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政治类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迄今为止,人类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实现思想启蒙,政治变革,经济大发展,有三种现代化模式,可概括如下:

现代化模式代表国家特征
原发式英国、美国、法国等发展动力来自于社会内部;有起步早的优势;渐进、缓慢,思想启蒙、政治变革、经济发展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后发式日本、韩国等发展动力源于社会外部的压力与挑战,由国家政府主导推动、借鉴原发式现代化经验,快速、突进,文明不协调
新发式中国等第三世界国家借鉴前人经验,基于国情,正在发展过程的探索中,表现出民族性、文明多样性的发展特征;面临社会内外挑战

——摘编自孙鼎国《三种现代化模式比较研究与借鉴》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中的整体或局部观点,自拟论题并予以阐释。(要求:观点鲜明,史论结合)
2023-04-29更新 | 370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社会与古代社会的差别可以列出很多,然而最本质的还在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和人本身的变化,这三个方面可以具体归纳为: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以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力取代以王室家族为代表的贵族特权,自主意志的公民取代受制于人的臣民,其他各方面的差别,都可以从这三方面之中寻求到根源。

——摘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概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知识,自选角度,自拟论题,加以阐释。(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个角度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02-08更新 | 209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中国共产党人在民主革命时期对于新中国的名称有过多个提法,诸如“民主共和国”“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人民共和国”“新民主主义共和国”“中华民主共和国”“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等等,直到1949年新政协筹备会期间新中国国名才确定为“中国人民共和国”。“共和国”名称的变化体现了(     
A.中国共产党的国家观逐步成熟B.国共两党由合作走向了分裂
C.中国现代化的程度在不断加深D.中国社会性质的阶段性变化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表是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解决"三农"问题的目标及主要措施

时期目标主要措施
1921年-1952解放农民和让农民站起来土地革命、“双减双交”、土地改革
1953年-1978社会主义改造和现代化建设三大改造、大跃进、人民公社
1978年-1992实现农民自主经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撤社建乡
1992年-2002建立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取消统销统购、允许土地流转、改革税费
2002年-2012城乡一体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取消农业税、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2012年至今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战、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创新农业经营主体

——整理自郑有贵《百年“三农”:中国共产党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维度和实现路径》

从上表中提取信息,就材料整体或任选一个时期自拟一个论题,运用中国近现代史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46年4月,陕甘宁边区通过的《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规定:采取人民代表会议制的政权组织形式,以保证人民管理政权机关;边区、县、乡人民代表会议为管理政权机关,各级权力机关开始由抗日时的参议会过渡为人民代表会议。这些做法(     
A.积累了民主政权建设的经验B.削弱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力
C.反映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D.适应了解放战争的推进形势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中世纪的西欧,民众应该忠于国家这一点是无人如晓的。相反,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首先是基督教徒,其次是某一地区的居民,最后才是法兰西人或英吉利人。民族主义直到18世纪西欧资产阶级开始分享或获得全部权力时,才呈现出其近代的形式……国家不再是国王、国王的领土和国王的臣民……民族主义的这种近代的形式在法国革命和拿破仑时期得到了最大的促进……它是民族主义思想意识的自然扩散而传到邻国的,而且是对法国侵略和统治的一种反应。

民族主义因工业革命而得到进一步促进,因为工业革命凭借其新的大众交流工具,使对公民进行有效的、无所不包的教导成为可能。随着俾斯麦用马基雅维利式的外交手腕和他所称的“铁血”战争成功地统一了德国。到1871年,民族主义的原则已在西欧获胜。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欧近代民族主义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欧近代民族主义的内涵。
7 . 1793年,英国派遣马嘎尔尼使团访华,带来许多有意向中国显示其科技发达、武力强盛的礼品,乾隆皇帝不仅没有看出来,反而认为英使在礼品单上自称“钦差”一词不妥,降旨要其改为“公差”,以符合天朝体例。这表明当时
A.传统观念影响中国外交B.英国经济实力超过中国
C.中国奉行闭关锁国政策D.中英两国利益冲突加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861年,奕䜣、桂良等人奏请设立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职责是掌理一切与外国人发生关系之事,其组织机构见下图。这标志着
A.中国半殖民地社会形成B.清王朝固守天朝上国观念
C.列强侵华进入到新阶段D.中国外交组织走向近代化
9 . 下表反映的是1905~1911年历届参加学部考试留学生的情况。这一变化
届次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
时间1905年1906年1907年1908年1909年1910年1911年
录取总致143238107255450494
A.改变了选官的价值取向B.导致了选官途径的多元化
C.顺应了时势发展的需要D.确定了晚清主流选官模式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存在两个最独特最鲜明的现象:一个现象是社会结构的停滞性。自秦汉大一统帝国建立一直到清朝,社会组织方式一直保持着基本相同的形态。另一个重大现象是社会的周期性大动荡,每隔两三百年,中国社会都要发生一次社会结构毁灭性的崩溃,然后又奇迹般地重建。我们提出的中国社会超稳定系统假说,正是通过分析中国传统社会结购,揭示周期性大动乱和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内在联系。这种超稳定系统特有的组织方式,使得每个王朝鼎盛时期,都呈现出高度繁荣,但是也造成了它在演化中的动态停滞。

——摘编自《开放中的变迁:再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


结合所学习的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对材料观点(一个或者整体)进行评析。(要求:自拟论题、观点明确、表述成文、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