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类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为了防止沿海地区的人民勾结倭寇和荷兰、葡萄牙等西方殖民者,明初实行海禁政策。永乐年间海禁松弛,明王朝派了郑和下西洋,但目的是“宣布纶音”“耀兵异域”,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次带有政治色彩的远航而不是进行商品贸易。西行给友国带去大量的陶、丝绸和茶叶等物品,堪称散财之举。中华民族的大陆地域广阔,丰富的物产、成熟的内部商品循环体系,人们对外经济拓展的需求并不急切。中国人注重伦理秩序和理想人格、气节、情操的文化性格,蕴含着一种内在的平和性。在远航和自由贸易的过程中,中国人没有占领别国寸土地,没有建立一个要塞,没有掠夺一份财富,而对荷兰殖民者对南中国海的侵犯,郑芝龙(郑成功之父)多次打败荷兰,然而明政府亲手剧灭了这支军事武装的民间力量,嘉靖年间的海禁政策高度强化,隆庆年间又开放对外贸易,海外贸易得以迅速发展地中海地区缺乏发展农业的充分条件,具有充足的海洋资源和贸易资源,在双重因素的合力之下,使得地中海周围的国家开始向海洋发展。在西方,对海外殖民地的占领,最早是由探险家们开始的,但殖民地的主权则是由王室掌拉,事实上西方的航海家的愿望与国家的意志是一致的。在西方的文化中,海洋不过是人类活动的背景和舞台,为了迹求商业利益和探索自然的奥秘,他们在海洋的冒险中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勇敢。

——摘编自宋海洋《试论海洋对中国的战略意义》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述14-17世纪中外海洋活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4-17世纪中外海洋活动特点的成因并说明当时中国这种海洋活动的影响。
2019-11-13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六次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