入商界8人海军军医3人
律师1人海关职员1人海军军官8人
A.大部分归国学生从军B.归国学生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C.中国教育实现近代化D.清廷的对外政策走向了开放
2022-02-21更新 | 126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下表为1960—1964年与中国建交国家统计表。影响双方建交的主要因素是
地区建交国
亚洲老挝
非洲马里、索马里、加纳、刚果(金)、乌干达、肯尼亚、布隆迪、突尼斯、赞比亚、贝宁、刚果(布)、坦桑尼亚、中非
美洲古巴
欧洲法国

A.不结盟运动的兴起B.中国经济发展迅速
C.美苏的霸权主义D.国际秩序的稳定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下表所示是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对表中内容解释合理的是京师女子师范学堂与北京女子师范学校本科课程设置对比表
时期科目
京师女子师范学堂
(1913年)
修身、国文、格致、家事、裁缝、手艺、地理、历史、教育、图画、算学、音乐、体操
北京女子师范学校
(1916年)
修身、国文、读经、家事、缝纫、手工、地理、历史、教育、图画、数学、乐歌、体操、园艺、习字、法制经济、化学、博物、物理、英语

A.民主科学成为价值追求B.学习内容反映男女平权
C.科目设置体现五育并举D.教育理念提升女性地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下表是清末新政时期教育变革的相关史实,据此可知
A.近代教育体系日趋完备B.清末新政取得显著成效
C.改革侧重考试形式变化D.清末教育体制平稳转型
10 . “夫纠察之官,是持邦宪,耳目之任,以司君听。”据下表可知,唐代
时代监察官事迹
唐高祖万年县法曹孙伏伽诚直,指陈得失,无所回避,被提拔为侍御史
唐太宗侍御史张行成“纠劾不避权威”为官员所忌惮
唐代宗苏州刺史李栖筠觐见代宗“敷奏祥明,不事权贵”,留任御史大夫
A.监察制度已逐渐完善B.监察官最受皇帝重视
C.监察职能产生了变化D.监察有助于社会治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