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类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1 道试题
1 . “在人类发展历程中,以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为代表的东西方文明曾经彼此交融,相映生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相权在历代皇权主持下的改革和裁抑过程中逐步萎缩,最终从体制上被废除。

——摘自任怀国著的《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材料二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予内阁而于军机处。

——《清史稿》

材料三   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就是就某些议案展开辩论。雅典人认为,烦琐的辩论虽然延长了决策时间,却可避免鲁莽行事带来的灾难。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


(1)根据材料一,以唐为例,写出与“群相”对应的制度名称。结合所学,简析“在历代皇权主持下”“改革和裁抑”相权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三,比较古代中国和雅典军国大事的决策方式所造成的不同结果。
(3)上述三则材料说明了古代中国和雅典政治制度有何根本差异?简要分析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
2021-03-21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2 . 玛雅人在文字、数学、天文历法和建筑方面的成就令世人称奇,阿兹特克人因崇尚武功建立起了一个军事强国,而印加则凭借其管理才能在安第斯高原创建了古代美洲的大帝国。这是由于
A.地理环境差异巨大B.彼此交流极为缺乏
C.悠久文化传统制约D.文明发展路径不同
2021-03-19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武冈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为几代中国人的中国梦。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到了19世纪遇着空前未有的变局。在19世纪以前,与中华民族竞争的都是文化和基本势力不及中国的外族。到了19世纪,与中国抗衡的是几个科学、机械及民族主义立国的列强。我们在道光年间受了重大的打击,但仍旧不觉悟,不承认国家及民族的危险。直到受了英法联军及太平天国的痛苦,然后有同治初年由奕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领导的自强运动。这个运动就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应付大变局的救国救民的方案。甲午以后,康有为所领导的变法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救国救民第二个方案。严格说来,拳匪运动可说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的方案。等到自强、变法、反动都失败了,国人然后注意孙中山先生所提出的救国救民的方案。——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即大力倡导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与改革开放新时期,均根据不同时代与社会的发展,不断推动民族精神与时俱进,使中华民族精神得到了最大程度的进步与升华,培育出了新民主主义的革命精神、社会主义建设创业精神和新时期改革创新精神为代表的新民族精神。

——摘编自俞祖华《民族精神提振与中华民族复兴》


(1)据材料一,概括其中主要的“救国救民的方案”,并归纳这些方案体现的共同时代主题。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民族精神”的核心和动力。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民族精神”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典型表现。
2021-03-12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战国策》和《汉书》中,古人就提出了“爱国”和“爱国如家”的观点。在古代社会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四位一体的。在人们心目中,君主是国家的象征,君主的忧乐与国家的安危和民族的兴衰联系在一起,国家和君主是一回事。古代爱国主义者要求建立的统一国家,只能是以皇帝为代表的一统天下。面对统治者的腐朽没落和破碎的山河,面对外来侵略势力和人民遭受的苦难,古代爱国主义者不惜以身家性命报效国家,来获取个人的功名利禄。沿着古代爱国主义者的足迹,我们可以看到岳飞的“三十功名尘与土”,陆游的“当年万里觅封侯”“千年史策耻无名”,辛弃疾的“赢得生前身后名”“志士虚有少壮年”。

——摘编自顾杰善《中国古代的爱国主义》

材料二   18992月,梁启超发表《爱国论》,认为“爱国心之薄弱,实为积弱之最大根源”,欲唤起国人的爱国心以救国家,反对专制君权而兴民权,指出:“国者何?积民而成也。国政者何?民自治其事也。爱国者何?民自爱其身也。故民权兴则国权立,民权灭则国权亡。为君相者而务压民之权,是之谓自弃其国;为民者而不务各伸其权,是之谓自弃其身。故言爱国,必自兴民权始。”该文也是近代论爱国的第一篇文章。梁启超在文中强调,爱国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伦理。他说:“国家为近世史新产”,“夫国家者,一国人之公产也”,它与被专制君主视为一人私产的传统国家已是不可同日而语。

——摘编自郑师渠《梁启超的爱国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爱国主义思想的特点及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启超爱国主义思想与中国古代相比的不同之处,并简析其意义。
5 . 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为几代中国人的中国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们到了19世纪遇着空前未有的变局。在19世纪以前,与中华民族竞争的都是文化和基本势力不及中国的外族。到了19世纪,与中国抗衡的是几个科学、机械及民族主义立国的列强。我们在道光年间受了重大的打击,但仍旧不觉悟,不承认国家及民族的危险。直到受了英法联军及太平天国的痛苦,然后有同治初年由奕䜣、文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领导的自强运动。这个运动就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应付大变局的救国救民的方案。甲午以后,康有为所领导的变法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教国救民第二个方案。

严格说来,拳匪运动可说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教国救民的方案。等到自强、变法、反动都失败了,国人然后注意孙中山先生所提出的救国救民的方案。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征程中形成的经典红色文化和宝贵革命精神,深刻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优秀分子在“建党”“建军”和“建国”(指建立新中国)壮丽事业中进发的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睿智胸怀和道德情操。红船精神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是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是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1)据材料一,概括其中主要的“救国救民的方案”,并归纳这些方案体现的共同时代主题。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红船精神形成的条件,指出中国“民族精神”的核心和动力。
2021-03-05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6 .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说:“中国人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认识世界同时又认识自身,其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向西方学习是推动中国近代化的根本原因
B.由器物到制度到思想是近代化的必由之路
C.传统文化抵制使中国近代化面临巨大阻力
D.文明交流借鉴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力量
7 . 罗马法中最为完备的是它的私法部分,其中关于妇女的法律主要集中在监护、婚姻和财产继承上,它对后世各国有关妇女地位的立法产生了深远影响。这说明罗马法
A.兼顾了社会各个群体的利益B.对妇女立法问题做出有益探索
C.充分体现法律的公正性原则D.重视妇女参与民主政治的过程
2021-02-03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豫南九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
8 . 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不同历史时期提出的口号。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依法治国”;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改革开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带一路”;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中国梦”;               “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大跃进万岁”;        “备战、备荒、为人民”;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一边倒”;               “一定要解放台湾”;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科学发展观”;        “一条线,一大片”;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人民公社好”;        “亲、诚、惠、容”;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一国两制”;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从材料中选取同一时期或按照时间顺序提取同一主题的口号(3—5个),结合所学知识,提出一个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口号提取准确,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9 .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倡议的核心理念是(     
A.共商、共建、共享B.引进来,走出去
C.民主、富强、自由D.亲、诚、惠、容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美国著名演化生物学家和生物地理学家贾雷德·戴蒙德在其著作《枪炮、病菌与钢铁》一书中,用了大量笔墨讨论了一个与中国有关的话题:为什么是欧洲人完成了现代化的扩张,而不是中国人或印度人?

在这个问题上,戴蒙德提出了“最优分裂原则”。他认为,欧洲在近现代的崛起,正是得益于它的长期分裂。这种分裂促成了思想的多元化、技术和科学的进步,推动各国竞争。正是这种“分裂”孕育了欧洲的资本主义文明。而中国,由于文化和地理的双重原因,它在很长时间里维持了超稳定结构,并在明清时代,形成一套与之相配套的成熟的高度专制政体,“由此带来的国家体制压制了现代科学出现所必需的多数条件”。

与欧洲和中国相比,印度是另外一个极端,它在地理和语言上,比欧洲更为分裂。戴蒙德的“最优分裂原则”便是——创新在带有最优中间程度分裂的社会里发展得最快:太过统一的社会处于劣势,太过分裂的社会也不占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该作者观点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