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类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国家观念是一定时期人们对国家的认知,不同时代国家观念的内涵不同。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摘自《孟子》

柏拉图认为,正义是一个城邦(国家)秩序井然稳定发展的基础……国家的三个阶层,即统治者、武士和生产者,它们各自的德性应该是智慧、勇敢和节制。统治者的职能是依靠智慧,理性地管理国家;武士的职能是发挥激情,勇敢地保卫国家;生产者的职能是节 制欲望,安分守己,努力劳动。

——摘自张志伟《西方哲学十五讲》


(1)依据材料一,概括孟子和柏拉图国家观念的相同点。结合所学分析形成上述观念的共同原因。

材料二、自秦以来,大一统一直是中国政治文化的根本价值诉求,是中国历史发展的 主轴。“大一统”既是历代封建王朝追求的目标,也是治理国家的工具。从政治框架的理想 构建、严格吏治、重视民本、德法相依等诸多措施,到血缘历史文化的认同,“大一统”深 刻地影响着中国的发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一个角度阐释中国古代的“大一统”的内涵。

材料三、中世纪的欧洲,教权不断扩大。11 世纪末至 13 世纪末,基督教神权国家观(教权至上)成为国家观念最显著的特征。14、16 世纪,意大利政治思想家马基雅维利主张国家的根本问题是统治权,统治者应以夺取和保持权力为目的。法国政治思想家让·博丹第一次提出将主权视为国家的根本属性,主权是超乎公民和居民之上、不受法律限制的最高权力;国家则是由许多家庭及其共同财产所组成的、具有一种最高主权的合法政府;主权具有绝对性、永恒性特征,不可分割、不可转让、不受限制。15、18 世纪,现代意义上的国家观念逐渐发展起来。英国思想家洛克发展了国家观念,强调代表人民意志的议会主权至上。卢梭的“人民主权说”成为西方不可超越的主权理念……在国家权力结构中“人民意志”被赋予更高的地位,为国民对于民族国家的认同与效忠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姚璐《全球化背景下国家观念的擅变》


(3)阅读材料三,对西方“国家观念”的发展历程进行解读。
2020-01-10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一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自人类社会产生以来,价值观就作为行为规范,引导人们的行为和社会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奴隶社会,奴隶主和自由人民之间也有道德价值观来调节他们的利益和行为,如中国的“忠”“勇”“节”“孝”,古希腊城邦的“勇敢”“理智”和“适度”等。

——韩震《从人类历史发展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希腊道德价值观主张的代表人物及其时代政治背景。

材料二   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出了一套完整的价值观和价值体系,不仅有道德层面的价值观,即人民生活道德的规范性要求,如“仁义礼智信”(五常);还有反映封建主义社会等级制的价值观,即反映社会制度性质的社会规范如“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三纲)。

——韩震主编《西方哲学史》


(2)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官方哲学是什么?试概括中国封建社会价值观的特点。

材料三   在欧洲资本主义革命初期,新兴的资产阶级希望摆脱封建主义束缚,对封建主义的等级贵贱价值观进行批判,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的制度性价值承诺,由此顺理成章地举起动员各个阶层人民的旗帜……随着资产阶级夺得了统治权,资产阶级也逐渐把其核心价值观调整为“民主、自由、人权”,从而仍能在一定程度上继续掌握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制高点。

——韩震《从人类历史发展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依据材料三,指出资本主义社会价值取向的变化并分析它们的作用。

材料四   采用甘菲德的价值观问卷,对中国人和美国人的主导价值观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尊敬权威、谦逊、服从、善于克制、勤劳等方面,中国人得分要显著高于美国人……

——金盛华等《中国人价值观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当今时代,谈谈我们应该如何继承和发展人类社会的优秀价值观?
2019-03-14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区级联考】天津市河北区2018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养老”在中国古代的礼制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据《礼记·王制》记载:“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周人养国老于东胶,养庶老于虞庠。”汉代,统治者强调以孝道治理天下。《王杖诏书》中规定:70岁以上的老人,朝廷赐给手杖。凭此杖,老人可享受600石俸禄的官吏待遇。同时在乡里设三老,选地方年长且德高望重者任职,负责教化地方,解决民间纠纷。唐宋以后,保持了由皇帝宴请老人的习俗,称为“观酺”。如康熙六十大寿时,举办“千叟宴”,宴请天下老人。同时在全社会旌表高寿老人,对于年过百岁者,“照例给予建坊银,赠‘升平人瑞’匾额”。

——摘编自刘松林《古代中国的养老制度》

材料二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发源于德国。德国俾斯麦时期,分别于1883年、1884年、1889年颁布了疾病、工伤、老龄和伤残三项法案,建立了三项保险制度。这一立法颁布后,很快被其它国家纷纷效仿。西方各国的养老保险,既有政府强制实行的基本养老保险,也有企业实施的保险,以及个人自愿参加的商业保险。1935年,美国通过了《社会保险法》,养老保险覆盖了95%的工薪阶层。英国在二战后实施了全民保障、全面保障。英国居民个人一生中都要与社会保障制度发生或多或少的联系,国家强制所有在毕业离校年龄和退休年龄之间的公民参加养老保险。

——摘编自赵书博《西方国家养老保险制度研究及借鉴》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中国古代养老制度和西方养老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养老制度出现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价值。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