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政治类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从古到今,世界经济的重心经历了几次大规模转移。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

材料   

轨迹: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

世界经济重心变化线路(公元1年到2025年)

——资料来源:麦肯锡全球研究院

据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2015年6月3日报道,这张地图根据美国麦肯锡全球研究所的一项研究绘制,利用了英国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森对历史上各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估算数据。公元1000年,中国和印度占全球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二。全球经济重心当时稳固地居于东方。在保持了820年后,经济重心开始向欧洲转移,之后又向北美转移。然而,在过去几十年里,世界经济重心已迅速地拉回原来的地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所预测,到2025年,全球经济重心将向公元1000年时那样回到远东,不过要向北偏移很多。

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以公元1000年以来的世界经济重心的变化为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逻辑清晰)
2022-06-06更新 | 315次组卷 | 13卷引用:山东省高中名校2022届高三12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2 . 人才问题关乎国家盛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南北方人才比重示意图


宋代人才部分地区分布变化简表

关中区(二路)江北区(十路)四川区(四路)江南区(八路)
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
宋初至澶谰之盟
(公元9601004
3735.2433038.93617.31406.28
澧渊之盟至绍兴和议
(公元10041140
4139.0539046.048139.1392341.39
绍兴和议至宋末
(公元11401279
2725.71127159043.48116752.33
总计1051008471002071002230100

——肖化忠《宋代人才的地域分布及其规律》

材料二   以宋仁宗一朝为例,出类拔萃、彪炳史册的人不下数十人,为历朝历代所罕见。其中,最著名的有晏殊、范仲淹、韩琦、富弼、文彦博、欧阳修、包拯、张方平、司马光、王安石、曾巩、刘攽、刘恕、蔡襄、苏轼、苏辙、苏颂、沈括等。他们当中既有深谋远虑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也有才能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史学家和犯颜直谏、风节凛然的谏臣。

——何忠礼《科举改革与宋代人才的辈出》

材料三   人才问题历来为政治家和思想家所重视,但衡量人才的标准,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涵。在中国古代出现了“论德而定次,是能而授官”“学行兼优”“治天下以人才为本,求材以教导为先导”“欲木之常茂者,必培其根”“半部论语治天下”等观念,体现了不同的价值取向,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黄启昌《中国古代人才统计中的价值取向》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宋代人才发展的特点及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中国古代人才的价值取向。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两汉时期,丝绸贸易是主要形式,通道主要分为陆路和海路,并同西亚建立了正式官方交往。魏晋时期,中国局势不稳,罗马帝国分裂,波斯人垄断了丝绸贸易,再加之养蚕技术和丝绸生产在欧洲的发展,中西之间丝绸贸易也告一段落。此时, 西方工艺也传到了中国,比如玻璃制造。公元 643 年到 742 年,拜占庭帝国先后 7 次遣使至唐。 贞观九年,聂斯托利教派的阿罗本来到长安,受到唐太宗的礼遇,被认为是基督宗教正式传入 中国的开端。随着蒙古大军在欧亚大陆的征服活动,元代中西文化交往全面展开。自明初到西 方殖民势力东来,中西文化交流一直处于低潮。

——摘编自张宗鑫《明后期中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以利玛窦为中心的考察》

材料二   1534 年,天主教会改革拉开序幕。1542 年,耶稣会派遣沙勿略前往东方传教,拉开了耶稣 会士进入中国的序幕。据法国学者统计,“从 1552 年到 1583 年,共有 32 名耶稣会士都试图在 中国定居。”利玛窦是中国天主教的奠基人,他在传教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的传教策略,被后人 誉为“利玛窦规矩”。利玛窦的传教过程经历了艰难的探索,逐渐寻求到将天主教中国化的有效 路径。他力求援儒入耶,淡化由于中西文化的异质性所带给士人的隔膜心理,借此将天主教义 深深扎根于中国文化土壤中。他还制作钟表等器物,将之和地图一起献给肇庆知府王泮,得到 王泮的赞赏。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末以前中西方文化交流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利玛窦规矩”产生的历史背景及表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John E.Schrecker曾对《清季外交史料》(1875—1911年)中的“主权”二字进行统计,他发现从1875年至1894年间,“主权二字仅1910页出现“一次”,而从甲午战争之后的1895年起,“主权”二字的出现频率明显增加。到l902年至l910年间,每百页H{现次数高达22次之多。这反映出
A.甲午战争后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
B.甲午战争后清朝外交理念的近代化
C.甲午战争后向西方学习转向制度层面
D.甲午战争后清王朝在外交中注意维护主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中国特色建党建军之路

材料一   1937年,曾参加中共一大的董必武回忆:“我们决定制定一个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宣言,但是,党的这个最早的文件,我们一份也没有了。”1956年,苏联把原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档案移交给中国。专家从中发现一份俄文本《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将其译成中文。董必武审阅后认为是“比较可靠的材料”。

1960年,有学者在某论文附录中发现打印的英文本《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论文写于1924年,作者为中共一大代表。经对照,英文本纲领与俄文本内容基本相同,第10条内容后均缺少第11条的序号和内容。


(1)根据材料一,举例说明对《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的研究中体现出的史料搜集和辨析的方法。(要求:“史料搜集”和“史料辨析”两方面各举一例。)

材料二   1929年,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主力撤离井冈山,开始了创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艰难历程。12月,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召开。会后,中国共产党人按照会议确立的“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不断推进党和军队的建设和发展……

——摘自古田会议纪念馆展览前言


材料三   1929年红四军党员成分的调查统计结果
分类比例
农民48%
工人23%
知识分子14%
小商人等其他成分15%

材料四   红军第四军的共产党内存在着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这对于执行党的正确路线,妨碍极大…………主观主义纠正的方法:(一)教育党员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去作政治形势的分析和阶级势力的估量。(二)使党员注意社会经济的调查和研究,由此来决定斗争的策略和工作的方法。

……中国的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红军的打仗不是单纯地为了打仗而打仗,而是为了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并帮助群众建设革命政权才去打仗的。

每连建设一个支部,每班建设一个小组,这是红军中党的组织的重要原则之一。

——摘自毛泽东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案》


(2)“古田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建设史上的里程碑。”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对此观点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正确,论述全面,史论结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关于收录介绍近代西方译著方面的两本重要书籍统计信息表,该表反映出
书籍所收录书目出版时间外国学者译著中外学者合译中国学者译著
《西学书目表》甲午战争以前139部123部38部
《译书经眼录》20世纪初年35部33部415部
A.新文化运动解放了民众思想B.向西方学习已成为社会思湖
C.“中体西用”思想根深蒂固D.救亡图存运动助力社会转型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重要贸易通道,围绕“丝绸之路的历史记忆”这一话题,深圳翠园中学、肇庆中学(珠三角组)揭阳一中和潮州金中(粤东组)的同学们展开了一次跨区域的交流。下表为两个研究小组展示的材料和所得的结论。

组别材料结论
粤东组材料1: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有译长,属黄门,与应募者俱入海市明珠、璧琉璃、奇石异物,赍黄金杂缯而往。……”

—《汉书·地理志》

材料2:拓林、黄岗、南澳、樟林、东里、达派、海门、神泉等处皆为出洋之口,巨舶往来海上,运载土货至广州及闽浙,或远达南洋日本,转往外货输入。

—饶宗颐《潮州志·实业志》

结论1;汉代已经开通海上丝绸之路。
结论2:潮州地区港口众多,贸易范围广,产品远销海外。
珠三角组材料3:南越王墓是西汉初年南越王国第二代王赵昧的陵墓。墓葬中最珍贵的是来自波斯的银盒、非洲大象牙、漆盒、熏炉和深蓝色玻璃片。这些文物证明南越国早期或更前年代广州已与波斯和非洲东岸有海上贸易。
材料4:依历史阶段统计,广东先秦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史迹有4处、秦汉13处、六朝5处、隋唐五代43处、宋元72处、明110处、清代188处。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史迹的类型及其文化遗产价值》

结论3:广州已经成为当时中外贸易的中心。
结论4:史迹的数量代表历代海上丝绸之路繁荣的程度。
请回答:
(1)哪两个结论是从材料可以直接推导出来的?同学们所使用涉及的史料哪些属于第一手史料?
(2)本次研究交流的话题是“丝绸之路的历史记忆”,请任选一个组别加入,列举出当地与海丝之路相关的一处历史遗迹,同时谈谈你对海丝之路的认识。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驿站是元代官办的交通设施。管理驿站的中央机构,原来是诸站都统领使司,后来改名为通政院。各驿站设置提领、副使、百户等站官,管领站务。按照官方的统计,在中书省直辖的腹里地区和河南、辽阳、江浙、江西、湖广、陕西、四川、云南、甘肃行省共设基犬全于件都立了1400处驿站,通往岭北行省的三条主要站道共设置驿站119处,宣政院管辖的吐蕃地区设置了27处驿站。驿站为官方来往人员提供交通工具、休息场所和饮食服务,“于是四方往来之使,止则有馆舍,顿则有供帐,饥渴则有饮食,而梯航毕达,海宇会同”交通有陆路和水路,驿站因此分为陆站和水站两大类,无论是陆站还是水站,都有专门的“站舍”,或者称为“馆舍”,为来往人员提供住处,并设有“厩舍”或船坞。

——摘编自史卫民《中国大通史·元(下册)》


(1)根据材料,概括元朝驿站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元朝驿站的影响。
9 . 据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中统计:1906至1912年间,中国出现的新式学堂数量和入学学生人数均骤增近三倍,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因为
A.民族危机加剧激发了民族意识
B.选官制度变革切断了传统仕途
C.民主革命浪潮推动了思想解放
D.民族工业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2019-11-12更新 | 667次组卷 | 34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19年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据清代《畴人传》统计,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到清初,在天文历算方面有一定成就的共收录243人,其中自西汉至明中叶约150人中,出生于官学的“司天学生”和“星历生”仅有2人;出生于“司天官属”和“司天役人”的也只有2人。导致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官员选拔标准制约教学内容B.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C.科举制形成的价值观念取向D.封建儒学教育扼杀士子创新思维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