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类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 道试题
22-23高三上·河北保定·阶段练习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财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日本贵族在信仰上产生了矛盾,并在政治上走向对立。公元646年,代表革新政治的圣德太子派遣留学生来中国学习先进思想文化并实行“大化革新”(即“大化改新”),将唐朝先进的经济政治制度和儒教思想进行广泛传播与学习,发展了以中国政治结构为蓝本的官僚制度,用外来的新文化巩固中央集权。封建制度经过500年左右的发展后,源赖朝开始建立幕府制度,实行“将军—大名—武士—农、工、商”这一严格的身份等级制,要求各个阶层安守本分,并反对一切违背传统伦理道德的行为。从镰仓幕府至德川幕府近700年间,武士阶层创建了一种规范性的伦理行为,被称为“武士道”。武士道精神不仅是建立在武士阶层中的道德伦理规范,同时也为各个社会阶层设立了道德标准。

——摘编自于师懿《儒家文化与日本武士道精神》

材料二   1871年到1945年,中国人对日本的认知和研究可分为两个阶段:从1871年至1919年巴黎和会召开为第一阶段,黄遵宪的《日本国志》为这一阶段的代表之作。他自述写作原则是“凡牵涉西法,尤加详备,期适用也”。从中日甲午战争(尤其是日俄战争)以后至民国初年,中国东渡日本留学者络绎于途。1919年至1945年为第二阶段,蒋百里的《日本人》等为这一阶段的代表之作。1919年巴黎和会上,日本意图攫取德国在华利益,进而窥视华北,引起国人警惕。“九一八”事变后,《大公报》确立“明耻教战”方针,搜集整理中日关系史料,每日在《大公报》上连载一段。19379月,蒋百里奉命出使欧洲,他在柏林写成题为《日本人》的小册子。和蒋百里同时期留学日本的戴季陶于1928年写成《日本论》一书,该书从“学问本身”对日本进行了一番研究。

——摘编自陈建云《〈中国抗战画史〉与曹聚仁的“日本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武士道精神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近代中国研究日本的“两个阶段”的目的,并说明其共同的意义。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历史上中日之间的相互学习中所得到的启示。
2022-10-02更新 | 260次组卷 | 3卷引用: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分层作业)-【上好课】高一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李超的“新生"

李超,广西梧州人、先求学于梧州,广州等地,后就读于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李超的家庭不支持她求学,因而她生活困难,患肺炎后,无钱治疗,19198月病亡。李超死后,其家庭置之不理,指责她“至死不悔,死有余辜"。11月,北京教育界召开追悼大会,有1000多人参加,胡适、陈独秀、梁漱溟等现场作了演说。1920年,杭州女子师范在省女师操场举行了李超追悼会,“各界人士莅会者不下万人,挽歌诗联四五百轴”。

李超的一生,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我们研究他的一生,至少可以引起这些问题:一、家长族长的专制。……二、女子教育问题。……三、女子承袭财产的权利。……四、有女不为有后的问题。……

——胡适《李超传》《晨报》1919121日、3日)

涵养与发挥情感是积极的道路。北京的妇女不来吊一吊李女士,却华装丽服坐汽车去满街跑,许多妇女并不要求妇女解放,这都是麻木。麻木就是处于情感的反面。他自己既不要求,你便怎样指点问题,乃至把解决问题的道路都告诉他,他只是不理会!

——梁漱溟《李超女士追悼会之演说词》(《晨报》19191222日)

对于李超女士底事件,我们可以看出社会制度上两大缺点:一是男系制,一是速产制。……

李女士之死,我们可以说:不是个人问题,是社会问题,是社会底重大问题。

——(陈)独秀《男系制与遗产制》(《新青年)192011日)

作为历史的观察者,概括说明李超之死为何会引发广泛的社会关注,并谈谈“李超们"新生的出路在哪里。
2022-06-22更新 | 5157次组卷 | 26卷引用:第19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纲要上同步练测
3 . 古代中国和古代罗马相距遥远,然而两者的历史发展可做一些比较。据下表,最适合描述中国与罗马共性的词汇是(  )
历史时期古代中国古代罗马
公元前5世纪-前4世纪秦国商鞅变法罗马制定《十二铜表法》
公元前3世纪秦始皇统一中国罗马统一意大利
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西汉、东汉王朝强盛时期罗马强盛时期
A.秩序与统一B.人治与法治C.扩张与稳定D.平乱与治世
2022-01-17更新 | 1131次组卷 | 26卷引用:(纲要下)第2课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课后案)
4 . 1941年5月,《解放日报》发表《略谈妇女工作作风》一文,批评延安妇女工作“不从社会经济基础上去探究妇女被压迫的根源,而把妇女被压迫受痛苦归咎于男子”,认为这势必造成妇女解放与根深蒂固的男权观念的激烈冲突,影响乡村社会的稳定。这旨在
A.服务全民抗战大局B.揭示妇女受压迫的根源
C.批评妇女工作失误D.建立广泛革命统一战线
2021-12-29更新 | 584次组卷 | 10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同步优化方案(统编版)-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练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继承和发展,是________的最新成果,是________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________
(2)在________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________自信、________自信、________自信、________自信,为实现________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3)________年3月11日,第________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这次宪法修改把中共十九大确定的重大________和重大________,特别是________载入国家根本法,体现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在总体保持宪法的连续性、稳定性、权威性的基础上推动了宪法与时俱进、完善发展。
2021-12-29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10分钟课前预习练(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8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6 . 问题探究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 10 18 日)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重大意义的理解。
7 . 学思之窗1

中华民族追求梦想的道路艰难曲折。为了实现民族复兴,亿万人魂牵梦萦,几代人上下求索,奋勇不屈的中国人民在黑暗中艰难前行。直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中华民族才终于迎来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曙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
2021-10-14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中外历史纲要上【学思之窗·思考点·问题探究】专辑-29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8 . 从明朝后期起,商人、工匠、市井游民和普通妇女经常成为小说的主人公。这一现象与当时社会发展有怎样的关系?
2021-10-09更新 | 89次组卷 | 2卷引用:中外历史纲要上【学思之窗·思考点·问题探究】专辑-14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进入古典文明时代后,世界上有两个文明地区特别值得关注,一个是东亚文明,一个是地中海文明。公元前后,东方的汉帝国和西方的罗马国家都发展出光辉的古典文明,其发展程度旗鼓相当,在生产力水平、社会状态、文化创造等方面都达到古代文明的巅峰。这个时候的世界格局,呈现出东、西双方平衡的态势。

材料二   中国经过魏晋南北朝乱局,迅速进入新的辉煌时期。公元7世纪,唐帝国在东方崛起。而差不多就在这个时候,欧洲却进入封建时代,社会高度分裂,失去凝聚力,东西方就此拉开了距离,“东方先进、西方落后”的态势几乎1000年不变……“东方”其他地区,如拜占庭帝国、阿拉伯帝国,都创造出辉煌的文明。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钱乘旦《四条线交汇催生百年大变局》

材料三   中国是东方文明的重要代表,欧洲则是西方文明的发祥地。正如中国人喜欢茶而比利时人喜爱啤酒一样,茶的含蓄内敛和酒的热烈奔放代表了品味生命、解读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但是,茶和酒并不是不可兼容的,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中国主张“和而不同”,而欧盟强调“多元一体”。中欧要共同努力,促进人类各种文明之花竞相绽放。

——摘自习近平主席在布鲁日欧洲学院的演讲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东西方两个国家在哪些方面“达到古代文明的巅峰”?此时的“世界格局”呈现出怎样的态势?写出当时连接东西方文明的重要通道。
(2)依据材料二,对比分析唐帝国崛起和欧洲落后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谈谈你对文明的理解。(不得摘抄材料原文)
2021-06-21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下册十分钟同步课堂专练(统编版)-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重点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有学者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对西方的反应,依次经历了“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观念的反应”和“组织的反应”四个阶段。按此观点,下列组合时应正确的是(     
A.发昌机器厂-农工商总局-《新青年》-中国共产党建立
B.京师同文馆-轮船招商局-《新学伪经考》-同盟会成立
C.金田起义-总理衡门-《钦定宪法大纲》-国民党一大召开
D.大生纱厂-京张铁路局-《新民主主义论》-一届人大召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