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类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1 . 五四时期,中国传统文化受到打击和批判。但到了20世纪30年代,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成了主流社会思潮,并将传统文化的复兴推向高潮。上述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日趋理性B.继承传统文化的诉求
C.政府企图加强对民众的思想控制D.提升民族自信心的需要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之际,我国和欧洲的文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进展,形成了中西文化交流的第一次高潮。在这次交流中,天主教传教士尤其是耶稣会士充当了桥梁和纽带。一方面,为了传教的需要,他们将西方的科学文化知识传入中国,使中国知识界对“西学”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他们又通过传递书信和翻译中国典籍等方式,把中国悠久灿烂的文化介绍给欧洲,使欧洲出现了“中国热”。

——摘编自林延清《试论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的分期、特点和历史作用》

材料二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是当时欧洲最关心中国的哲学家,而且他和来华传教士有着直接接触和联系,他写了《论尊孔民俗》的重要文献,晚年还写下了其哲学生涯中关于中国研究的最重要文献《中国自然神学论》。从思想而言,中国思想在两个关键点上是和莱布尼茨契合的;其一,他对宋明理学的理解基本是正确的,尽管他并没有很好的看到宋明理学中“理”这一观念的伦理和本体之间的复杂关系,但他看到理的本体性和自己的“单子论”的相似一面;其二,他从孔子的哲学中看到自己“自然神论”的东方版本。……柏应理的《中国哲学家孔子》一书中的中国纪年,在欧洲出版后引起了思想的轰动,中国的这些纪年彻底动摇了中世纪的基督教纪年。《风俗论》是伏尔泰的一部重要著作,在这部著作中,伏尔泰第一次把整个中国文明史纳入世界文化史之中,从而打破了以欧洲史的“欧洲中心主义”的史学观。如果中国的历史纪年是真实的,基督教的纪年就是假的,梵蒂冈就是在骗人,欧洲的历史也就是一部谎言的历史。

——摘编自张西平《18世纪的“中国热”告诉我们什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之际,中外文化交流之以前的新变化,并分析出现新变化的社会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以来,近代西方文明与华夏文明的撞击给中国、西方带来的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先进知识分子对待西方文明的共同点,并谈谈你对启蒙运动时期“中国热”的看法。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转型期,英国的家庭结构以父母与未婚子女组成的核心家庭为主,子女的“立身期”在亲子关系中占有相当大的时间比例。据本阿莫斯研究,中下层家庭子女在外当仆佣学徒的“立身期”年龄大约在1524岁之间;又据斯通估计,他们离家时的年龄一般在1017岁之间。因此,尽管个人情况互有差异,但从整体上看,当时英国青少年中的大多数在核心家庭结构中与父母一起生活的时间较短。一旦成婚,子女多另择新居,与父母的关系已超出核心家庭范围。

——摘编自陈勇《近代早期英国家庭关系研究的新取向》

材料二   ……随之而来的,是以家族为中心的社会的法律支持也崩溃了。旧的司法制度设立的目的,是为了维护以血缘为主的社会结构,它承认家长的特殊地位;男女不平等……它认同儒家教诲,认为父子应互相庇护,逃脱司法审判。这些反映封建社会关系的准则,显然与快速变化的时代是不协调的。在晚清和早期民国时代的新法典中,已承认个人不可剥夺的权利、男女平等、妇女的财产继承权等,家族社会的古老的司法基础瓦解了。

——摘编自【美】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英国家庭关系的特点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英两国家庭关系的不同点。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英两国家庭关系存在差异的原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受宗教影响,19世纪以前英国提倡一夫一妻且反对离婚,法律单方面维护男性在婚姻中的统治权。19世纪初,英国许多文人和思想家开始积极鼓吹女权。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前期,随着一系列法案的出台,英国妇女的法律地位发生了显著变化。
时间  法案  内容选摘
1857年《婚姻及离婚法》离婚合法化:如果妇女没有任何过错被丈夫抛弃,她可以像未婚女性样拥有财产权;行为清白的母亲可以监护14岁以下的孩子
1870年一1908年多部《已婚妇女财产法》已婚妇女能够独立拥有各类财产;独立订立契约;独立作为原告或被告;处理自己的财产无需丈夫同意。
1895年————地方法官有权允许妇女抚养、监护孩子,直到他们年满16周岁。
1918年 《人民选举法》30以上有一定财产权的妇女获得选举权
1928年《平等选举法》21岁以上女子和男子有平等的选举资格

——据潘迎华《19世纪英国现代化与妇女家庭法律地位的演变》等


材料二   维新运动期间,男女平权的观念传入中国。民国初年的婚姻立法基本沿袭前清刑律相关内容。1930年颁布的民法赋予女子与男子同等的离婚权利,并规定配偶有相互继承遗产之权,承认女儿与儿子有相等的继承权。但农村依然盛行否定女子继承权的传统习俗,素恨,女子离婚的韩复榘主政山东时还对诉讼离婚案横加干涉。婚姻法虽然规定一夫一妻原则,但没有明确禁止纳妾,以前的纳妾契约也没有废除。

民国初年,女子参政运动兴起,但社会舆论多认为女子参政属“光怪陆离”,袁世凯复辟后妇女参政呼声暂退。到了20年代初,多省建立女界联合会,再次争取女子参政权。还有人提出与革命的民主主义结合起来,对抗封建军阀;与革命的社会主义结合起来,对抗帝国主义。20年代后,各省新宪法先后承认了妇女参政权。

——据刘巨才《中国近代妇女运动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英国近代妇女法律地位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妇女法律地位变化进程的特点,并分析近代中英两国妇女法律地位变化的共同原因。
2018-05-20更新 | 120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18届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了维护家庭的稳定与和谐,古代思想家们提出了父慈子孝、夫义妻顺、兄友弟悌等家庭伦理道德规范。中国传统家庭伦理以父慈子孝作为调节父子关系的基本行为规范,从根本上服从于“父为子纲”。它片面强调“子孝”,否定子女的独立人格,维护了传统家庭中的不平等的尊卑制度。夫权逐渐强化,男尊女卑、夫主妻从等伦理也随之被强化。人一出生便被包围在层层的家庭关系中,个人是血缘链条上的一个环节,上以继宗庙,下以续万世。传统的政治以伦理为本位,伦理以血缘为原型,最终的原理是家庭血缘的情理上升为国家政治的法则。

——摘编自王苏《试析传统家庭伦理的内容及其特征》

材料二   工业革命首先给妇女走出家庭提供了特别机遇。在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妇女们开始大量被现代经济部门雇佣,获得一定经济权利,并在实际的工业生产中成为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妇女经济的独立为其独立精神意识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对妇女而言,社会工作取代了其往日生活中家庭的基础性作用。改变了家庭的首要地位。从而动摇了妇女家庭观念的基础,使家庭观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包括夫妻趋于平等现象以及夫妻平等感的产生;妇女婚姻观的变化——已摆脱由婚姻获得生存的命运,她们的自立使之可能甚至必然获得其婚姻的自由;生育观的变化——冲出了教会所代表的中世纪生育观束缚,表现出新形势下的新观念,即要求并习惯于避孕和节育。妇女们从内心不愿再作原先传统社会家庭中男人们的家庭奴仆,也不愿再在家庭男权权威的专横下懵懵懂懂地虚度一生。从此,女权意识开始萌发,妇女也有了在家庭中和男子平起平坐的愿望。

——摘编自黄雪蓉《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妇女家庭观念在工业社会转型中的变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家庭伦理的主要特征,并说明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工业革命后英国妇女家庭观念变化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变化带来的影响。

6 . 妇女地位的变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风气的折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清末民初,近代中国第一部论述妇女问题的专著《女界钟》,将婚姻自由与追求自由平等的革命要求结合起来,认为“曾是区区婚姻之自由而不能夺,而乃对万象以言革命,吾知其必无成”。所以,在清末,随着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和女子解放运动的高涨,婚姻变革的浪潮汹涌而起。

—陈旭麓《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中国近代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女学的兴起和女子受教育权利的确立,救亡图存的需要和女性自身的初步觉醒,使得女子将自身的解放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响亮地提出了“天下兴亡,匹‘妇’亦有责焉”的口号。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的妇女解放不断地向前推进。

—安徽人文讲坛《天下兴亡,匹“妇”有责》

请完成:

(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清末民初我国妇女地位发生的变化。

(2)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归纳说明我国近代前期妇女解放的社会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指出妇女地位变化所折射的历史发展趋势。

2018-07-03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 第五单元 中国近代社会主义的变迁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古代中国,从男尊女卑的观念出发,统治者制定了一整套法律、伦理道德的原则,用以规范和限制女性的行为……中国古代把“主内”作为对女性的角色定位,把相夫教子作为女性的天职……

——摘编自《中国古代社会女性的独特贡献》

材料二“如今女学堂也多了,女工艺也兴了,但学得科学工艺,做教习,开工厂,何尝不可养活自己呢?也不致坐食,累及父兄,夫子了。一来,可使家业兴隆;二来,可使男子敬重,洗了无用的名,收了自由的福。”

——《秋瑾集》(1874—1907)

材料三1789年7月14日在法国巴黎,女裁缝、女鱼贩和洗衣妇加入了攻占巴士底狱的行列。10月,一支六、七千人的妇女队伍排在游行队伍的前列,她们强迫沿途所遇的妇女参与进来,涌向凡尔赛,包围了王宫。随后法国革命者对妇女进行了政治教育和动员,他们授给妇女“女公民”的称号,允许她们出席旁听议会和各区大会,接纳妇女进入俱乐部等等,随后妇女们开始组建了妇女俱乐部。1791年9月,从事戏剧创作的妇女玛丽·古兹发表了以《人权宣言》为蓝本的《妇女与女公民的权利宣言》。1792年3月6日,波林娜·莱昂向立法议会递交了一份由319名妇女签名的请愿书,要求成立妇女国民自卫军,保卫祖国。

——摘编自舒丽萍《法国大革命时期公共领域中的妇女》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中国妇女的地位有哪些变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妇女地位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巴黎妇女解放运动的特点,并说明理由。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女性地位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8 . 我国学者罗荣渠教授认为:“从表面上看,帝国主义侵略论似乎是反西方中心论的,但如果只承认帝国主义是近代中国各种变化的主导因素,忽视了中国的历史特点和国情特点,把内部问题简单地归之于封建主义对帝国主义的屈服投降,而排除这一复杂历史过程中的多样性选择,实质上仍是一种隐蔽的西方中心论。”下列对该学者观点的解读,不恰当的是
A.帝国主义侵略是引起近代中国社会变化的主导因素之一
B.近代中国社会的变化是多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
C.“帝国主义侵略论”掩盖了中西方文明之间复杂的矛盾运动
D.反帝反封建斗争对推动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起着决定性作用

9 . 历史是人们在时间中的经验,但是那种经验却是发生在地理的空间之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希腊和罗马的影响下,地中海地区成为紧密结合的一体化社会。希腊人的殖民地在地中海和黑海沿岸星罗棋布,他们的商船刺激了各地之间的商业和文化交流。……在希腊文化和经济遗产的基础上,罗马人着手建立了共和国,继而建立了帝国。

——[美]杰里·本特利《简明新全球史》

材料二1488-1763年欧洲海外活动大事年表

1488年,迪亚士到达非洲好望角
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
16世纪初,葡萄牙在非洲、亚洲建立殖民据点
16世纪中期,西班牙建立拉丁美洲殖民帝国
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17世纪初,英法荷先后成立东印度公司
17世纪,荷兰成为世界“海上马车夫”
1651年,英国颁布《航海条例》
1652-1674年,先后爆发三次荷战争
1763年,英法“七年战争”,英国取得法国在北美洲殖民地和向西属美洲殖民地贩卖奴隶权

材料三英国在工业化上的垄断地位并没有持续太久。积极进取的企业家们认识到,在外国的土地上存在着有利可图的机会,于是绕开政府的规定向海外出口机器与核心技术。此外,欧洲和北美的商人尽其所能学习英国的工业技术……他们还从岛上走私先进的机器。1825年英国取消机器出口的禁令,工业化逐渐传播到了法国、德国、比利时和美国。

——据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整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罗马时期地中海地区社会一体化的原因(不得照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希腊在欧洲民主政治和人文精神发展历程中的地位。

(2)有学者认为1500年左右,大西洋由“一道栅栏”变成“一座桥梁”,该变化源于哪一重大事件?根据材料二,从活动方式和范围两个角度,概括1488—1763年欧洲海外活动的主要特点。

(3)根据材料三,指出第一次工业革命传播空间的变化,并概述推动第一次工业革命空间变化的原因。

10 . 从19世纪中叶开始,欧洲女权主义者提出了改革妇女服装的倡议,设计并试穿了短裙和女式长裤,但受到舆论责难。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大量妇女加入劳动大军,妇女裤装和短裙开始流行。这说明
A.服装的变化反映了妇女政治地位的提高
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促使妇女成为劳动者
C.妇女装束变化与其社会角色变化相适应
D.妇女以穿着裤装和短裙来维护自身权利
2016-11-27更新 | 720次组卷 | 33卷引用:2010年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中学高二12月月考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