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类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3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专利最早源于欧洲各国实行的对相关新技术产品所赋予的特许生产令状。到了伊丽莎白女王时代(15581602),这种君赐特权制度逐渐异化为英王增加王室收入的一种手段。这种状况完全背离了制度的立法目标,无论是一般民众,还是新兴资产阶级商人都对该制度深恶痛绝。1624年英国废除了原有的英王特许制度,重新颁布了一部反映资产阶级利益、保护先进新兴技术、鼓励技术进步的法律——《反垄断法》。由于英国较早颁布了关于专利的有关法律,当时的英国工业在纺织、冶炼、采矿、机械加工、交通运输等领域中取得了各种巨大的创新成就。在巨大利益的驱使之下,继英国之后,美国国会于1790年制定了美国第一部专利法。

——摘编自毛克盾《西方专利制度发展历程简论》

材料二   真正将西方专利制度思想引入中国的是洪仁玕,他在《资政新篇》中对专利制度作了比较详尽的阐释。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件存案在册的专利是1882年郑观应等人获准上海机器织布局织布工艺10年专利权,但该专利不过是对当时西方已有工艺的引进,在此后的十年里,中国境内没有出现过一家私人投资的新式机器生产的棉纺织厂。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颁布了近代中国第一个鼓励技术、工艺发明的专利法规,揭开了近代中国专利立法的序幕。清末新政时期,商部在1904年咨文各省,要求严格并规范专利审批。在此期间清政府虽一再下诏劝商惠工、奖募创新,颁布了《商标注册试办章程》《著作权律》等,但始终未修订一部正式的专利法,以致近代中国专利制度始终处于萌芽状态。

——摘编自姚秀兰《制度构建与社会变迁——近代中国专利立法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反垄断法》出台的背景及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专利制度发展的特点。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外专利制度发展的历史启示。
2 . 古代中国和古代罗马相距遏远,然而两者的历史发展可做一些比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依据材料,概括①至⑤各个时期古代中国和古代罗马的共同历史特征。
(2)比较①至⑤时期两国历史发展的特征,你发现了什么现象?再比较其历史轨迹及变化节奏,你又有哪些发现?在此基础上,你有何进一步的理论认识?
(3)第⑥时期中国和欧洲的历史走向有何不同?试从制度层面分析中国出现这走向的主要原因。
2021-10-03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产阶级家庭的理想是男主外、女主内,妇女远离职场的竞争。而在实际上,19世纪有大量的中产阶级妇女进入教师、护士、职员等行业,也有许多中产阶级妇女参与投资和经营活动:投资运河、铁路、海运业、政府债券、银行保险、经营商业和工业企业等。1870年,议会通过英国历史上第一部《已婚妇女财产法》以保证妇女独立经营或工作所获得的经济收入,这是英国妇女拥有独立财产权的开始。19世纪英国中产阶级妇女的投资经营活动规模和数量虽然很有限,但它不仅发挥了在英国经济发展和经济扩张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增强了女性在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影响力,由此推动了社会向两性平等的方向发展

——摘编自潘迎华《19世纪英国中产阶级妇女投资经营活动及其原因分析》

材料二   19014月,《中外日报》刊出的一篇题为《拟上海女学会说》文章,作者认为身为女性“有改革之责,发言之权”“中国之积弱由于女权之放失,女权之放失由于女学之式微”“倡兴的'女学',不只是为了‘强国’,还为了争取‘女权’。女学者,全国文明之母;女权者,万权之元素”。1904年,天津《大公报》上发表女子吕碧城诗文,她继续提倡女学和女权,认为倡办女学的目标,不只是使女子“助国家之公益”。还在于“激发个人之权利".

——李长莉《晚清知识女性的“新妇女观”》

(1)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英国中产阶级妇女的角色变化,概括19世纪英国中产阶级妇女投资经营这活动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社会背景。
(2)据材料二概括晚清女性解放运动初兴时期“新妇女观”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近代妇女解放的认识。
2021-11-09更新 | 162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龙岩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民族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一大主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尽扫专制之流毒,确定共和,普利民生;以达革命之宗旨,完国民之志愿。个人不可太过自由,国家要得完全自由。到了国家能够行动自由,中国便是强盛的国家,要把我们国家的自由恢复起来,就要集合自由成一个很坚固的团体,中国国家自由了,中国民族才真能自由。我们实行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的时候,须同时想法子改良社会经济组织。

一《孙中山文集》

材料二   1933年《东方杂志》第30卷第1号封面以“梦想中的未来中国是怎样的”为题,开辟“新年的梦想”专栏,刊出142人的244个“梦想”,据统计,就地域看,上海78人,南京17人,北平12人,杭州8人,广州4人,天津,济南、安庆各2人,徐州、西安……南洋、日本各1人,未详5人,就职业看,编辑,作家39人,大学教授38人、记者12人、教育家9人,艺术家3人,学生3人、律师1人,官吏12人,职员4人、实业家3人,银行家2人,读者自发来稿13人,未详3人。就梦想统计看,“社会主义大同世界”梦,“现代化国家”梦名列前茅,小部分是恶梦。

一(据范岱年《三十年代的中国梦》)

材料三   2012年,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主要思想观点。
(2)为什么说《东方杂志》进行的“梦想”调查对于了解20世纪30年代初期的中国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社会主义大同世界”梦和“现代化国家”梦名列前茅,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任选其中一个梦想来概括分析其必然性。
(3)阅读材料三分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际背景方面简要说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实现“中国梦”伟大理想的有利条件,以及中国政府为此所采取的政治、经济措施
2021-08-28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宋时期, 在商品经济更高程度发展基础上,一批富民乘势而起,形成了“富民社会”。顾名思义,“富民”是占有财富的人。但就富民来说,“虽田连阡陌,家资钜万,亦只与耕种负贩者同是一等齐民”,没有任何特权。因为没有特权,他们主要通过租佃契约实现对耕种者的剥削。伴随国家赋税的征收方式和乡里制度的变革,富民逐渐成为乡村控制的主要力量。中国社会也向流动化、市场化、平民化方向发展。“富民社会”之后,从理论上说,随着商品经济更高程度的发展,市民阶层逐渐壮大,社会将进入“市民社会”,但具体就中国历史的发展而言,明清时期是否已经形成一个市民阶层还是值得慎重研究的大问题。

——摘编自林文勋《中国古代“富民社会”的形成及其历史地位》

材料二   14 世纪末,经过三、四个世纪的发展,西欧农民经济社会生活状况已大为改观。在此情况下,西欧农村分化出一批精英分子:富裕农民的兴起。“通常他们有相当于六、七年收入的储蓄。他们有很多家畜,很好的家具、器皿,有三、四床鸭鹅被,有地毯,银盐罐、高脚酒杯,一两打的汤匙。”在英国,通过大面积承租领主自营地或者蚕食小农。到16世纪,50%以上耕地已经集中到他们手中。以此为基础,富农在地方事务中的领袖作用令人瞩目。为了打赢一场官司,他们“不惜每人花20英镑,以打垮一个不受欢迎的领主”。他们改变着乡村的经济和政治生活,也改变着他们自身。虽然他们是一个崭新阶层的前身,一代新人呼之欲出。

——摘编自侯建新《性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英两国富民阶层的共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富民阶层在中英两国命运不同的原因。
2021-10-12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外国语学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古代中国与罗马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时期古代中国古代罗马
①公元前5世纪~前4世纪秦国商鞅变法(前356年)罗马制定《十二铜表法》
(前451年)
②公元前3世纪秦始皇统一中国(前221年)罗马统一意大利
(前270年左右)
③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西汉、东汉王朝强盛时期
(前202年~公元184年)
罗马强盛时期
(前201年~公元192年)
④公元3世纪汉末混乱、三国鼎立(184280年)
西晋统一王朝(280316年)
罗马“三世纪危机”(192284年)
罗马帝国中兴(284336年)
⑤公元4世纪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中原
东晋南迁(317420年)
北方十六国时期(308439年)
罗马帝国首都东迁(330年)
日耳曼人入侵(375年起)
罗马帝国东西分裂(395年)
⑥公元56世纪南北朝对峙(420589年)
隋朝再次统一中国(589年)
西罗马帝国灭亡(476年)
欧洲日耳曼人小国林立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依据材料,概括①至⑤各个时期古代中国和古代罗马的历史特征。
(2)第⑥时期中国和欧洲的历史走向有何不同?试从制度层面分析中国出现这一走向的主要原因。
2021-08-09更新 | 54次组卷 | 2卷引用:广西河池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八校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朝国歌《巩金瓯》,清政府于1911104日发布上谕,颁行全国,歌词是:“巩金瓯,承天帱,民物欣凫藻,喜同袍,清时幸遭。……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注:“金瓯”在中国古代比喻疆土之完固。)

——刘锦藻《清朝续文献通考》

材料二   191211日,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正式成立,教育部于19122月发布了征集国歌的广告,向社会征集国歌歌词曲,并于225日刊登了一份由沈恩孚作词,沈彭年谱曲的应征作品,歌词是:“亚东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秀河山普照,喜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李静《民国国歌<柳云歌>的诞生于争论》

材料三   1949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全体会议通过的代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原本是1935年拍摄的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歌词是: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一切度百科


(1)材料一中清朝国歌反映了清政府怎样的政治愿望?这一政治愿望与当前的社会现实是否相符?简要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华民国国歌所体现的理想追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理想追求未能实现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
2021-09-17更新 | 207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南方的农产品大量运输到北方,北方的面食也得以进入南方,实现了食物上的“大一统”。与广大农民因生活所迫被动食素不同,士人认为食素可以心性淡泊、身体洁净,可使“肠胃清虚,无渣无秽,是可以养神也”,他们多往“禅制素食”。在士人中间,形成了一股素食之风,素菜成为一个独立的菜系,流行于市肆上,专门经营素食的店肆也有很多。素食还被制成各种肉菜的味道,使得更多的平民百姓得以享受美味。

——摘编自张雅丽《唐宋时期素食习俗研究》等

材料二19世纪前期,英国环境恶化、卫生状况糟糕、食品掺假等社会问题突出。1847年,英国素食者协会成立,在协会的指导下一股素食主义风潮兴起,形成了声势浩大的社会运动。协会的会员主要是工人阶级。协会的分会主要分布于北部和东南部的城市。针对工人阶级贫穷、时间匮乏,营养不良的特点,协会制作了一些宣传素食廉价、快捷、有益于健康的小册子等。协会还不断翻新素食的做法,发明了很多新的菜式,人们蔬菜消费的比例大为提升。至“19世纪晚期素食者餐厅与咖啡馆遍布了整个英国”。

——摘编自王钰峰《19世纪英国素食主义运动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士人素食之风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英国素食主义风潮的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士人素食之风和19世纪英国素食主义风潮的共同影响。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世界范围内来看,英国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先污染,后治理”的国家。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企业生产和利润的最大化原则成为支配着企业的法则,“人类是大自然的主宰,我们可以无限制地向大自然索取资源”观念十分盛行,19世纪中后期,英国自然环境和城市环境日益恶化。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和疾病的流行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应,环境治理、贫民窟改造和生活条件的改善一并成为了国家的重要任务,并且得到了逐步的解决。英国议会也开始进行了大规模的环境调查,并在了解和掌握了大量材料与数据的基础上,通过了多部法律,试图从立法上来寻求解决途径。议会对环境治理的立法行动也促使了政府观念的转变,迫使政府必须要遵循法律,实施治理。政府从指导思想上也就由原来被动的自由放任转变为在法律的前提下进行积极主动地干预,并建立起统一的管理机构和监督机制,如1831年成立了中央卫生委员会。

——摘自《现代英国经济史》

材料二   工业革命首先给妇女走出家庭提供了特别机遇。在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妇女们开始大量被现代经济部门雇佣,获得一定经济权利,并在实际的工业生产中成为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妇女经济的独立为其独立精神意识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对妇女而言,社会工作取代了其往日生活中家庭的基础性作用。改变了家庭的首要地位,从而动摇了妇女家庭观念的基础,使家庭观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包括夫妻趋于平等现象以及夫妻平等感的产生;妇女婚姻观的变化——已摆脱由婚姻获得生存的命运,她们的自立使之可能甚至必然获得其婚姻的自由;生育观的变化——冲出了教会所代表的中世纪生育观束缚,表现出新形势下的新观念,即要求并习惯于避孕和节育。妇女们从内心不愿再作原先传统社会家庭中男人们的家庭奴仆,也不愿再在家庭男权权威的专横下懵懵懂懂地虚度一生。从此,女权意识开始萌发,妇女也有了在家庭中和男子平起平坐的愿望。

——摘编自黄雪蓉《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妇女家庭观念的变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造成19世纪中后期英国环境日益恶化的因素有哪些,概括英国治理环境污染措施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工业革命后英国妇女家庭观念变化的表现。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妇女缠足行为是近代来华传教士对中国女性关注的重要主题。他们认为缠足不仅危害如女的身心健康,且与基督教教义相悖,不利于在华传教事业的发展。因为来华的传教士都经过宗教改革和资产阶级革命洗礼,信奉近代西方自由与平等。在他们看来,缠足是对女性人权的残忍戕害,是中国男权至上思想的极致表现,与近代“体育学、卫生学大相背谬”。缠足之女“束以布帛,必使筋断骨折”,“血脉不能周流,易招无穷之病患”,难以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有碍于富强经营者”。有鉴于此,他们出版各类教会报刊、编写通俗读物和歌谣,向民众宣传缠足的危害,并成立教会女校和不缠足会,把相关主张付诸实践。传教士发起的反缠足运动在客观上有助于近代中国社会进步。

——摘编自陈文联、张梦《来华传教士与近代中国的反缠足运动》

材料二20世纪20年代中叶,大革命时期的国民党在各地指导成立的妇女协会是放足运动的重要力量。解放被压迫的缠足妇女成为各妇女协会的突出诉求,而旧礼教、封建专制制度帝国主义、军阀等都成了压迫妇女缠足的对象。缠足如女被压迫的悲惨状况不断出现在国民党报刊对各地妇女生活状况的描述中。19272月,京山如女协会主席演讲时说:“我们女界同胞,被数千年专制之压迫,沦为奴隶牛马,其最残酷最痛苦莫如缠足。而今,国民革命政府成立,解放妇女一切束缚,享有与男子在经济上、政治上各种自由平等,所以协会成立以后,首先以促进天足,唤醒城市乡村之缠足者。”此后,反对缠足运动风行天下。

——摘编自杨兴梅《“反封建压迫”:国共反缠足观念的合离》


(1)根据材料一,概括传教士反对缠足的理由和措施。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来华传教士相比,20世纪20年代中叶国民党领导的反缠足运动的显著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2021-06-11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创新发展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