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类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翻译活动

材料一   从周朝的翻译活动算起直至五四运动前为止的近3000年间,我国翻译活动经历了3次高潮。

第一次翻译高潮是东汉至唐宋的佛经翻译。东汉到唐宋时期大量印度梵文佛经被翻译成中文,使印度的佛教和文化开始大规模地传入中国,对哲学、文学、艺术和民间风俗等产生深刻影响。

明末清初,许多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他们不仅带来了西方的宗教,还带来了西方的科学,由此引发了中国翻译史上的第二次翻译高潮,即明末清初的以科技翻译为主的翻译活动。

第三次翻译高潮是鸦片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的西方科学、政治思想和文学作品翻译。这个阶段李鸿章设立了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翻译了大量的自然科学书籍。严复、梁启超、林纾等翻译家译介了西方政治思想、科学方法的著作和西方文学著作。

——摘编自张永中《论中国历史上翻译高潮产生的成果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材料二   1978—1990年,全国年均出版翻译作品2192种;1995—2003年,年均出版翻译作品超过1万种;2003年至今,出版翻译作品已超过数十万种。在积极介绍西方文化的同时,中国的翻译家也将中国的优秀作品译成外文。2011年中译外第一次在比重上超过了外译中,使中国翻译市场从输入型为主转变为输出型为主。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是多样化的,增加比较快的一个突出领域是中国的时政类信息,包括领导人著作。《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中文版刚一面世,就有16个国家的出版机构签约翻译出版非通用语种版本。

——摘编自黄友义《服务改革开放40年,翻译实践与翻译教育迎来转型发展的新时代》等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三次翻译高潮的影响。
(2)概括材料二中翻译活动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023-06-03更新 | 287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2023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冲刺模拟(二)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与亚非其它三大古文明相比,中华文明的起源不能算是最早的,但中华文明是唯一的从未中断过的文明。今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就是那创造古老文明的先民之后裔,在这片土地上是同一种文明按照自身的逻辑演进、发展,并一直延续下来。同时,中华文明在发展过程中显示了巨大的凝聚力,不仅没有中断,也没有分裂;只有新的文明因素增加进来,而没有甚么文明的因素分离出去成为另一种独立的文明。

——摘编自袁行沛主编《中华文明史》


请结合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就材料中某一观点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3-01-11更新 | 123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部分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5世纪至1世纪希腊世界与中国部分大事简表

时间事件
希腊世界中国
公元前460年-
公元前446年;
公元前431年-
公元前406
雅典与斯巴达之间爆发两次战争
公元前403三家分晋
公元前379年-
公元前387
底比斯与斯巴达之间爆发战争
公元前354魏齐桂陵之战
公元前338马其顿与雅典、底比斯之间爆发战争
公元前334年-
公元前324
亚历山大东征,建立起希腊化的亚历山大帝国
公元前318(第一次)五国联合(合纵)攻秦
公元前260秦赵长平之战
公元前323年-

公元31

亚历山大病逝,帝国分裂。巴尔干半岛混战重启,最终被罗马人征服。秦逐渐统一天下;汉建立并巩固大一统帝国

——摘编自崔连仲《世界通史》

材料二 从文化上来说,希腊是西方文化的发源地,而我们中国是东方文明的发源地,两个国家都是历史悠久的古国,从文化底蕴上来说二者有着同样的经历。在进入国家文明之后的第一时期中,两国的历史脚步所表现出的国家文明特质,却有着很大的不同。古希腊国家文明的突然中断性,与古印度文明的突然中断性极其相似,都是强势异族入侵,都是原生文明毁灭,都是陷入黑暗与深渊。早期中国的国家文明的发展脉络清晰、轮次分明、记载翔实,国家行为非常有力而活跃,国家制度的体系化已经形成了坚实的独立文明根基。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国家文明的发展,表现出了鲜明的主体传承性与连续性递进的发展性。

——摘编自孙皓晖《早期中国与古希腊文明的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归纳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1世纪中国文明与古希腊文明历史演变的共性与差异。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从文明特质、政治制度、经济结构、思想文化等角度简析当时中国和希腊历史发展趋向出现差异的原因。
4 . 【中西文化交流】阅读下列图片和文字,回答问题

如图:明朝后期,欧洲传教士利玛窦来华,向中国社会传播了西方的几何学、地理学知识等等,开了晚明士大夫学习西学的风气;清朝前期,在历法、制瓷和建筑风格等方面也借鉴了西方文化。而18世纪的欧洲却掀起一场“中国热”:中国的器物、建筑、园林被欧洲上流社会追捧,欧洲的学者、思想家对中国的科技、伦理、制度也表现出的巨大的兴趣、关注和研究。


请从图片和文字材料中提取信息,围绕“中国古代明清时期中西文化交流”提出观点并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论证严谨)
2022-08-16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高中名校联盟2023届新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合测评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西历史的“似与不似”
罗马与汉

罗马帝国和汉帝国,在几个世纪的时间里同时并立于东西方,两国都有强大中央政权,也都依靠金戈铁马开疆拓土,建立起世界性的文明圈。中华文明维系数千年不中断,而罗马文明也在文艺复兴后浴火重生成为西方现代文明的源头之一。

——易中天《两汉两罗马》

哥伦布与郑和

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在明代中国和印度洋地区之间建立了稳定的朝贡外交和海上贸易网络……郑和已经在哥伦布之前推动了中国和整个印度洋世界之间的联系,对于人类早期的全球化,郑和作出了与哥伦布等欧洲航海家相同并且更早的贡献。

——【加】陈忠平《走向多元文化的全球史》

莎士比亚与汤显祖

莎士比亚和汤显祖同时生活于1617世纪,并同时在中西方戏剧史上创造了前所未有的高峰,他们的剧作都哀婉动人,描写真实而丰富的人性,并都对各自所处的社会现实展开批判,两颗戏剧之星同时闪耀于东西方,实在是近代艺术史上引人入胜的情景。

——张玲,付瑛瑛《汤显祖和莎士比亚》

通过以上材料,有人看到了中外历史的相似,也有人读出了中西方的差异。请围绕以上材料自拟主题展开论述,请任选角度,自拟论题,结合笔记中的观点与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2-05-31更新 | 217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2届高考考前测试卷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世纪末,欧洲主导的国际法体系中“文明”标准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欧洲法学家对国际社会成员的界定,经历了从宗教(基督教国家)和地理(西方国家)标准向政治文化(文明国家)标准转变的过程。这种转变是西方国家在侵略扩张中通过与非西方国家或民族发生博弈后完成的。据此,以下有关“文明”标准的理解正确的是(       
A.“文明”标准形成了一个由“文明”国家组成并包括所有国家的圈子
B.“文明”标准要正确评判非西方国家或民族的国际行为及国际权利
C.“文明”标准是西方列强向自由资本主义过渡的产物
D.“文明”标准本质上是为当时的西方霸权体系服务的
2022-05-28更新 | 62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2022届新高考信息卷(一)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290年前后,托勒密·索托在埃及亚历山大城创建的亚历山大博学院,有专门收藏文化珍品的缪斯宫,一般认为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1683年,牛津大学建立向公众和学者开放的阿什莫林博物馆,被视作第一个具有近代特征的博物馆。18世纪,大英博物馆、法国卢浮宫等重要的博物馆建立。

1946年,国际博物馆协会在法国巴黎成立。1974年,该协会将博物馆定义为“一个不追求营利、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公开的永久性的机构,为研究、教育和欣赏的目的,对人类和人类环境见证物进行搜集、保存、研究、传播和展览”。1977年,国际博物馆协会又把每年的518日定为“国际博物馆日”,并且每年确定活动主题。

材料二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法国人韩伯禄在上海建立自然历史博物馆,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近代意义上的博物馆。英国亚洲文会也在上海设立主要陈列动物标本的自然历史与考古类博物馆。

1905年张謇在江苏南通建立南通博物苑,是中国人自建的第一个公共博物馆。1912年,教育部在北京国子监设立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1926年,国立历史博物馆正式开馆。1933年,蔡元培等倡议在南京建立国立中央博物院,到19484月第一期工程及附属工程才竣工。1949年后,国立历史博物馆改名为“国立北京历史博物馆”,国立中央博物院改名为“国立南京博物院”。故宫博物院位于北京故宫紫禁城内,成立于19251010日,现有藏品总量186万余件,其中一级藏品8000余件。故宫博物院是中国最大的古代艺术博物馆,也是世界著名的博物馆。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博物馆演变的趋势。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以来中国博物馆发展的特点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博物馆的时代价值。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儒家认为,在自然变化未萌之先加以引导,在自然变化既成之后注意适应,做到天不违人,人亦不违天,即天、人相互协调。这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最高理想,亦即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道路。春秋时代有"三事"之说∶"正德、利用、厚生,谓之三事。"生活丰厚,器用便利,然后端正德行加以节制,"三事"之说兼重物质生活和精神,是比较全面的观点。从历史看,中国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共同构成为丰富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从世界看,中国文化是一个独立发展的体系,有一个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在这发展过程中,虽经常吸收外来文化的长处,但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性,因而成为世界上一个独特的文化类型。

——张岱年《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材料二   "西方文化自希腊以来,大体上是建筑在商业上的,强调物质的文明。盖商业文明起于内不足,内不足则需向外寻求,因而为流动的、进取的,遂有强烈之战胜征服欲。于是而尚自由、争独立,求民主,此乃与其战胜征服之要求相呼应。其文化,对自然则为天人对立,对人类,则为敌我对立。

——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文化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希腊留存后世的文化遗产有哪些。并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与古希腊文化的差异。
9 . 1941年5月,《解放日报》发表《略谈妇女工作作风》一文,批评延安妇女工作“不从社会经济基础上去探究妇女被压迫的根源,而把妇女被压迫受痛苦归咎于男子”,认为这势必造成妇女解放与根深蒂固的男权观念的激烈冲突,影响乡村社会的稳定。这旨在
A.服务全民抗战大局B.揭示妇女受压迫的根源
C.批评妇女工作失误D.建立广泛革命统一战线
2021-12-29更新 | 584次组卷 | 10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近代以来世界上先后产生了不同类型的现代化模式。阅读材料:

材料一   西方式的现代化以资本主义议会民主作为政治制度,以选举民主作为实现人民民主权利的主要形式,但单纯的选举民主最终会导致政党政客只关心选票和选民。西方式的现代化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富于活力但难以形成合力;苏联东欧式的现代化以单一的公有制为基础,基础厚重整合力强但缺乏多样性和活力。西方式的现代化建立在对于其他落后国家和地区的侵略和殖民基础之上,构建起霸权主义世界体系,使得很多后发国家很难既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又能保持自身独立。

——摘编自欧阳康《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新在哪里》

材料二   西方发达国家发展是一个“串联式”的过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顺序发展,发展到目前水平用了200多年时间。中国要后来居上,把“失去的二百年”找回来,就不可能沿着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化发展过程亦步亦趋,必须发挥后发优势,立足中国实际,走自己的路,全面推进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只有遵循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才能实现现代化的神话,克服了资本主义现代化所固有的先天性弊端,提供了现代化的全新选择,开辟了后发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崭新道路,展现了人类社会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摘编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式现代化的不同。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式现代化模式的影响。
2021-12-01更新 | 160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2022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测试卷(一)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