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类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某历史学习小组在研究“新中国成立初期妇女地位的提高”这一主题时,搜集到以下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条废除包办强迫、男尊女卑、漠视女子利益的封建主义婚姻制度。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权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

第二条禁止重婚、纳妾。禁止童养媳。禁止干涉寡妇婚姻自由。禁止任何人藉婚姻关系问题索取财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1950年)

1章总则第4条凡年满十八周岁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分民族和种族、性别、职业、社会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和居住期限,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妇女有与男子同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1953年)

材料二


材料三   19491956年全民所有制各部门女职工年末人数表(单位:万人)

年份合计工业建筑业和资源勘探农林、水利、气象运输和邮电商业、饮食业、服务业和物资供销城市公用事业科、学文教卫生金融
保险
机关
团体
194960.032.50.10.11.05.113.40.57.3
1952184.893.11.10.53.216.80.241.64.124.2
1953213.2105.93.01.04.019.90.546.04.928.0
1954243.5114.63.62.05.529.10.453.95.628.8
1955247.3110.34.12.46.531.30.855.15.331.5
1956326.6129.89.04.67.068.21.767.15.633.6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妇女研究所、陕西省妇女联合会研究室《中国妇女统计资料》


(1)材料一对我们研究的主题有何重要价值?
(2)材料二、三作为研究主题的证据,应该优先选择哪则材料?说明理由。
(3)考量新中国初期妇女地位的变化,应坚持什么原则?说说你的看法。
2022-03-14更新 | 374次组卷 | 8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双语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诊断性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国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

1949-1956年间的核心价值观,既具有新民主主义的因素,又具有社会主义的因素,并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义因素逐渐增长。这一时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强调发展生产,提高国力,改善民生,突出唯物主义和马克思列宁主义。

1956-1966年间的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为人民服务。铁人精神、鞍钢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等时代精神反映了这一时期核心价值观的魅力。该时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充分发挥榜样示范性作用,注重用文艺作品进行宣传与普及。

1978-1992年间,逐渐形成了以“共同富裕、民主法制、精神文明、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价值观,从而使社会核心价值观回归社会主义的正常轨道。这一时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主要是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五讲四美”、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等教育活动。

1992年党的十四大之后,随着改革开放日益进入“深水区”,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渐趋复杂,党和国家对原有的社会价值观不断进行重新整合和创新发展;直至党的十八大,最终形成了今天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时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采用了多样化、综合化、现代化的教育方式,如主题教育、体验式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现代媒体平台运用等方式。

——摘编自韦冬雪、陈元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变迁探要》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时代变迁与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变化”进行探究,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作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观点正确,任选两个时期的史实加以阐述,做到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2020-01-08更新 | 646次组卷 | 27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禹城市综合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英国马戛尔尼使团出访中国后,中国在西方的视野里成为一个愚昧落后、保守顽固的形象。然而自1920年起,一些英国文学家、哲学思想家踏上中国土地,掀起新一轮中国热。思想家罗素认为中国文化绝不逊色于任何一个西方发达国家。“中国形象”的变化缘于(     
A.西方文化的自我审视和反思B.国际关系格局根本变化
C.中国文化自身的先进和优越D.中西方国际地位的互换
4 . 世界文明可分为东西方两大文明体系:古中国、古印度、古埃及和古巴比伦为东方文明,古希腊、古罗马为西方文明。以下对两种文明本质的叙述最正确的是
A.东西方文明的不同体现了文明的多元特征,共同推动了社会进步
B.东方文明实行中央集权制,西方文明是民主政治
C.东方文明大多发源于大河流域,西方文明主要发源于沿海或海洋
D.东方文明以农耕为主,西方文明工商业比较发达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66年,出使英俄的公使曾纪泽在伦敦《亚洲季刊》上发表《中国先睡后醒论》。该文针对“欧洲人遽谓中国即一陵夷衰微终至败亡之国”,指出“愚以为中国不过似人酣睡,固非垂毙也”。曾纪泽谈到“中国先睡后醒”,但并未提到“睡狮”。

1899年,梁启超发表《自由书·动物谈》,提到:“吾昔游伦敦博物院,有人制之怪物焉,状若狮子,然偃卧无生动气。或语余曰:子无轻视此物,其内有机焉,一拨捩之,则张牙舞爪,以搏以噬,千人之力,未之敌也。余询其名,其人曰:英语谓之佛兰金仙,昔支那公使曾侯纪泽,译其名之睡狮,又谓之先睡后醒之巨物。……梁启超历历备闻其言,默然以思,愀然以悲,瞿然以兴,曰:呜呼!是可以为我四万万人告矣。”


20世纪初,“睡狮”、“醒狮”之说开始广为流行。1902年,蔡元培等组织明强学社,发表广告称:“今者欧美各国已由民族主义之熟达,而进于民族帝国主义。我国睡狮不觉,尚未进入民族主义之时代”。1903年,邹容在《革命军》中说:“天清地白,霹雳一声,惊数千年之睡狮而起舞,是在革命,是在独立。”1904年,《东方杂志》第一期封面图案,把雄狮的形象特征结合在了龙的形象上。

——据单正平《近代思想文化语境中的醒狮形象》等整理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中国“睡狮猛醒”现象的理解。
6 . 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几种文明都是从大河边的平原或河谷发展起来的。这一现象表明制约早期文明产生的基本因素是
A.文化的发达程度B.人类的视野
C.生产力的发展水平D.自然环境
2020-08-13更新 | 389次组卷 | 17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中西民主制度的第一次分野几乎是必然的,无论是古希腊的城邦民主,还是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他们都各自适应了当时当地的历史和地理条件,是制度演进的客观结果,而不是人们主观选择的结果。”这表明(     
A.中西制度的差异完全不受主观因素影响B.历史传统和地理环境影响政治制度演进
C.政治制度的演进是人们自主选择的结果D.中西制度的差异根源于地理环境的不同
2021-04-29更新 | 183次组卷 | 36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近代以来,中国生产技术不断进步与传递。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江南制造局成立后,一直是中国工业的骨干企业,尤其为晚清中国近代造船技术的进步贡献良多。一批中国早期技术工人也在这里应运而生,史称中国产业工人的摇篮。1884年,云贵总督岑毓英从沪粤闽等地雇来工匠,开办了云南机器局,制造弹药并修理枪炮。1890年投产的贵州青溪铁厂,也从"上海采购机器招募匠工"。

1890年,上海机器织布局投产,这是中国第一家近代棉纺织厂。张謇在南通着力创办大生纱厂,其建厂初期的劳动力绝大部分来自附近乡村,而技术骨干则主要招募自上海。1908年,"以抵制杭州城内售卖之洋纱、进口棉布、印花布为目的",当地商人集资开办股份制织布厂,"赴上海购置纺纱机,正加紧准备开业"。

——摘编自戴鞍钢《技术进步与晚清社会变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晚清时期中国的生产“技术进步与传递”进行评述。(要求.表述成文、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021-03-05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18世纪中西方出现的部分文化现象。

1590年,李贽出版《焚书》。1602年,因“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入狱。
1601年,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进入北京,向明神宗献自鸣钟、八音琴、三棱镜、天主像、圣母像等。次年在中国刊印了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
1607年,由利玛窦与徐光启合作翻译的《几何原本》正式出版,使西方几何学第一次传到我国,对我国的几何学发展起了十分重要作用。
1612年,《泰西水法》由意大利传教士讲授,徐光启根据笔记整理,并结合中国的水利机械情况经过实验后编译成书。后被收入《四庳全书·子部农家类》和《农政全书》。
1613年,耶稣会士曾德昭到达中国,1636年返回欧洲,在旅途上完成了《大中国志》,为西方人理解中国,尤其是学习中国语言提供了理论前提。
1663—1679年,黄宗羲于慈澳、绍兴、宁波、海宁等地设馆讲学,撰成《明夷待访录》《明儒学案》等。
1756年,伏尔泰的《风俗论》在日内瓦出版。作为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其中也对中国有不少论述。伏尔泰借用中国儒家思想对当时法国的专制制度进行了批判。


从表中提取至少两条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500—1840年中外历史大事年表(节选)

世界中国
16世纪,新航路开辟
1600年,意大利著名哲学家、天文学家布鲁诺被教会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
1687年,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运动定律。
1696年,巴黎出版《中国近事报道》,该书是法国耶酥会士李明在华期间写给法国要人的通信汇编,对康熙年。间的中国作了详尽的介绍。
17、18世纪,欧洲思想启蒙运动。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689年,英国通过《权利法案》。
1765年,英国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标志着工业革命开始。
1840年前后,机器制造代替手工劳动,标志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完成。
1593年,番薯由吕宋(今菲律宾)引入中国。
1602年,思想家李贽在狱中自尽身亡。
1637年,宋应星完成《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1688年,法国传教士张诚到由葡萄牙人徐日升神甫引荐觐见康熙帝,与法国另一传教士白晋同在宫廷供职。1689年,张诚和徐日升被委任充当中俄尼布楚边界谈判的译员。
1663年,黄宗羲完成《明夷待访录》。
1644年,清军入关。
1729年,雍正设军机处。
1736年,清朝祈谷于上帝,乾隆帝亲诣行礼,自是每年如之。建京师先蚕坛。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在上表中任选两组中外历史信息进行解读,主题自拟。(要求:主题明确;提取信息充分;论证和分析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